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南三联岛》周立波

阅览3759 作者:佚名 来源:阅读网 发布于
字数2364 阅读时长:大约 5 分钟 ☑

游南三联岛

周立波

不久以前,在一个温暖的日子里,我们游历了南三联岛。

岛在湛江东面的近海,上午九时,从广州湾的旧码头搭上登陆艇,我们坐在甲板。海里有风,略带凉意。一望深蓝的水面,有几只木船,扬起黄褐色风篷,悠然地无声地移动。对面靠左,在目力能及的地方,依稀显露的黑沉沉的一线,就是我们要去的地方。

启碇以后,小艇渐渐发挥积极性,越走越快了。机舱里,马达发出跟普通轮船一样的热闹的声响。波浪不大,船身一点也不颠簸。约莫一个钟头的光景,我们就看见了岛上的碧绿的林带和雪白的沙滩。水手们一边用绳尺测量海水的深浅,一边把船慢慢地驶近沙岸,随即放下船头的搭板。大家跳到岸上,横过沙滩;公路上有一辆卡车在等待着。人们纷纷上了车。我正患伤风,李立同志要我坐在司机座舱里,另外有位同志跟我坐在一起。车子前进时,承他一路介绍岛上的情况。他说,先前的南三是一个贫瘠的荒岛,树木稀零,淡水奇缺,粮食产量低,居民吃不饱。民间有句话,“有女不嫁南三仔”;只隔一条狭窄的海峡,陆上的姑娘昌不肯到这里来的。现在,这十一个互不相联的小岛,除特呈岛外,都联成了一片。气魄宏伟的勤劳的人民,在党的领导之下,发挥了移山倒海的威力。他们筑起了十四条长长的海堤,把九个小海从大洋截开,使它们变成几万亩良田,平整地种水稻,插红薯;低洼处蓄积雨水,来灌溉田土,供人饮用。现在,南三岛已经是个富庶、美丽的地方。

车子驰过一段略低的大路,两旁是平阔的水田。同座说:“这里从前就是海。”

车子“飘”过了“海峡”,在铺满黄沙和衰草的路上继续往前跑。沿途惊走了好多鸡鸭。一群毛羽灰黑的阳江鹅看见车来了,边躲边叫,其中有只大公鹅威武地把颈子伸起,嘎嘎地大嚷,声音压倒了它的同伴的合唱。一群雪白的鸭子在池沼里结成整齐的一片,从容地游走,讲解的同志说,这是北京鸭;它们从冰天雪吃青草,忽然听见背后发出一种稀有的,越来越近的音响,它回赛一赛脚劲,但由于肚子太大,脂肪也过于丰富,才跑一小段,只得认输,拐弯闪到水田里去了。广东三鸟多,在这条路上也看得出来。广东的牛大都壮实,可见饲料是足的。

一畦畦红薯的翡青的叶子,有的封了垅,开着蓝色的喇叭花;有的才插下。在这岛上,跟广东其他的地方一样,一年到头都是无霜期,都宜于栽种,只要有水、有肥、有足够的劳力。

红薯土和蔬菜园的四围土埂上,蓄着仙人掌,据说是当作篱笆,防止猪牛践踏作物的。

到达一段低洼的湿地,这里从前也是海,人们正在用木头垫高路面,车子只好停下来等待。李立同志说,“我们走路吧。”大家就弃车步行。穿过一片木麻黄丛林,我们到了灯塔公社的办公楼。这楼有两层,是用木麻黄造的。走上不陡的木梯,来到二层一间长长的大房里,我们分散坐在木椅子和木凳子上面,一痊赤脚姑娘一连端出三大盆花生。我们这起人,无论男和女,因为走了一段路,对待花生都表现了异常的热情。随后,赤脚姑娘又端上了热腾腾香喷喷的饭菜来。

吃罢饭,大家就座。区委有位同志挂起一幅画在白布上面的地图。手指挂图,他殷勤地运用好多数字来介绍岛上过去和现在的景况。岛上的党的区委会领导着三个公社。原先,这里怕旱怕风也怕沙。四周被水包围的一片片土地,却缺乏淡水。挖井很困难,掘浅了,没有水,打深了,沙壁会塌。现在,人们堵起九个海把它们变成了九片小平野;在低洼地方,社员们筑堤蓄水,造成水库,灌田饮用和养鱼。

岛上风多。1954年秋天那次十二级台风,给人们留下可怖的印象。台风一起,飞沙走石;吹断的树木到处乱撞;房屋的顶盖飘上了天空;人畜也死去不少。而海滩的流沙,凭着风浪和潮汐的推力,成年累月往里边移动,淹没近海的村庄和田亩。

