苏东坡传读后感1000字

阅览112 作者:佚名 来源:美文网 发布于
字数1014 阅读时长:大约 2 分钟 ☑

苏东坡传读后感1000字

《苏东坡传》是林语堂先生众多作品中其中一篇,我自认为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的作品,而他的所有的作品都是需要我们细细品味的,只有这样才能知道其中的精华。就如同一壶好茶,需要我们坐下来好好的去品尝,才能读出其人生的哲理,如同一瓶好酒,甘甜纯美,让人留连忘返。一直都知道苏东坡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就像他所写的诗一样的豪迈、大气凛然。当然我也是非常的喜欢他。

我敬仰苏东坡,因为他无可比拟的才华。一说起苏东坡,就不能不提他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诗才。他的诗,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昂豪迈,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深情款款,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装浓抹总相宜”的清新雅致,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人生哲思……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物,嬉笑怒骂,无不鼓舞于笔端。透过东坡,我触碰到中国文人飘忽的衣袂,聆听到中国文化舒缓的脉动。

我敬仰苏东坡,因为他乐观豁达的性格。“成也其诗,败也其诗”用在东坡身上再恰当不过了。“乌台诗案”让人不禁感叹:天才往往是被人嫉妒的,要不是苏东坡太有才华,锋芒太露,原来与之为友的同道们也不会转而排挤他,他也不会落的几度外放他乡的下常好在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他没有郁郁寡欢,而是随遇而安,创作才情与此同时也越发充沛。在密州,他写出了公认为最好的中秋词《水调歌头》,那动人的词句和凄美的意境至今长盛不衰。而在他晚年身处的岭南蛮荒之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也正是苏东坡明朗豁达心境的写照。

我敬仰苏东坡,因为他的浩然之气。当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出现了种种弊端,苏东坡等人立刻提出反对,苏东坡利用他最擅长的武器——笔,写出了上神宗皇帝万言书,其中包括他自己的政治哲学,也表示其个人之气质与风格,其机智学问与大无畏精神,都显然可见。随后苏东坡反对变法失败被贬至杭州,于是,他远离了喧嚣,回归于清纯空灵;他习惯了淡泊,才情更加俊逸洒脱;他明白了如何应对困难,才能做到宠辱不惊。“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苏东坡这一豪气干云的惊世骇俗之语昭告世人:一个人只要具备了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超凡脱俗,刚直不阿,坦然自适,在任何境遇中,都能处之泰然,享受使人感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

诚如林语堂所说: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心灵的喜悦,是他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苏东坡的浩然之气,也将如他的诗词一样永留千古!

➥ 本文由(心语)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劳动最美读后感800字

朱自清说,“从此我不再仰脸看青天,不再低头看白水,只谨慎着我的脚步,我要一步一步踏在泥土上,打上深深的脚印! ” 仰脸看青天,低头看白水,是美的;轻扬的歌声,旋转的舞步,是美的;播种时的绿色,收获时的金黄,更是美的。美的剪影很多,但我更欣赏一步一步踏在泥土上播种收获时的劳动之美。劳动换来的...

《丑陋的国王》读后感500字

寒假里,我读了《格林童话》里的一个故事,名字叫《丑陋的国王》。 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从前有一位公主是皇帝的独生女儿,她从小到大都得到了国王的宠爱。公主长得非常漂亮,她对自己的美貌很满意,也以此看不起所有的人,也包括大老远来向她求婚的人。来求婚的年轻的王子们都被公主嘲笑了一番,说他们有的长得像马、有的像羊...

《父与子》读后感200字

《父与子》读后感200字 今天,我读了一篇短文《父与子》,我心里一直久久不能平静,想了很多很多。 这篇短文讲了在日本,有一对父子去郊游,儿子因好奇下到坑里出不来,儿子求助父亲,父亲对他置之不理,最后他自己想办法爬上来的事。 读完后,我就一直很不明白,为什么文中的父亲对儿子的求助置之不理呢...

《漫长的冬季》读后感600字

星期三,我们在学校里读了《漫长的冬季》这是一本有意思的书。 《漫长的冬季》这里面有一篇我最爱的:《圣诞快乐》,这篇主要是一个奥尔牧师写的信上说:“送到了北方,然后他说给你们了,衣服和一只火鸡。”他们家的木炭不够了,爸爸拿来了一些干草烧一烧。 读了这个故事,我就想起昨天晚上,李浩哲不和我玩...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1000字

《包法利夫人》是一部讥讽性的小说,反映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别。 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是福楼拜的代表作。他--现实主义作家以简洁而细腻的文笔,通过一个富有激情的妇女艾玛的经历,再现了19世纪法国的社会生活。《包法利夫人》的形成使它成为近代小说的一个新的转折。从《包法利夫人》出世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