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叔的故事

阅览207 作者:王必东 来源:阅读网 发布于
字数2271 阅读时长:大约 5 分钟 ☑

由于是地主成分,三叔只上了小学就没有读书了,在家兄弟姐妹四个,他是最小的,今年已经有六十岁了吧!

三叔是个勤劳手巧的人,现如今都那么大年纪了,还在工地上做事,每年回家,我和他喝酒的时候就会听他讲某某工头对他怎样怎样好啦,某某人怎样尊重他啦!总之不喝酒他就会耷拉着眼皮坐在一旁抽烟。别人讲话他只是听,说到笑处他也会插两句,也会笑几声!说的话半句没有说完就问人对不对,错不错的!我尊重三叔,也迎合他的言语,其实有时候我没有听懂他的意思也点头称赞,一搏得他开心。

我们王氏家族人一般都有酒量。单我爷爷在世的时候,我记得很小就常给他数酒瓶!他就乐呵呵的坐在一旁,一边用烟管抽烟一边笑眯眯的看,我们家乡对礼数很讲究的,逢年过节晚辈都要给长辈送礼,我爷爷辈分很高,到过年过节他都收到很多白酒。开始是绳子扎扣的,后来是箱子装的,再后来包装箱变得华丽的不得了,可是爷爷却说酒的质量就不如以前好喝了。

我父亲也是能喝酒的人,我哥哥也是能喝酒的,我就不用说了。但是我们家族喝酒有个坏毛病,就是喝多了话多,喝多了喜欢吹一下,甚至有时候讲到伤心的地方还会哭。我见过爷爷伤心过,后来我大了才知道他肚子里苦水实在太多,如今日子好过了,说几句过头的话再也没有人干涉了,他也就常借酒说话。以前的事我奶奶也常和我说,爷爷的爸爸,大哥和堂弟解放前那一年,都去世了。这在农村是很少的,后人评论说我们家那个时候就衰败起来了,后来解放后第二年年底,二哥也是因为成分的问题被政府镇压了。最后一大家子:三个寡嫂,除了堂嫂一个女孩剩下每家两个小孩,自己带着四个小孩,挨冻受饿不算,还常被人连批带斗,这样一直低头过到包产到户,那个时候我就记事的多了。八十年代我的印象不是太好,记忆里有做不完的农活和说不出的憋屈,这样的糟心事多的几天几夜也说不完。我会在将来的文章里细说,总之那个刚运转包产到户的岁月里,给我印象极深的数夏夜打谷场上的说书故事场!

记得那次是夏忙的一个阴雨天,我家几个人抢收好打谷场上的小麦后,还有打谷场上其他人家的几个人来不及回转,就大雨倾盆起来。大家只好躲到我爷爷看场的小草棚里,眼看着漫天乌云压盖下来,把一个大白天遮蔽的如漆黑的午夜,几道极亮的闪电撕开天幕,似乎是一把利剑劈开宇宙。随即如滚筒震天般的雷声砸向地面,好多勤奋劳苦的人看着瀑布般的雨水,都忧愁地里的或者晒谷场上的庄稼。而我那时年龄小,也特别喜欢这样的雨,仅仅因为它让我解放,让我休息,也许我真的很懒的缘故吧。

看到雨水一时不停,几个人就叫三叔讲故事,三叔虽然不好说话,但是讲到他自己经历的故事的时候,还是津津有味的。

那是他前一年夏收前遇到的事,讲起来很恐怖,他们几个大人听到脸都发白,而我和哥哥吓得缩在被窝也不敢乱动了。

那几年三叔一到夏天,总喜欢去捕捉黄鳝泥鳅龙虾什么的赚钱,他在这方面是行家,村里都是出名的。事情是那年初夏的一个晚上,他去设置捕捉的笼子。设置的地方和时间都有讲究,一般一个地方短期不重复设置。时间更要把握准确,太早了给别人看到,五更天被别人偷去就不划算了。

设置后还要看它一两个小时,怕别人在你的地方再设置,那么重复搞混就不好了,时间一般晚上九点到十点结束,回家都要半夜了,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必须收,这就是规矩,也很辛苦。

