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园记》严阵

阅览523 作者:佚名 来源:文学网 发布于
字数3748 阅读时长:大约 7 分钟 ☑

牡丹园记

一九五三年,四月,我到皖南去,经过狮子山下,遇上了雨。江南人在这人季节出门,总要带把伞的,我初来,没有这个习惯。雨,虽是很细,却不紧不慢,下得挺有耐性,眼前的狮子山,只一会,便裹在雨雾中了。

雨不停的下,石级小路被雨水洗得分外明净。路两边新拔节的翠竹,被碎雨星罩着,绿蒙蒙的,望不到边际,路下的山冲里,一片桃林,初开的桃花,笼在这四月的烟雨里,氵印出一层水润润的红雾。这蒙蒙的绿意,这团团的红雾,真象刚滴到宣纸上的水彩一样,慢慢地浸润开来,呵,这奇妙的春雨,它正给未来孕育着怎样的景象啊!

我正往前瞳,背后却却隐约的脚步声,回头一看,只见一把黄中透红的雨伞,穿过透明的雨丝,向这边移动着。雨是迎着脸下的,那走来的人,把整个的一把伞都倾斜在面前,恰好把头和半个身子都遮信了,只见到两只赤着的脚,带着两团山区特有的红泥,在石级上,一步留下一个红色的脚印。

在北方平原的雷雨中,我常蒙幸遇的同路人,给以半伞之助,在这多雨的江南,这样做,该不是过于冒昧。怀着这样的心情,我向走来的人,打了一个招呼。不料雨伞一斜,在我面前站下的,却是个十五六岁的女孩子。她右手扶着伞柄,左手擎着几枝初开的白牡丹花,身上的红褂,已经被雨点崩湿了,额前的短发上,也挂着几颗雨珠。好象觉察到我有些犹豫似的,她忽然一声不响,断然地扭转身,径自走了。可是没走多远,却又回过头来,望着我出声的笑了,她一面笑着,一面把伞丢在她脚下的石板上,然后转身迈着快步,登上一层层石级,朝前走去。

眼看着她走进了这紧挨路口的草房,可是等我赶到,却怎么也看不到她,屋子里只有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他含着一枝用竹根雕万的烟管,招呼我说:“同志,把伞放下,避避雨再走,不迟。”我担心雨伞找不到它的主人,忙问“她呢?”“她?”老人稍一征,但马上就领悟了我的意思,笑道:“你是说牡丹哪!咳,你没见她的小蹄印子吗?”说着,用烟管亲匿地向后一指。这时我才发现在后门口的山石路上,清晰地留下了她那一行红色的脚印。

记得过去在北方工作的时候,有一回,偶尔从一个南方同志的口里,第一次听说过狮子山,听说过这狮子山下,无意中遇到这个手里擎着牡丹花,名字也叫牡丹的女孩子,怎能不使我联想起这些往日的疑问。“老伯,听说这山上,有棵出奇的牡丹花,可是真的?”老人经我一问,脸上悠闲的神态忽然没有了,他把烟管从嘴里猛然抽出,抬起头,以深沉的目光,望着门外那不停的雨,望着那在变幻的风云中时隐时现的狮子山头……

