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秋意》赵丽宏

阅览2431 作者:佚名 来源:美文网 发布于
字数2610 阅读时长:大约 5 分钟 ☑

西湖秋意

赵丽宏

碧云天,黄叶地……

湖波的微语,落叶的沙沙声,轻轻地协奏着一支秋的小曲。苏堤像一条青黄相间的绒带,默默地伸向水烟迷朦的湖心……

又看见西湖了!今年仲春,我到过杭州,虽然匆匆而过,我还是赶来看望西湖了。那是一个阴晦的早晨,怅然在湖畔站了好久,太阳突然从迷朦的雾气中挺身而出,一下子揭开了那层朦朦的面纱,把西子湖迷人的春色活灵活现地铺展在我的眼帘里——那是洋溢着青春气息的绿,是使人心悦神驰的缤纷,就连湖畔垂柳的轻轻抚弄,也让你感觉到一种欢乐的震颤。这是因春的律动、因生命的律动而引起的欢乐……

现在,是深秋了,而且时近黄昏。西湖呀,你会不会依然能像春天一样,给我充满生机的宁静,给我美的享受,给我欢乐?

踏着遍地落叶漫步苏堤,我默默打量着西湖。西湖呀,你能不能和我谈谈心?能不能告诉我,在萧瑟的秋风里,你正想些什么呢?你会不会只使我回想起那些伤感的往事?

一叶孤舟,像飘落湖心的一片枯叶,在平静的水面上缓缓地描绘着一幅苍茫的秋景。湖上飘忽着淡淡的烟霞,仿佛青灰色的透明的轻绡,笼罩着逶迤起伏的远山,使它们显得若游若定,似有似无。然而湖畔的山坡上,还是顽强地透露出几星秋的色彩,是金黄、是殷红,是在秋风里变得深沉的墨绿,还有那些使人想起遥远历史的古老屋脊……

对于眼前的西湖秋景,我很难找出一个恰当的形容词来,不尽是凄凉,不尽是寂寥,不尽是苍茫。是什么?我说不上来。我只觉得眼前的画面静谧极了,幽远极了,和谐极了。这画面中,蕴含着许多还没有为我所理解的丰富的内涵。环顾湖波山色,我的饱经旅途劳累的身体,连同思想和灵魂,全都陶然在诗一般的画一般的秋光之中了……

蓦地,湖面掠过一只白色的水鸟。它用长长的翅膀拍击着湖波,由远而近,又由近而远,那雪白的身影在湖面划出一条优美的曲线,岛影、游船、长堤、远山,仿佛都被它串连起来,一幅静止的水彩画,顿时活了起来,动了起来……

“这是什么鸟?”我问。

“海鸥。”陪我散步的是一位从小生活在西湖畔的诗人,他的回答使我诧异。

“真是海鸥。你知道么,西湖以前是海。”他笑着补充,像呤诗。

我的想像之翼一下子被扇动起来了。是的,这里曾经是大海,是的,这里依然保存着海的气质。海有宁静的时刻,也有狂暴的时刻,然而他的深沉,他的浩瀚壮阔,谁也无法改变,这是永恒。而西湖的美,也是永远不会消失的,不管春秋交替,不管冬夏轮转,西湖总是会以她的不同的微笑,向你透露美的信息……

像海一样执着,像海一样深沉。西湖,永远保持着她的美。

苏堤尽头是花港。

走进花港公园,才真正看到了秋天的本色。不是凄凉和萧瑟,不是委顿和枯黄,而是火的色彩,是壮丽和辉煌——

枫叶正红。那一瓣瓣红五星般的叶片,在微风中抖动着,像一簇簇小火苗,组合成一篷篷巨大的红色篝火,在青色和黄色之中熊熊地燃烧着。所有的一切,山石草木,池塘楼阁,仿佛全被燃着。我不禁想起了不久前在北京香山看到的红叶,那是满山遍野的火焰,把秋天燃烧得一片通红。我曾经惊喜得失声叫起来。此刻,面对着西子湖畔的如火红枫,虽没有在香山时的那种惊喜,却也身心为之一振。香山红叶是一种黄栌的树叶,远看红得轰轰烈烈,近看也不免有一种枯萎的感觉。红枫就不一样了,远眺近看,都一样生机盎然。红枫,是我心目中最美的植物之一,在秋天的西子湖畔,它们用自己鲜艳的色彩,向世界透露着生命的亮色,在秋风里吟诵着一首美丽的抒情诗……

依然有绿。不仅是苍松翠柏,更多的是许多貌不出众的常青树木:樟、桂、黄杨、冬青……在落叶遍地的湖畔沉着地吐着绿,这是苍劲的深绿,是墨绿。最远处是一片水杉树,肃立在青沉沉的山脚下,像古人笔下的水墨画。倘若,西子湖畔春天的绿,给人清新妩媚的感觉,那么,此时的绿,应该说是庄重的,是深厚的,它使人想起人到中年以后的那种稳重和成熟……

也有花。自然是秋的皇后——菊花。在上海,刚刚参观过万卉色艳的菊展,所以,在这里傲然卓立的名种菊并没有吸引我的注意力,倒是悄悄开放在湖畔树丛中的那些野菊花,花朵很小,然而一开就是雪白的一片,热烈而又优雅,有一种桀骜不驯的野气和生机。在一个不为人注目的小土丘上,居然还长着一片红花草,玫瑰色的小花,悄然开放在绿茵茵的小圆叶中——这应该是春天的标志啊!

