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春晚

阅览841 作者:程林雄 来源:阅读网 发布于
字数1020 阅读时长:大约 2 分钟 ☑

春晚是文化大餐,吃过年夜饭,一家人坐在电视机前观看春晚,其乐融融。今晚又的除夕夜,我不禁忆起儿时的今宵,那是物质匮乏,文化生活单调的七十年代初,我们村也办过春晚,不过其春晚不同于现在把人们分隔在自家房子里,而是聚集在戏台前;时间也不止于一夜,而是一连五六个晚上。场面之大,气氛之热烈,年味之浓厚,没经历过的人是难以体会的。

我们村是徽剧之乡,村里演徽剧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就是战争年代和困难时期也没中断过。演出都是村里三十岁男丁值年,演出费用、组织工作都由他们负责。演员都是十几岁的小学生,不过在七十年那个特殊时期,样板戏取代了徽剧,演员由小孩换成大人,除了八个样板戏外,还自编自演现代剧,不愧是徽剧之乡,业余剧团代表公社在县里调演屡屡获奖,还被歙县的几个公社请去演出。

戏一演就是五六个晚上,离开演还很有好多天,大家就安放凳子,那凳子为看戏特做的,名为“看戏凳”,有一米五的高度,可以坐七八个人。谁占着位置谁就安稳地坐在那看戏,别人不会把凳子移走。戏台对面是学校教室的走廊,下雨淋不着,又高于地面,是可算的是雅座,我家都是提前占了那地方。

下午进行彩排,戏台下已有很多人,小孩居多。演戏前先游灯,我们这里的游灯有压灾辟邪之说,为了孩子平安,大人把自扎的灯拿出来让自己的孩子去参加游灯。小孩小,大人要么抱着,要么拉着,带着孩子游。游灯的队伍有一二百人,火篮、锣鼓、鞭炮开道,夜幕下游灯队伍像一条火龙走街串巷,好不热闹!

演员都是乡里乡亲,看他们演戏特别来劲。一般坐在凳子上的都是老人和孩子,青年人可不坐,他们喜欢扎在人堆里凑热闹,故意涌来涌去,起着人浪,俗称“倒人阵”。我们小孩对戏不感兴趣,站在凳上看热闹,觉得“倒人阵”很好玩。为了安全,让民兵维持秩序,下来逮捣乱分子,被拖上台,教育一番放了回来,小青年下来后故伎重演,他们还是有分寸的,那么多年从没发生过踩踏事件。在演戏过程中天空会来一个不速之客,原来是好事的在放孔明灯,那灯特大,小面还挂着一大串小灯和鞭炮,在空中噼里啪啦,把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到空中。

每到春节演戏,邻村的都像赶集似地聚拢来。有的不单纯是为了看戏,而是享口福。戏台边上摆设摊点,卖糖葫芦的,卖甘蔗的,卖臭豆腐的,臭豆腐是我们村的特产,花上几毛钱吃过饱,有的还就着臭豆腐边喝酒边听戏,乐哉悠哉。

正月演戏至今在我们村还延续着,可到古戏台看戏赶热闹的人屈指可数,难以再续往日的盛况。儿时的春晚已渐行渐远,随之而去的还有那纯朴的民风民俗。

➥ 本文由(云梦)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人难再,情难复,所有的错过都成为一种过错

记忆,若能踏上归程,我将不在矛盾与反复的日子里存活。 【1】把你写进往事 时光瘦长,记忆初时相遇是在春夏之交,如梦如真,如痴如幻,习惯了霓虹闪烁,习惯了七彩世界和冷暖生活。人生路悠悠,沿途风景太迷离,遇见的人很多,想遇见的,不想遇见的都不容我左右,记得一张笑脸,阳光,清澈,纯粹得无任何瑕疵...

做寻常人,养平常心

人生在世,我们常常产生想解释点什么的想法。然而,一旦解释起来,却发现任何人解释都是那样的苍白无力,甚至还会越抹越黑。 因此,做人不需要解释,便成为智者的选择。 山不解释自己的高度,并不影响它的耸立云端;海不解释自己的深度,并不影响它容纳百川;地不解释自己的厚度,但没有谁能取代她作为承载万物的地位...

心是一杯茶,各有各的泡法

有些故事,除了回忆,谁也不会留;有些无奈,除了沉默,谁也不会说;有些东西,除了自己,谁也不会懂。漂亮话谁都会说,但漂亮事却不是人人都能做的。 最关键的时候,每个人的选择都出于本能。这种本能,无关爱情,只关人性。 自己的伤痛自己清楚,自己的哀怨自己明白,自己的快乐自己感受。 也许自己眼中的地狱...

从未承认过的爱情,不如丢弃

很多时候,生活就是这样一惊一乍。 爱情往往很美好,但求而不得最糟糕。挖心的疼痛感和止不住的眼泪伴随深夜的低啜,明明不够喜欢,却硬是将三分想象成十分。 若无深爱,请不要迈出步伐。 女生最容易在长时间相处中长情 而男生若无一开始的热烈喜欢做支撑,时间长了,也许很难长久。 都说爱情里男生就应该主动点...

换班式访问同心,度假般陪伴同心

16日下午,刚从一年级课室巡逻回到办公室,突然一个熟悉的面孔出现在眼前——梅婷。 梅婷是红土情缘三下乡的一员,在15日红土实践队结束了他们的下乡生活。我们队员开玩笑对梅婷说,赶紧来同心后勤帮忙做饭啦!没想到,16号梅婷果然来了! 梅婷在这几天中,对我们的一些工作提了一些建议,除此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