“在这狮子山上,历来就有养牡丹的,这里人养牡丹,并不是为的看花,不过贪图收点丹皮,养家糊口。养牡丹的虽多,可是能把牡丹养奇了,就只一家,就是这一家,也只有过一次,这一次还是在十五六年以前。”老人叹了口气,接着说:“以往在这条冲里,住着小夫妻俩,男的叫长庚,女的叫白妹,他两口,起早睡晚,从石头缝里,扒拉出巴掌那么大的一块山地,栽了几十棵牡丹,小夫妻俩,侍弄这些牡丹,比人家待弄孩子还细心,耘草下肥,松根培土,风里雨里,朝朝暮暮,可没闲过一天,后来,新四军起了事,谭司令的队伍来这里住,组织农抗会,减租减息,长庚年轻,人又好,当了农会主席,他顾了工作,就忘了家,待弄牡丹,也就靠白妹一个人累。日子过的兴旺,白妹累的也乐意,有时春上捉地老虎,就那么蹲在地边上守,不用说牡丹长几个头、几根杈、哪天生了几个嫩芽她道,就是每一棵牡丹有多少叶子,她心里也是有数的。到新四军来的第二年奏,可奇啦,一棵牡丹五个杈,一夜功夫,开出了十朵大花,朵朵都比碗口大,象雪球似的,银灼灼的亮,香味漫启蒙了整整一条山冲,可七就在这棵牡丹开花的那夜,白妹生下了一个丫头。到第二年第三年,牡丹还是照样开十朵大花,人们看了,没有不称奇的。花的名声传远了,白妹爱这花也爱得入了迷,不管刮风下雨,每天总要看上几遍,如若有一天没看,就失魂落魄似的。”正当老人说到这里,从那高高的狮子山头上,骤然接连着划过了几道闪电,闪闪的电光割裂了半个天空,把个小屋映的一明一暗,接着,雷声也就响了起来,老人望着闪电,听着雷声,象有所感锊,把语气加快,接着说:“到了第四年上,没等到牡丹开,队伍就走了,队伍一走,下村大土绅三鬼头,就带着乡丁,来到冲里,把长庚捞着,立逼着要他交出农会名单,填表自首,长庚不依,在鬼头立时就把他绑在树上,边砍三刀!虽然三刀都砍在要紧的地方,长庚可没有倒下,他挣断绳子,带着伤,带着血,扫开乡丁,扑到三鬼头身上,夺下了他的刀,把那三鬼头杀死,他自己才倒下的。白妹跪在他身边,哭了一夜,第二天,就疯了!”老人说到这里,忽然停住,犹如那被弹得过急的弦儿,突然崩断,我们相对的坐着,谁也不发一言,这时,一声霹雳,猛不防,在头顶上炸开,震得小屋晃了几晃,在那霹雳隆隆远去的余音里,老人把声音放低说:“从那以后,白妹就有时哭,有时笑,有时月亮地里,一个人跑到山顶那块大青石上一声不响的坐着,有时披着头发赤着脚整夜整夜的在山上乱跑……从此以后,狮子山也就没有什么养牡丹的人了,那棵有名的牡丹,也就再没有开花。”“后来呢?”我问。“后来大伙帮忙拉把着她那孩子,又时常凑钱,帮她治病,可治来治去,总是那样,解放后,虽然好了些,不在外面那么跑了,脑子可还是不抵事。只是每年等到牡丹花开的季节,她看到那花,才能清楚几天。”“她那女孩子呢?”我又问。老人一听我问起她,脸上便一下子恢复了原来的神色,慢悠悠地卸上烟管,微笑着说:“你看,不就是和你一路来的那头小鹿吗?”“牡丹?那女孩就是牡丹!”惊奇中,我一下子明白了她的手里为什么擎着一束白色的牡丹花了。……

一九五九年,也是四月,我到繁昌县来,刚落脚,县委办公室的郭主任就来建议:“明天我到狮子山检查工作,你也去吧,顺便看看那里那棵有名的牡丹花。”听了他的话,不由得使我回忆起一九五三年经过那里时所听到的故事,我想:既然那时以后一般养牡丹的人都少见了,哪里还有什么有名的牡丹花呢?无非是他想借这个题目,约我和他作伴罢了。

第二天,正是雨后初晴,汽车在新开的公路上奔驰,桃云,柳雾,一团团,一簇簇的被接连着抛到背后,不久,那熟悉的狮子山高峰,就映入我们的眼底了。在一个新车站下车以后,我第一眼看到的,是一块宽大的路标,它上面用红漆写着“狮子山牡丹园”六个大字,箭头直指向狮子山顶。这时,我不禁惊奇的叹道:“倒真的有牡丹哪!”郭主任一听,笑道:“怎么?你还不相信吗?”接着,他一面登山,一面把近几年来的情形大概地告诉了我。原来这几年,省里为了进一所药材学校,以校建场,以场养校。栽种大批的药材,建立了专门的牡丹园。

走着说着,不觉到了山顶,放眼一看,可把我惊住了!整座山头,全是牡丹,这时正值春风送暖,牡丹初开,红白相间,香飘万里。风过处,千姿百态,溢光流彩!远远一望,就象一片彩去罩满山头。在这千万株牡丹中间,来往着一群群十八九岁的女孩子,她们就是这所专门学校里的一些学生,正在忙着为牡丹锄草追肥。在她们中间,有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一身蓝衣,满头黑发,看到我们,便笑着迎了上来。一见她来,郭主任便向我介绍道:“这是药材学校新近聘请的技术顾问,名叫白妹,”“白妹?”我怕听错了,故意问了一声,他听到我问,不在意的点了点头,“白妹?”我又重复了一声,郭主任这时转过身来望着我,十分青定地说:“是的,是白妹,你知道她的身世吗?她过去有疯病,现在好了,那棵有名的牡丹花,本来枯了,经她的手一服待,这两年又开花了。”正说着,白妹已到面前,她的脸显得那么年轻,那么有青春的活力。我想:无须再问她这几年是怎么恢复了健康,看,她那微笑的脸上不是已经充分地显露出:新生活的力量是多么强烈!