那天三叔设置完后,在路上遇到别村的同行朋友,两个人就坐在清凉的田间地头,一边抽烟一边唠嗑。

那天晚上是个漫阴天,没有月亮和星星,四周看起来比较昏暗。回来的时候好在有手电筒,时间的确都好晚了。他拿着挑绳和扁担进村后,发现家家都闭灯休息了。四处黑茫茫的,偶尔几声狗叫,变得奸细拖长,好渗人的。三叔顺着手电筒的光亮走到自家大门口时,手电筒神经一样,一下子变得昏暗起来,渐渐不亮了。他拍打了几下手电,又变得模模糊糊起来,借着灯光刚掏钥匙开大门,忽然发现不远院墙墙角站着一个人,黑黑的直直的,披着头发趴在墙上。三叔吓得惊叫一声,问你是谁?那个黑影似乎一下子又模糊起来。三叔以为自己看花了眼,就打开大门,准备进去。然想到那个人影又忽然发怵起来,再回过头看了一眼那个地方,发现真的是个人站在那里。三叔那个时候有二十三四岁吧,他吓得拿起了扁担,大声叫着走过去,可惜手电筒已经不亮了,只见那个人影慢慢转过身,借着微微的夜光,三叔发现转过来的人还是披头散发,似乎前后都没有脸一样,三叔吓得丢下扁担就跑回家了。

第二天我爷爷知道后就去那堵院墙看了看,想起三十多年前刚解放的时候搬到这里的光景。因为成分不好,一大家只有搬到这片别人都不敢住的老陵地,好多坟都迁走了,只有这座没有人认领。我爷爷当时心情不好,挖开后把头骨和几块长的骨头随便包了一下,到村西北大园陵地埋了,当时就没有在意,没有想到三十年后这个游鬼现世要害人了。

我爷爷当天就去了邻村把风水张先生接了过来,张先生很内行,只见他前后仔细的观察着地形,叫三叔叙述了一下那晚上的情形,他就拿着一个铜尺比了一下墙壁,念念有词。烧了几张纸符后,就叫三叔拿锨来挖他指定的一个地方,约莫三尺多深的地方,挖出一段胸肋骨和一段腿骨,当时没有几个人在场,但是在场的都惊吓的说不出话来。

后来爷爷在张先生的指引下把骨头埋到以前的大园陵地埋骨的地方,又是放鞭炮,又是祭烧酒,烧裱纸......

后来就再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今年我三叔垒院墙的时候,在那个地方还烧了一刀纸,奇怪的是那晚上三叔就做了个梦,梦到那个地方有财宝闪耀,三叔惊醒后觉得很蹊跷,也不相信,辗转半夜就是睡不着,于是忍不住打电话叫上我哥哥一起去挖,就在那个挖出骨头的地方挖到了一坛子银圆,这是真实的事,好象还是袁大头呢!

➥ 本文由(高歌)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今生无法分享你的爱,但愿我能成为你的恋

子夜,睡意朦胧,忽然手机铃声《等你等了那么久》响起。 “喂,谁呀?” “你好吗?” “你是……” “连我的声音都听不出来啦?”柔柔的,略带些沙哑。 “——啊?!是,是你?真的是你吗?” …… 深秋,那片梧桐林已开始纷纷扬扬地落下残枝败叶,微风吹来,沙沙声一片。落叶像一片片残存的记忆...

无声之语尽展航修情

他是个不善言辞的人,尽管多项荣誉集于一身,却没有一丝的得意与招展,那张憨憨的笑脸,那双打满了老茧的双手仿佛都在告诉你,他就是用这种无声无息的爱创造着尽善尽美的工作成绩。 徐刚,吉航公司飞机结构修理车间机翼装配高级工。工作十三年中,市级金牌工人、市级青年岗位能手、公司劳动模范...

先生归来:带你走近最真实的叶圣陶

今年是叶圣陶到甪直100周年的日子,由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叶圣陶研究会副会长商金林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叶圣陶甪直文集》正式出版,将于近日在苏州吴中区甪直镇举办的“隆重纪念叶圣陶先生到甪直执教100周年”活动上,举行首发仪式。 该书共40余万字,汇集了叶圣陶先生在甪直生活、工作时进行创作的作品...

元宵应该如何吃 元宵节为什么要吃汤圆

每逢元宵节,也就是正月十五闹元宵,各式各样的元宵、汤圆、年糕琳琅满目。那么元宵应该如何吃呢?小编精心收集了元宵应该如何吃,元宵节为什么要吃汤圆,供大家欣赏学习! 1、元宵什么时候吃最合适呢 元宵或汤圆的主要成分是糯米粉,含有很高的碳水化合物,而馅料主要以纯糖、果料等为主...

平实,行者的力量

平实,行者的力量 文/文昌 路遥有篇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他去世前在医院的病床上记录了写《平凡的世界》时的经历,自然也凝聚了这位伟大作家最后的心血。提到这篇随笔,只想说我们也时有早晨从中午开始的经历,可终究耻于为文,毕竟只是不想起床或者是昨夜的放纵需要补觉。路遥在创作《平凡的世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