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误,不应该成为虚伪的借口

阅览2822 作者:佚名 来源:阅读网 发布于
字数1282 阅读时长:大约 3 分钟 ☑

一位记者在访问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原复旦大学校长杨福家院士时,杨福家院士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美国波士顿大学曾聘请了一位十分著名的教授为传播系主任。这个教授在一次讲课时,讲了一段十分精彩的话,而这段话是他从其他地方看到的,本来他是要交代这段话的出处的,但教授刚讲完那段话,下课铃就响了,教授便下课了。在西方的许多著名大学,要求学校的每个老师和学生不能以任何形式剽窃别人的成果,即使是老师在上课时所讲的内容,如果引用了别人的话,都必须明确指出,如果不指出便认为是一种不诚实,是一种剽窃行为。所以,当这个教授下课后,有一个学生便向校长反映,说那个教授在上课时引用了某个杂志上的话,但却没有交代出处。校长便找到这个教授核对,那个教授承认了自己的失误,便立即提出辞职。由于其他教师的挽留,最后学校决定撤销他的主任职务。第二天,这个教授上课时,第一件事就是向学生道歉。

在我们看来,这也许是小题大做。何况那个教授并不是存心不想说那段话的出处,实在是因为下课了他没有来得及说;再说,就是这个教授说了那段话不是自己的,也不会对他有什么影响,他为什么要故意不说呢?再退一步说,即使不说出出处,那又有什么关系呢?但是,学生反映了这个很小的问题,校长还是十分重视,即使知道了这个教授不是故意不做交代,校长还是撒了他的主任职务。而这个教授呢?他在校长找他的那一刻,便已经认识到自己的疏忽犯了大错,他在那一瞬间便觉得自己不配在这里为人师了,所以他立即提出了辞职。最后因为同事们的挽留,他虽然留了下来,但仍觉得错在自己,所以在第二天上课时,第一件事情就是向他的学生真诚地道歉。因为他明白:失误,不能成为原谅自己的借口。

在整件事中,无论是那个学生,还是校长,抑或那个失误的教授,都表现出了一种对虚伪的厌恶,对诚实的追求。那个学生并不因为教授有名气便原谅他的不诚实,哪怕他并不是故意的;校长也并不因为这个教授有名气,便原谅他的失误;教授也不因为失误,便找种种借口原谅自己。其实,学生、校长和教授,所不能容忍的不是这件小事,而是不能容忍哪怕是半点的虚伪,无论这种虚伪是有意还是无意。因为他们认为,如果容忍了虚伪,便是对真诚的一种亵渎。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虚伪的东西存在。在《中华读书报》上就有过好几篇揭发著名教授抄袭别人成果的文章。但是,有的抄袭者非但不承认错误,反而多方辩解,甚至对指出他剽窃别人成果的人进行人身攻击。这种背着牛头不认脏的行为,是多么可悲的现象啊!

做人,无论在怎样的情况下,都应该真诚,不应当虚伪,这是每个人都明白的道理。可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却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现象存在,这也许正是我们长时间不能有大的进步的原因所在。我们只有不断地清理自己的心灵,让自己的内心深处多一些真诚,少一些虚伪,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大写的人。我们应该向那个指出教授不诚实的学生致以敬意,我们应该对那个校长给予赞扬,当然,我们更应该向那个不因为失误而宽容虚伪的教授致以崇高的敬意。

失误,不应该成为虚伪的借口。

正能量感悟:

无论什么时候,诚信都是不允许打折扣的。失误不能成为原谅自己过错的原因,更不应该成为虚伪的借口。

➥ 本文由(方寸)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友情无须鉴定

他是个收藏爱好者,很小的时候就喜欢收藏,虽然不专业,可是很用心,到中年时,大大小小的物件已经收藏了上百件。其中他最喜欢的是一个瓷碗,貌似年代久远的青花瓷,小巧精致,是他十几年前出差时在一个老城的古玩市场淘来的。 因为收藏,他也认识了爱好相同的朋友,并因情趣相投,他和一个年纪相仿的男人成为莫逆之交。...

伊索寓言:骆驼和阿拉伯人

伊索寓言:骆驼和阿拉伯人 一个阿拉伯的骆驼夫把货满载在骆驼背上后,问骆驼是喜欢上山还是喜欢下山。骆驼振振有词地说:“你为什么这样问我?难道经过沙漠的平坦大道都关闭了吗?” 这是说,不了解事物的特性就不可能正确使用它。

桧树

桧树 大概是在二千年以前吧,有一个富人对自己的妻子非常爱护,夫妻俩相亲相爱,生活非常幸福,遗憾的是他们一直没有小孩。他们的房屋前有一座花园,里面有一棵高大的桧树。 一年冬天,外面下起了大雪,大地披上了白色的银装,妻子站在桧树下,一边欣赏着雪景,一边削着苹果,一不留神,小刀切到了手指头...

曾参杀人

在孔子的学生曾参的家乡费邑,有一个与他同名同姓也叫曾参的人。有一天他在外乡杀了人。顷刻间,一股“曾参杀了人”的风闻便席卷了曾子的家乡。 第一个向曾子的母亲报告情况的是曾家的一个邻人,那人没有亲眼看见杀人凶手。他是在案发以后,从一个目击者那里得知凶手名叫曾参的。当那个邻人把“曾参杀了人...

飞鸟与鱼

有一条鱼生活在一片海域里,它每天就是不停地游来游去。一天,有一只迷途的鸟儿飞过这片海域的上空,它很疲倦,低下头寻找海中的一片陆地。水里的鱼觉得水面的光线有些昏暗,就抬头望向天空。孤独的鱼和迷途的飞鸟深深地彼此吸引了对方。­ 飞鸟给鱼讲辽阔的天空,讲广袤的大地…鱼给飞鸟讲深邃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