看到她,我不禁想起牡丹,想起那在四月的春雨中丢伞给我的那个古怪而坚毅的女孩子:“她现在在哪里呢?”“她吗?”白妹微笑着回答说:“她从这所学校毕业后,就到北京进修去了,大概不久就能结业的。”听着她这简单的回答,望着这花朵和彩云结成的伸向远方的长带,望着近处那斑斑点点的红色,不由使我想起了她那双永远不停的脚,在攀登石级时留下的那一行十分清晰的红色的脚印。我想,不久的将来。在这脚印所到达的地方,我们可爱的祖国,将又要增加多少美丽的牡丹园啊!

太阳升高了,狮子山上,花光映着阳光,阳光照着花光,女孩子们的衣裙和初开的牡丹花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片多么灿烂夺目的景象!她们终日辛勤的抚育着。他们也是四月沙沙的雨声里况红赛绿的大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她们也在生根长叶,也在精心地孕育着自己那未来的花苞。

呵,祖国不正是一座美丽的牡丹园吗?

作者简介:严阵,当代诗人。生于1930年。山东省莱阳县沐浴村人。小学毕业后,于1946年参加革命工作。1950年南下安徽。先后在《胶东日报》社、安徽省委宣传部、《安徽文艺》编辑部任职。1953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4年开始诗歌创作。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任安徽省文艺创作研究室副主任,主要诗集有:《琴泉》、《江南曲》、《长江在我窗前流过》、《红色牧歌》、《淮河要唱一支歌》、《降龙记》、《红石》、《春啊,春啊,播种的时候》、《淮河上的姑娘》、《乡村之歌》、《喜歌》、《草原颂》、《樱花集》、《渔女》、《竹茅》、《旗海》等。此外还有《牡丹园记》、《竹叶信》、《光明行》等散文。

➥ 本文由(星辰)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妈妈是个好人,岁月请别伤害她

总是向你索取,却不曾向你说声谢谢,直到长大以后才明白,才懂得你很不容易。 时光时光慢些吧!不要再让你变老了,我愿用我的一切,换你岁月长留。 明明心里很爱妈妈,却总是和她吵架。 一生要强的妈妈,我能为你做些什么? 微不足道的关心收下吧! 谢谢你做的一切... 总是竭尽所有,把最好的给我。...

北京不是个恋爱的城市

北京,不是一个恋爱的城市,也不是一个生活的城市,是充满铜臭与肉欲的文化荒漠。这里的物质世界与精神领域到处都遵循了商品经济“等价交换”的原则。穷小伙即便是爱上一位长相普通的女孩也需要太多的理由;所谓的一见钟情只可能发生在你潇洒打开车门的一瞬,所谓的含情脉脉可能出现在你疯狂刷卡大笔一挥之后...

岁月酝酿的悲凉沉默

灵魂的莫高窟总是缺少滋养它的土地、光芒和雨露。空白的记忆格,谁来填补。那一颗飘荡的灵魂会经不住夜的寂寞,逃离那安静的枷锁,去寻找黑夜里的拾慌者。 岁月承载了谁的柔情,我是红尘中一位多情的女子。踏着江南一路走来,风雨里承载了太多的善感多愁,总以物喜,又总已己悲,淡淡的忧伤,淡淡的愁...

五月榴花照眼明

孩子爷爷在我们的房前屋后栽了四棵石榴树。去年被人拔掉两棵,剩下两棵。阳台外面兼有一个十几平方米的露台,我们种了蜡梅、柑橘、龟背竹……以及一棵石榴树。算起来,我们家一共有五棵石榴树,至今只剩下三棵。每年春来,总是石榴树先萌芽,细细密密的叶子,于寒风里瑟瑟的,像极耳语,绛红、浅青色系,犹如被冻紫的唇...

三月,一场花开的旅途

他说过,仍然相信纯白的爱情。会一直在前行,一直在奔跑,直到心中的那个梦想损落! 有时候挺喜欢这个春天,平淡如水过着这里的每一天,依旧在这条线路上来回。这个属于雨的季节,也有属于我们的一份安静,在细雨夹杂着从冬天里漏过的寒风,可以躺在自己的小窝,安然听着喜欢的歌曲,拿出放在枕头下许久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