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

阅览1682 作者:佚名 来源:楚普阅读网 发布于
字数994 阅读时长:大约 2 分钟 ☑

在山西省境内,而今耸立着太行和王屋两座大山,占地700余里,高逾万丈,据说是从冀州与河阳之间迁徙而来。

那还是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位名叫愚公的老人,已经快90岁了,他的家门正好面对着这两座大山。由于交通阻塞,与外界交往要绕很远很远的路,极为不便。为此,他将全家人召集到一起,共同商议解决的办法。愚公提议:“我们全家人齐心合力,共同来搬掉屋门前的这两座大山,开辟一条直通豫州南部的大道,一直到达汉水南岸。你们说可以吗?”大家七嘴八舌地表示赞同这一主张。

这时,只有愚公的老伴有些担心,她瞧着丈夫说:“靠您的这把老骨头,恐怕连魁父那样的小山丘都削不平,又怎么对付得了太行和王屋这两座大山呢?再说啦,您每天挖出来的泥土石块,又往哪儿搁呢?”儿孙们听后,争先恐后地抢着回答:“将那些泥土、石块都扔到渤海湾和隐土的北边去不就行了?”

决心既下,愚公即刻率领子孙三人挑上担子,扛起锄头,干了起来。他们砸石块,挖泥土,用藤筐将其运往渤海湾。他家有个邻居是寡妇,只有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也跳跳蹦蹦地赶来帮忙,工地上好不热闹!任凭寒来暑往,愚公祖孙很少回家休息。

有个住在河曲名叫智叟的人,看到愚公率子孙每天辛辛苦苦地挖山,感到十分可笑。他劝阻愚公说:“你也真是傻冒到家了!凭着你这一大把年纪,恐怕连山上的一棵树也撼不动,你又怎么能搬走这两座山呢?”

愚公听后,不禁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他对智叟说:“你的思想呀,简直是到了顽固不化的地步,还不如那位寡妇和她的小儿子哩!当然,我的确是活不了几天了。可是,我死了以后有儿子,儿子又生孙子,孙子还会生儿子,这样子子孙孙生息繁衍下去,是没有穷尽的。而眼前这两座山却是再也不会长高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挖下去,还愁会挖不平吗?”面对愚公如此坚定的信念,智叟无言以对。

当山神得知这件事后,害怕愚公每日挖山不止,便去禀告上帝。上帝也被愚公的精神感动了,于是就派两个大力士神来到人间,将这两座山给背走了,一座放到了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到了雍州的南部。从此以后,冀州以南一直到汉水南岸,就再也没有高山挡道了。

这篇中国老百姓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告诉人们:智叟孤立而静止地看待愚公之老和太行王屋两山之高,其实无“智”可言;而愚公能用发展眼光洞悉子孙无穷与山高有限,又怎么能说是“愚”呢?要想干成一番事业的人,就应像愚公那样充满信心,有顽强的毅力,不惧艰难险阻,坚持不懈地干下去,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 本文由(无悔)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寸草春晖的故事

寸草春晖的故事 【解释】:寸草:小草;春晖:春天的阳光。小草微薄的心意报答不了春日阳光的深情。比喻父母的恩情,难报万一。 【成语故事】: 唐代的诗人孟郊,写过一首题为《游子吟)的诗。这首诗以富有感情的语言,表达了一位慈母对即将离开自己的儿子的深深的爱。读来令人感动。全诗只有短短六句,大意是这样的:...

找打的鬼

最近,四先生很孤独、很烦躁,常常莫名其妙的发火。他的老婆问他是怎么一回事,他自己也说不清楚。今天,四先生闷得慌,干脆带着一壶酒,去一个朋友家蹭饭吃。 回家的时候,已经很晚了。走到半路的时候,四先生借酒发疯,坐在一座桥上,一会儿大声哭泣,一会儿又放声大笑,完全就是疯子...

无人接听的电话

上完高中那年,我本来也该和我们村的许多农村孩子一样背起行囊,南下打工,这样至少可以为我们并不富裕的家庭减轻些经济负,但学问并不高的母亲硬是过着紧巴的日子让我复读了一年,我便如愿进了大学校园,而摆脱了做为一个地地道道农民的命运。 日子总过得太快,转眼间,我大学毕业了,而且也在市里找了一份稳定的工作...

摸鱼怕甲虫—黑段子

一,爬着进来的 李江峰是一个包工头,他对钱有着极强的占有欲。 为了得到更多的钱,再做完一个项目之后,他竟然卷走农民工的工资跑路了。 辛苦劳动一年的农民工没有得到一分钱,一个个悲痛万分。其中有些人竟一时想不开跳楼自杀了。 之后,本以为能坐享清福的李江峰却夜夜遭受噩梦的困扰。 在梦里...

抗日英雄余子武的故事

余子武(1901-1944),号文波,广东省台山县三八祜乡李园社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62军151师副师长。民政部公布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 人物生平 余子武曾先后肄业于北京大学法学院和东京政法大学。翌年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二十期骑科攻读,1929年毕业回国后,毅然投笔从戎,将所学用于拯救苍生于水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