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周榜

🥇 总热度

李成名的作家梦

阅览1549 作者:李向荣 来源:楚普阅读网 发布于
字数1692 阅读时长:大约 3 分钟 ☑

李庄村整天在黄土地里刨食的李小二要当作家了,这事很快被疯传到三村五落了。

“哼,他能当作家,他家祖坟里冒过青烟吗,你看他家,掰着手指往上数三代,哪一个不是修理地球的”,隔壁的老王头嘴里咬着一根旱烟管,多年过去了,老王头依然抽不惯那纸烟,还奚落这年轻人不了解烟草。“这咱家地里的烟叶子成色好,吃起过瘾,哪里都比得上那公家卖的纸烟”,

老王头心里想:“哼,这年头,人人都往钱眼里钻,大家都忙着致富奔小康,他一个才上过几年学的愣头小伙子,偏要搞文学。文学家全是那天上的文曲星下凡,嘁!简直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想得太好,也不撒泡尿照照,你是哪门子的货色。”后来,这响毒的奚落便也慢慢在村野里传遍开去,村人都以异样的眼光瞅着这与时代格格不入的年轻后生,仿佛他真是一只外来鸟人。

李小二大名李成名,在家排行老二,他又身单力薄,故被人称“李小二”,虽然有古代伙计店小二之嫌疑,但他也不计较。他大(父亲)小时就特别爱读书,什么《水浒》里的武二郎斗杀西门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三国演义》里的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曹孟德煮酒论英雄等,他都知一二,但是在那个年代,穷人家能吃个饱饭就算烧高香了,哪里有钱念书,上了一两年学,愣是让他爷给拽回来了。但是成名他大能识字,就爱看些白话小说之类,肚子有点墨水。因此成名小时候,那是八零年代,电视刚在农村出现时,他们村生产队人穷地少,别村都有电视了,而他们村却依然没有,于是孩子们在炎热炙烤的夏日的傍晚,伴随着习习凉风,孩子们便围坐在成名他大周围,缠着他大讲故事。

他家虽几代贫农,但他大还是希望后辈里能出一个读书人来光祖耀宗。他哥李耕耘,父亲希望他能在田地间辛苦耕耘,不再受饿受穷,等到成名出生,家境已稍有改观,所以他大忽然想起了有这样一句:“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闻”,于是便给老二起了这名字,希望他能让祖坟里冒出一点青烟。

这成名八零年代开始上小学,他语文学得好,什么五言、七言律诗、绝句呀,念两遍就能背诵,可是这数学,咋就榆木疙瘩老不开窍,到高中一直是理科差劲文科强。原来考大学预考,成名一下子就被挡在高考的大门外,如此两年都如此,家里再也无力负担他再补习的费用了,因此便回来吆了牛后半截,步了他大他哥后尘了。回家务农之后,年龄也混大了,又没学到谋生的手艺,再本身个书生模样,下苦力总是没量力,因此日子过得不好不坏。大龄的男子回家了对象也难找,他父亲托了好友亲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给他找了媳妇,早年求学失败的打击,造成了他的自卑心理,因此在学校跟女同学说话,也细声细气,自然也没有青睐心仪的女孩,能找到媳妇已经是很不错了,还弹嫌什么呢?

婚后的李成名,日子过得不好不坏,但是最近多年来,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许多人包工程,搞承包,许多人出外打工挣外快。只有他依然在家里种几亩薄地,日子真不好过。他一个高中毕生,脑子里一根筋,喜欢文学类的书籍,农忙闲暇时便翻来读。妻子恨铁不成钢,大骂他读书顶了个屁用,他也不据理力争,依旧劳作之余看看闲书,妻也拿他没办法。

后来农家书屋在各个村中普遍开设,鉴于他爱看书,村长便让他接手农家书屋书籍的管理,他也乐得这个差事。

新世纪后网络方兴未艾,写作的门槛降低,他可以在网络文学上发表自己的一点点豆腐块文章,他逐渐拥有了一些文学上志同道合的文友了。虽然自己文学天赋并不天庭饱满,但是后天的经历和读书感怀,还是让他能够获得行同行点赞。虽然这一行当获利微薄,或者根本不获分利,但是他依然乐观豁然,不管别人如何冷嘲热讽,他只保持自我心灵的宁静。虽然陶渊明有一才华,但他甘愿守拙归园田,虽然当今许多人奚落陶渊明是傻子、疯子,有高官他不做,真是“傻子”一枚,但他觉得保持读书人心灵的宁静,不谄媚于权势恰是陶渊明最伟大的灵魂所在。

在日益功利化的社会中,自己虽然不能为大作家,但是把自己的思想融注在文字里,本身就是一种幸福。虽然别人奚落他这样一个未流,甚至不入流的以文字为乐的人,但他依然幸福。

“虽然我不是一个真正的作家,但是想成为一个作家是我的终生的梦想”,他这样想着,别人对他的嘲笑,他也就不知不觉释然了。

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不也是一种幸福吗!

➥ 本文由(梦旅)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凋谢的青盏

1 那天,我正在网上百无聊赖,有一个人加了我。在添加请求中他说是我的朋友,他在上海读大学,向我询问一个名叫素三的人。 我说我并不认识她呀,她是一个女孩子么? 他说:你怎么会不认识她呢,你在她的空间里留言了。 我说,我确实不认识。 他没有再讲话。 第二天,他又来了,说看了我的博客...

对花对酒

混沌的光线窗外,幽长小道,梨花坠落成雨。窗内,玉散珠肠,对流两行清泪。床边坐着一位身着月白色丝绸长衫,整个人透着一抹玉色,伟岸光华。他一遍又一遍地抚摸着丝绸棉被,眼神却不知飘到哪儿去了,也许又在思念他的爱妻了吧! 康熙十三年。这天风和日丽,鸟语花香,正是踏春的好时日,城外的梨花也开的正热闹...

两秀才赌酒对联

清朝末年,大福街有两个秀才,龙秀才住街的东头,邓秀才住街的西头,小的时候两人就在一起玩,后又在同一个私塾念书。龙秀才长邓秀才一岁,邓秀才对龙秀才十分尊敬,口口声声总是兄长前兄长后的。两人天资聪明,擅长吟诗作联,只是在吟诗方面邓秀才要比龙秀才来得要快点,在作联方面龙秀才比邓秀才要略胜一筹...

枫林晚

【一】 我是被秋风吹落到这座小城的。就像一片落叶,不能掌握风的方向,只能任其将自己带向哪里。而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睁大双眼,在一路走过的尘土飞扬中,丢下青春的迷茫。 没有人知道我心里想什么,这个年纪的女孩子心里盛着多少心事,连自己的母亲都不会懂。母亲!我懊恼地转过头,看向车窗外。这一路刻意保持着无语...

愿所有姑娘都能在做梦的年纪放肆做梦

“如果那天他问是否我们还能回去,我一定会泪流满面的点头回答一个肯定答案,可是……最后他说的却是对不起……他说那时我们还太小,不懂得什么叫爱情……”夏晴天带着一脸的悲伤这样对我说。 认识夏晴天是六年前的事,认识赵梓魏要比夏晴天早两年,我和赵梓魏中学三年一直同班,和他基本上算是异性好哥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