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一点儿

阅览4026 作者:咏洲 来源:阅读网 发布于
字数1019 阅读时长:大约 2 分钟 ☑

川和军是邻居。

川父与军父在同一个科室,川父是科长,军父是科员。

川父平时应酬的事情较多,所以,教育儿子的事情,自然就落在了川母的身上。不过,川母也的确能干,不仅要为丈夫出谋划策,还要为儿子学习操心。每天儿子做完作业,还要求他看书或练钢琴。

军父是个散淡的人,平时没事就待在家里,练练书法或看看书什么的。至于儿子,只要成绩过得去,他是从来不说啥的。军母有时对军严一点,他也总是说:“孩子嘛,该玩玩,只要懂规矩就行。”

也许就是因为这些情况,两家人的关系并不是很铁,平时相遇,也只是打个招呼或简单寒暄几句而已。

也许正是因为这些情况,从小学到初中,军一直是川的手下。军是学习委员,川就是副班长;军是副班长,川就是班长。军考第五,川肯定在前四;军考第二,第一肯定是川……

用川母对军母说过的话来说:“其实你们家军已经非常不错了,就比我们家川差一点点儿。”

唯一的例外发生在初二下学期:半期考试中,军考了第一,川第二。但通过川母的努力,川最后还是成了第一。下来听说,是川的作文分打错了。

军母本想找老师理论,却被军父拦住,说:“人家父母是咱领导呢,两家又是邻居,何必过于较真儿,只要孩子尽力就行了。”

高中,川和军不在一个班。开校时,军爸对军说:“儿子,高中啰。”

“放心吧,老爸!我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但川妈还是很关心军的情况,甚至军的每个单元测验成绩,她都打听得清清楚楚。不仅如此,只要川的哪科成绩有所下降,她就立即请名师辅导。

高中毕业,川考进清华,军考上同济。

8月底,军父母送军走时,川母还热情地说:“军这孩子还真不错,就比我们小川少考了二十多分。”

大学毕业,川和军又应聘到同一单位。川为人精明,处事圆滑,加上母亲的运作,第五年就当上了科长。

看到闺蜜的老公当了科长,军的妻子对军说:“我们还是去活动活动吧。”

军说:“活动啥,干好自己的工作就行了。”

但没过几天,军还是成了他们那个组的组长。

第十年,川升为单位副总。过了几天,他单独找到军,并对他说:“你看,我们从小就是邻居,老婆又是闺蜜,为啥不团结起来,好好干一番事业呢……”

过了几天,单位宣布军为川原来那个科的副科长。

当天下午下班回家,妻子兴奋地对他说:“今天我特意为你做了几个好菜,开了一瓶好酒,快告诉我,今天单位都有啥好消息?”

军看了妻子良久,说道:“单位宣布我当副科长。”

“怎么是副的?”军妻满脸疑问……

去年十月,川因经济问题进去了。

前几天,军老婆对军说:“幸好当初我没走最后一步,要不,差一点儿……”

➥ 本文由(高歌)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和风细雨杏花开

春天了,院里杏树上的杏花正陆续地绽放开来,好像一个个初来乍到的婴儿,东瞅瞅,西瞧瞧,好奇地看着这神秘莫测的世界,一朵朵小巧玲珑,楚楚动人。 女孩走到树下,呆呆地望着树上的杏花,一双手忽然蒙住了女孩的眼睛——是男孩来了。 男孩和女孩是青梅竹马,自小学,到高中,两人都是同班同学。女孩成绩优异...

暧昧事件

你的车里已经坐着别的女人,而我此刻也坐在别人的车上。 ——题记 1、王浩与顾晓萌 年轻的顾晓萌在出门之前接了一个电话,这个电话并非来自她的男友,而是另一个陌生的男人。这个电话令顾晓萌有一种全新的感觉,这种感觉并不只是来自新鲜的刺激,还有种莫名的兴奋。 顾晓萌上了一辆白色的私家车,她踩着高跟凉鞋...

她的故事

夜深,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金还是被一阵一阵的肚子疼疼醒了,嘴里低声咒骂了一句,跌跌撞撞的起身寻找止痛药,要命的大姨妈,空荡荡的夜,金也丝毫没有感到不安,可能她有孤独和烈酒吧,跨过地上零零散散的酒瓶,金终于找到了止痛药,抓起桌上的酒杯胡乱吞进了几片,又沉沉睡下。 下午,金缓缓起床...

《天堂夕阳》

目录: 第一章:夕阳余晖 第二章:有客自远方来 第三章:枝头春意 第四章:挑战世俗观念 第五章:对簿公堂 第六章:青春骚动 第七章:园丁竞聘 第八章:喷薄欲出 第九章:心灵的救赎 第十章:朦胧的青春 第十一章:少年心事当拿云 第十二章:天堂理念归位 第十三章:天堂悲歌 后序 人物: 侯征:男...

女人心相通

娟子还没有男朋友,也不想找,我对她说:你还没漂够呀,想不想安顿下来。她淡然一笑:没人要哦。那好,我把他让给你吧,我知道我的那个他与她很谈得来,两人配合得很默契。那次我特地邀娟子来我家玩,他见她来了,亲自下厨,娟子不时地打着下手,我成了多余的人。他也很乐意做饭,结婚这么多年以来,在旁人看来,我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