西湖,用她的永不枯竭的心血,用她的始终不渝的柔情,哺育着湖畔众多的生命。如今,到了秋天,到了大自然新陈代谢的季节,西湖的儿女们却依然顽强在秋风里挥舞着手臂,为母亲唱着动人的生命之歌……

西湖,你可以因此而欣慰了。

大自然的规律毕竟是无法改变的。落叶,这秋的尾声、冬的序曲,依然在西湖畔不慌不忙地飘荡……

有飘零的黄叶,自然有枯秃的树木。我在树林中寻觅……

是什么使我眼前豁然发亮:一片耀眼的金黄,彩霞一般垂挂在宁静的湖畔。这是我视野里最醒目最辉煌的色彩,西湖的黄昏也仿佛因它们而明朗起来、亮堂起来……

看清楚了,是两棵高大的梧桐。在盛夏的烈日中,它们曾用蓊郁的树冠在湖畔铺展一片浓绿的荫凉,谁不赞叹它们的绿叶呢!此刻,每一片绿叶都泛出了金黄的色彩,然而它们还是紧紧依偎着枝干,在湖畔展现出另一番更为激动人心的景象。

谁能说这是衰亡和委顿呢?两棵梧桐像两位精神健旺的老人,毫无倦色,也毫无愧色地面对夕阳,面对西湖,那肃然伫立着,似乎在庄严地宣告:即使告别世界,我的生命的光彩依然不会黯淡!

我知道,一夜秋风,也许就能扫落这满树黄叶,然而我再也不会忘记它们那灿然的金黄,不会忘记它们那最后的动人的微笑、最后的悲壮的歌声……

在一座小土山上,终于看见一棵脱尽了叶片的树,一棵桃树,在夕照中伸展着枯瘦扭曲的枝干。

“瞧,桃树的影子。”诗人指着桃树边上一条鹅卵石路,轻轻地告诉我。

是树的影子,像一幅浓墨构出的画,又潇洒又遒劲地铺展在卵石路上,是一棵花满枝头的春天之树的影子啊!而且这影子是永远不会消失的——这条黑白相间的小路上,白的是卵石,黑的也是卵石,铺路者用黑卵石勾勒出了桃树那奇特的投影。

此举用意何在?我百思不得其解。只有靠自己去理会,去想像了。

也许是一种梦境吧——是桃树的梦,也是人们的梦。在秋风里,在冬雪中,憧憬着发芽,憧憬着用新绿,杉万紫千红去装点西湖的春天……

永不消失的梦境呵,每年都会有一次蓬蓬勃勃的兑现的!到春天,人们大概再也不会注意这镌刻在小路上的影子了。影子边,有缤纷的花,有缀满新芽的树枝,远处的梧桐,也一定会悄悄披上绿色的新衣,影子,将融化在绿荫里……

西湖之秋,到处蕴藏着生命的力量和春天的憧憬……

➥ 本文由(高歌)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在民歌中取暖

曾几何时,我对中国民歌有一种排斥情绪。这主要同我的小资情趣有关,因为民歌大多是咏叹爱情的,而在我看来中国民歌里的爱情带着土腥味,它们似乎只属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年轻人。我倾向于西洋的经典爱情歌曲,以及国内的部分流行音乐。但是在我有了一些情感经历后,对爱情的看法趋向本质后...

乡村美文摘抄

乡村美文摘抄:乡村 对于乡村,我已是很陌生了。乡村已在遥远的回忆里写成了一本厚厚的日记,也许会在多少年后浮满岁月沉积的灰土。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在晶亮的日光灯下,在迷彩的霓虹灯下想起颤颤抖动着烛火的乡村了。 每逢独处夜窗,仰头凝视之时,我便试图忆掘那潜伏在心底的美丽的乡村...

人生,是一首沉静浪漫的歌

人生,其实一直在自己的手里,在自己的心里,在自己的生命里。人生,似一束鲜花,细细欣赏,才能看到花的美丽,美丽易逝,可芳香永留;似一杯清茶,细细品味,才能赏出真的味道,清茶易凉,可淡然永存;似一首歌谣,细细聆听,才能懂得歌的真谛,歌谣易短,可情怀永远。人生,只是一阵风,一场雨,一次经历! ———...

文字的寂寞

文;浪迹天涯 抬眸望,景箫瑟,岁月深处尽斑驳,孤旅依旧,身归何处心谁属,逐梦拼搏奔栖处,欲将时光如蝶舞蹁跹,无奈影孤心寂恋霜月。常将思绪随夜幕放逐,试着消散于心头的惆怅,转身,光阴飞逝,旧痕难觅,终是寂寞,夜清冷静寂,风柔影婆裟,落红纷纷离枝头,凭添悲凄惜花绪。 行囊空空天涯行,途中,万千美景成过往...

本是一种沧桑的婚姻

没有一种持子之手与之到老的真性情,却告知是一种深爱,这一种深爱也一直在安稳着一个家的躯壳,没有灵魂的流动,显得这样的深爱却是多么的虚与假。 一辈子,被爱所爱,却用一辈子去被爱所欺骗。 我们并非不敢承认自己所爱之人为何人,而是我们总是一直在寻找,直至一场婚姻奠定了相爱的基石,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