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春晚

阅览841 作者:程林雄 来源:阅读网 发布于
字数1020 阅读时长:大约 2 分钟 ☑

春晚是文化大餐,吃过年夜饭,一家人坐在电视机前观看春晚,其乐融融。今晚又的除夕夜,我不禁忆起儿时的今宵,那是物质匮乏,文化生活单调的七十年代初,我们村也办过春晚,不过其春晚不同于现在把人们分隔在自家房子里,而是聚集在戏台前;时间也不止于一夜,而是一连五六个晚上。场面之大,气氛之热烈,年味之浓厚,没经历过的人是难以体会的。

我们村是徽剧之乡,村里演徽剧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就是战争年代和困难时期也没中断过。演出都是村里三十岁男丁值年,演出费用、组织工作都由他们负责。演员都是十几岁的小学生,不过在七十年那个特殊时期,样板戏取代了徽剧,演员由小孩换成大人,除了八个样板戏外,还自编自演现代剧,不愧是徽剧之乡,业余剧团代表公社在县里调演屡屡获奖,还被歙县的几个公社请去演出。

戏一演就是五六个晚上,离开演还很有好多天,大家就安放凳子,那凳子为看戏特做的,名为“看戏凳”,有一米五的高度,可以坐七八个人。谁占着位置谁就安稳地坐在那看戏,别人不会把凳子移走。戏台对面是学校教室的走廊,下雨淋不着,又高于地面,是可算的是雅座,我家都是提前占了那地方。

下午进行彩排,戏台下已有很多人,小孩居多。演戏前先游灯,我们这里的游灯有压灾辟邪之说,为了孩子平安,大人把自扎的灯拿出来让自己的孩子去参加游灯。小孩小,大人要么抱着,要么拉着,带着孩子游。游灯的队伍有一二百人,火篮、锣鼓、鞭炮开道,夜幕下游灯队伍像一条火龙走街串巷,好不热闹!

演员都是乡里乡亲,看他们演戏特别来劲。一般坐在凳子上的都是老人和孩子,青年人可不坐,他们喜欢扎在人堆里凑热闹,故意涌来涌去,起着人浪,俗称“倒人阵”。我们小孩对戏不感兴趣,站在凳上看热闹,觉得“倒人阵”很好玩。为了安全,让民兵维持秩序,下来逮捣乱分子,被拖上台,教育一番放了回来,小青年下来后故伎重演,他们还是有分寸的,那么多年从没发生过踩踏事件。在演戏过程中天空会来一个不速之客,原来是好事的在放孔明灯,那灯特大,小面还挂着一大串小灯和鞭炮,在空中噼里啪啦,把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到空中。

每到春节演戏,邻村的都像赶集似地聚拢来。有的不单纯是为了看戏,而是享口福。戏台边上摆设摊点,卖糖葫芦的,卖甘蔗的,卖臭豆腐的,臭豆腐是我们村的特产,花上几毛钱吃过饱,有的还就着臭豆腐边喝酒边听戏,乐哉悠哉。

正月演戏至今在我们村还延续着,可到古戏台看戏赶热闹的人屈指可数,难以再续往日的盛况。儿时的春晚已渐行渐远,随之而去的还有那纯朴的民风民俗。

➥ 本文由(云梦)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伤情败战,心若滴血

那天晚自习下后,我等那女生,她们班四楼,我们二楼,我等了一会儿,她们班女生让我去看她,我上去一看就怒了。 一男生在调戏她,因为楼道里灯关了,我没看清那男生长啥样,男生一见我就走了,我问那男生是谁,她没说,我托我们班一和她关系好的女生问她,她说了。 第二天我找那男生理论,说别在骚扰那女生,那男生直接说...

三下乡,慢慢走

时间,你的脚步慢些走,让我多看看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不知不觉又过去了一天。今天举办了趣味体育节,本来晴空万里的清晨,在各个班级集好队伍之后,突然倾盆大雨来袭,不得不改变场地等。还有,突然又被强调要一年级也要参加,这一“异变”打得我们支教组的成员措手不及啊!不过要准备的事物不是很多...

在匆匆的路上……

时光是轮,岁月是鞭,生活是一场快马飞奔,或轰轰烈烈或平平常常。 回去的路很长,下一站仍是远方,生来葬往,我们始终在匆匆的路上。 里程已装不下四分五裂的忙,青春在光阴的车辙下分秒成殇,夜里的梦,继续缝补褴褛的盼望。 流浪的秋风沿途高唱,没有人过问别人的方向。车水川流的夹缝里,谁的童年失手了一尾红蜻蜓...

十全十美的一天

今天早上我感到特别爽。 我的肩周炎,已经伴随我快五年了,每天早上醒来,第一个感觉就是左手臂隐隐作痛,但是今天,一点儿感觉都没有了。 窗外,天特别蓝。 微风吹进来,还带着桂花的香味。 我的枕边人,却不见了。 原来她在替我做早饭。 结婚以后,我就告诉我老婆:“贵为英国首相的撒切尔夫人...

把美好的憧憬留在田野上

今天是岭南师范学院法政学院党建蒲公英大学生社会实践队正式步入在湛江市遂溪县杨柑镇新有小学支教的第四天。新的一天伴随着鸡鸣声缓缓而至。 几乎每天清晨,整个校园都笼罩在一片欢声笑语之中。经过几天的教学,支教组队员们对小孩子们的性格都有了一定的了解。随着工作步入正轨,愿意来学校的小孩也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