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种味道教你终生不忘

阅览892 作者:布衣粗食 来源:阅读网 发布于
字数925 阅读时长:大约 2 分钟 ☑

1982年的冬天,特别冷,深山里的土砖屋,冰冷的风不断的钻过门缝,绵绵的雨滴敲打着木窗上的薄膜。这一年,父亲的离去,让土砖屋里的我们生活到了冰点。

挨近年关的早晨,母亲听说乡政府对因公殉职的父亲有一点补偿,算是接济我们过年吧。天刚蒙蒙亮,母亲就动身去了30多里外的乡政府。家里只留下3岁的我,4岁的大哥还有6岁的大姐。

我们姊妹叁胡乱吃过母亲留下的早餐,便各自玩起了游戏。我和大哥“打纸板”,大姐一个人涂画着她所谓的“作业”。

时间很快就过了中午,母亲还没有回来。我和大哥感觉到很饿,便到处找东西,希望找到我们的“午餐”,哪怕是一块饼干或者是一块红薯片都好。结果是,什么都没有找到。我和大哥都很沮丧,肚子饿得咕咕直叫。

“妈妈告诉我,家里还有生红薯。”大姐忽然想起来。

大姐马上找来几个生红薯,学着大人们的样子,用火柴点起了干树枝,顿时在火盆生起了火。红薯很快也放入了火盆。

我眼巴巴的看着火盆里的红薯不断嘀咕:“大姐,熟了没有?”

烤熟的红薯终于放到了我的手上,黑乎乎的红薯皮下,淡淡的香,甜甜的味道,还很热乎,温暖了我的小手,一直温暖到我的心田……

我这时才看到,大姐的脸被火盆里的烟熏成了花猫脸,还残留着火灰。

天黑了下来,还没有听到母亲的脚步声。火盆里的火熄灭了,冰冷的风吹得更猛,雨打得木窗上的薄膜噼噼啪啪作响……

大姐要我们一起紧挨着躺到床上取暖。我们姊妹叁紧紧的挤到一个狭小的被窝里。

原来,黑夜是那么黑,那么漫长,那么阴森恐怖。我们姊妹一边期盼着母亲早点回来,一边迷迷糊糊的睡着了……

睡梦中,我又冷又饿,我又想起了大姐烤熟的红薯味道。

深夜,我不知道是几点钟,家里的木门“吱呀”一声,是母亲回来了。

母亲点亮了桐油灯,我们姊妹叁迅速的从床上跳下来,拥向了母亲……

我们紧紧相拥。母亲一会擦掉我的眼泪,一会摸摸大哥的脸,一会轻轻拍着大姐的头。

这一天,仿佛我们长大了好多、好多,尤其是大姐,俨然长成了一个大人。

多年以后,我走向了社会,开始了自己的工作。好几次,同事们一起组织郊游,一起到野外烤红薯。看着被烤得金黄黄的红薯,闻着清香四溢的红薯香味,我却再也感觉不到它的美味,甚至于有点苦涩,苦涩得有点难以下咽。

后来,我终于明白,人生路上,总会有一种味道教你终身不忘……

➥ 本文由(幽蓝)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他是我无聊时“捡”回来的男友

我正懒懒地蜷坐在沙发上一边吃零食一边看电视,享受着难得的休假时光,前段时间一个case弄得我心力交瘁,总算一切搞定后,我可以在家休息一个星期。现在的我把长长卷曲的头发放下来,披泻到腰间,象一只悠闲的老猫,心情好的不得了。 电话铃不知趣的响了起来,我不想接,可是那个莫名其妙的人实在是太执着...

抗日英雄王少奇的故事

王少奇(1912—1944),男,原名王玉昆,字季如,曾化名王英、黄忠、李广。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人。1944年10月17日牺牲,时任八路军冀热辽军区卫生部部长。民政部公布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 人物生平 王少奇 一九一二处四月二十六日,生于河北省香河县城,一九二门年毕业于通县师范...

弱者与强者

师徒二人云游到一个偏僻的小镇,投宿在一户李姓人家。半夜,被一阵骚乱惊醒。师徒俩起身一看,只见当院停着一具水淋淋的女尸,男人正准备棺木,而他的女人正背着一个婴儿,趴在那具女尸上哭得死去活来。师父忙问:“施主,请问是谁过世了?” 男人回答说:“死的是我妹妹,村里流行一种缩骨病...

妈妈,我爱你

当你1岁的时候,她喂你并给你洗澡,而作为报答,你整晚哭着。 当你3岁的时候,她怜爱地为你做菜,而作为报答,你把她做的一盘菜扔在地上。 当你4岁的时候,她给你买下彩色笔,而作为报答,你涂满了墙与饭桌。 当你5岁的时候,她给你买了既漂亮又贵的衣服,而作为报答,你穿上后到附近的泥坑去玩。 当你7岁的时候...

城里姐姐乡下妹

闺密十八 认识李春香那年,她18岁,我25岁。虽然有人说,25岁正是女人最灿烂的年华,可我在18岁的李春香面前,总感觉自己很老。我租住的楼区是旧式筒子楼,里面租住着很多像我这样的底层打工族。 我在那里见到了李春香,她眼睛很小,打扮土气,但是青春逼人,这是我对李春香的第一印象。我们同租一个小套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