三种灾难,多少年来,岛上的人们都无法抵御,只好把它们归于天意。

解放后,党和政府发现了木麻黄这一种宝树。

木麻黄、相思树和大叶桉,同是炎州速长的坚木,防风的能手。木麻黄尤为珍贵,这种树木容易种,把它随手插在沙地里。十株准有九株活,而且长得快,三五年可以成林。它有一个怪脾气,喜欢海边贫瘠的含碱的沙地;如果把它插在不长庄稼的荒滩,它会一股劲地往上长。要是优待它,邀请它到好的土壤去安家,它倒懒洋洋地不肯长,几年都保持萎靡不振的原来的样子。几年以来,南三联岛的人们在环绕全岛的荒沙地里,种了四千三百万棵木麻黄。如今,这里已经形成一条宽阔的、稠密的林带。它不但能够防风,沙灾也给消灭了。潮水推搡着海沙往岸上奔带。它不但能够防风,沙灾也给消灭了。潮水推搡着海沙往岸上奔袭,碰到新来的木麻黄硬汉,只好站住脚;风浪卷起的第二批沙子,又被第一批同尖所阻挡,只得也往海里撤,把海水挤开,占住它让出的地盘。三年前,挨近海水栽了木麻黄的地方,到如今,沙滩加宽了一百米左右,又能栽种木麻黄。从前是沙淹回航;黄昏时节到达了湛江。

作者简介:周立波(1908——1979)现代著名作家。原名周绍仪,周凤翔,周奉梧。湖南省益阳县清溪村人。1928年开始写作,1934年参加左翼作家联盟,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参加左联党团工作,任《每周文学》编辑。抗战开始,他作为战地记者,写了《晋察冀边区印象记》等报告文学。1939年到延安,任教于鲁迅艺术学院,后任《解放日报》副刊部副部长。1944年随王震三五九旅南下,次年随军回师北上。1946年冬到沈阳鲁迅艺术学院研究室主任。1955年回故乡落户,并任湖南省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他最有影响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暴风骤雨》,曾荣获斯大林文学奖金三等奖。他的主要作品还有长篇小说《铁水奔奔流》、《山乡巨变》;短篇小说集《铁门里》、《禾场上》;散文、报导集《战场三记》、《苏联札记》、《战地日记》、《散文特写选》等。1966年写了著名散文《韶山的节日》。1978年发表的《湘江一夜》,曾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的作品,结构严谨,笔调轻松幽默,喜用方言。富有地方色彩

➥ 本文由(流云)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飞翔在高原》高洪波

飞翔在高原 高洪波 平生认定的快意事颇多,但到云南出差(时髦叫“旅行”亦可)则是快意之最。走云南,或套用肖华将军名著《长征组歌》中的一阙,曰“人云南”,水路没有,要么陆路乘火车,从成都为成昆线,经贵阳为黔桂线,紧赶慢赶,也须三天两夜,钻过数不清的山洞涵道,忽明忽暗爬山越岭,火车累得喘气冒烟...

回想儿时的幸福

小时候,天真地以为城市的生活可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在喧闹的城市呆久了,才蓦然发现我内心还是向往儿时那种“采菊东篱下”的恬静的生活,不禁怀念起儿时乡村的鸟鸣声,是那样质朴,那样美妙。 记得我家堂屋大门上经常有燕子在那儿筑巢,我还曾跟弟弟打赌,看谁能活捉一只小燕子。谁知当我们搬来梯子时...

南京

列车进入南京的时候,正值午夜,宣扬宿命论的文字预言过,这个时刻,用以安慰,然后离别。我想这样的散场,是被安排过的。比如我知道,我要停留的是某处,而不是南京。 会突然希望自己的路线能贯穿一个狭长地带,经过抑或是围绕这个城市的某些角落,哪怕只是停留一秒也好。虽然在我心里,这座恢弘的城池,早已经沦陷多次。...

描写夏天的美文摘抄片段

夏天来了,我听见它的脚步声了,它踏着烈日,风风火火地来了。今天,阅读网小编为大家分享一些描写夏天的优美段落,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夏天是生机勃勃的。植物在这个活力四射的季节里,尽情地享受充足的雨水的滋润,享受灿烂的阳光的照耀,它们自由地生长着,逐渐趋于成熟,这时...

《快意在秋天》曹正文

快意在秋天 曹正文 一夜新凉,满目清寒,快意在秋天。 秋风不似春风温柔、夏风热烈、冬风凛冽,她是那么豪爽舒展,悠闲洒脱。 秋雨不似春雨缠绵、夏雨放肆、冬雨沉闷,她是那么跌荡飘逸,放达疏狂。 秋月不似春月朦胧、夏月短暂、冬月惨淡,她是那么清朗皎洁,高雅明净。 秋花不似春花娇艳、夏花淡雅、冬花冷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