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名的作家梦

阅览1549 作者:李向荣 来源:楚普阅读网 发布于
字数1692 阅读时长:大约 3 分钟 ☑

李庄村整天在黄土地里刨食的李小二要当作家了,这事很快被疯传到三村五落了。

“哼,他能当作家,他家祖坟里冒过青烟吗,你看他家,掰着手指往上数三代,哪一个不是修理地球的”,隔壁的老王头嘴里咬着一根旱烟管,多年过去了,老王头依然抽不惯那纸烟,还奚落这年轻人不了解烟草。“这咱家地里的烟叶子成色好,吃起过瘾,哪里都比得上那公家卖的纸烟”,

老王头心里想:“哼,这年头,人人都往钱眼里钻,大家都忙着致富奔小康,他一个才上过几年学的愣头小伙子,偏要搞文学。文学家全是那天上的文曲星下凡,嘁!简直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想得太好,也不撒泡尿照照,你是哪门子的货色。”后来,这响毒的奚落便也慢慢在村野里传遍开去,村人都以异样的眼光瞅着这与时代格格不入的年轻后生,仿佛他真是一只外来鸟人。

李小二大名李成名,在家排行老二,他又身单力薄,故被人称“李小二”,虽然有古代伙计店小二之嫌疑,但他也不计较。他大(父亲)小时就特别爱读书,什么《水浒》里的武二郎斗杀西门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三国演义》里的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曹孟德煮酒论英雄等,他都知一二,但是在那个年代,穷人家能吃个饱饭就算烧高香了,哪里有钱念书,上了一两年学,愣是让他爷给拽回来了。但是成名他大能识字,就爱看些白话小说之类,肚子有点墨水。因此成名小时候,那是八零年代,电视刚在农村出现时,他们村生产队人穷地少,别村都有电视了,而他们村却依然没有,于是孩子们在炎热炙烤的夏日的傍晚,伴随着习习凉风,孩子们便围坐在成名他大周围,缠着他大讲故事。

他家虽几代贫农,但他大还是希望后辈里能出一个读书人来光祖耀宗。他哥李耕耘,父亲希望他能在田地间辛苦耕耘,不再受饿受穷,等到成名出生,家境已稍有改观,所以他大忽然想起了有这样一句:“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闻”,于是便给老二起了这名字,希望他能让祖坟里冒出一点青烟。

这成名八零年代开始上小学,他语文学得好,什么五言、七言律诗、绝句呀,念两遍就能背诵,可是这数学,咋就榆木疙瘩老不开窍,到高中一直是理科差劲文科强。原来考大学预考,成名一下子就被挡在高考的大门外,如此两年都如此,家里再也无力负担他再补习的费用了,因此便回来吆了牛后半截,步了他大他哥后尘了。回家务农之后,年龄也混大了,又没学到谋生的手艺,再本身个书生模样,下苦力总是没量力,因此日子过得不好不坏。大龄的男子回家了对象也难找,他父亲托了好友亲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给他找了媳妇,早年求学失败的打击,造成了他的自卑心理,因此在学校跟女同学说话,也细声细气,自然也没有青睐心仪的女孩,能找到媳妇已经是很不错了,还弹嫌什么呢?

婚后的李成名,日子过得不好不坏,但是最近多年来,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许多人包工程,搞承包,许多人出外打工挣外快。只有他依然在家里种几亩薄地,日子真不好过。他一个高中毕生,脑子里一根筋,喜欢文学类的书籍,农忙闲暇时便翻来读。妻子恨铁不成钢,大骂他读书顶了个屁用,他也不据理力争,依旧劳作之余看看闲书,妻也拿他没办法。

后来农家书屋在各个村中普遍开设,鉴于他爱看书,村长便让他接手农家书屋书籍的管理,他也乐得这个差事。

新世纪后网络方兴未艾,写作的门槛降低,他可以在网络文学上发表自己的一点点豆腐块文章,他逐渐拥有了一些文学上志同道合的文友了。虽然自己文学天赋并不天庭饱满,但是后天的经历和读书感怀,还是让他能够获得行同行点赞。虽然这一行当获利微薄,或者根本不获分利,但是他依然乐观豁然,不管别人如何冷嘲热讽,他只保持自我心灵的宁静。虽然陶渊明有一才华,但他甘愿守拙归园田,虽然当今许多人奚落陶渊明是傻子、疯子,有高官他不做,真是“傻子”一枚,但他觉得保持读书人心灵的宁静,不谄媚于权势恰是陶渊明最伟大的灵魂所在。

在日益功利化的社会中,自己虽然不能为大作家,但是把自己的思想融注在文字里,本身就是一种幸福。虽然别人奚落他这样一个未流,甚至不入流的以文字为乐的人,但他依然幸福。

“虽然我不是一个真正的作家,但是想成为一个作家是我的终生的梦想”,他这样想着,别人对他的嘲笑,他也就不知不觉释然了。

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不也是一种幸福吗!

➥ 本文由(梦旅)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夏和秋的爱恋

一 采一朵芳香放在水中,让淡雅慢慢扩散,泡一杯茶,看叶儿在杯底慢慢舒展,凝视着,触摸着,遐想着,每个人都有一个梦,每个梦都有一个景,青春虽已远去,岁月却留下痕迹,一个场景始终在脑海中萦绕。 三月的春风徐徐吹来,阳光也变得温暖很多,校园内的杨柳随风而舞,晨阳站在湖畔,享受着春天的美景,天是这样的蓝...

一上午的热情,一瞬间的恨

北京的春天,要比远在北方的抚顺暖和许多。虽然同样属于内陆性气候,但两地的纬度还是有不小差距的,一个是39.9,一个则是41.88。虽说只差了这么将近两点,但这两点可就意味着222公里的距离呀。 感受着北京的春,北京的霾,北京的人潮,北京的车浪,我忽然发觉,或许纬度上的差距并非温度的纯粹体现...

一把天堂伞

淅淅的风刮着,沥沥的雨下着,树木仿佛挣脱了那层束在自己身上的憋闷和燥热显得有精神了。一丝清凉绕着行人调皮地打着转。人们贪婪地吮吸着久违的清新和凉意,任凭风雨打湿自己的衣衫。车声、行人声伴随着道路旁的喇叭里传出的乐曲声倘佯在杭州上城区的街道里,流畅而匀速,温馨而和谐。接到面试通知...

人言可畏

自从亲爹死了,干爹来了,我这日子就好的不得了,鲍鱼燕翅下馆子,天天如此。要说到我亲娘啊,那就只有一个字“美!”,美到整条街的男人都对她有意思,可最后偏偏被我外婆指腹为婚,稼给了一个矮胖子,喂喂,这可不是潘金莲的故事,我的亲爹虽然矮胖还张的丑,但家产却是珠光宝气-腰缠万贯。不过,我那亲爹啊...

杀 手

夜幕降临,城市的灯光悄然泛起,夕阳的最后一抹余晖散去,灯光更亮了。穿行于灯光下的人们没白天看起来那么疲惫不堪,脸色十分光洁,大概是灯光的效果吧,也可能是一些人的夜生活提前开始——化了妆。 天黑了,请起床——这种生活对少部分人是一种常态。 时值深秋,偶尔微风吹过,有一种凉凉的感觉,站久了,会凉到骨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