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固在照片里的记忆

阅览4437 作者:柳美利 来源:文学网 发布于
字数629 阅读时长:大约 1 分钟 ☑

整理抽屉,从一本笔记本里掉出几张老照片。那是几张不同时期的照片,有的已经因时间久远而泛黄。看着照片中从童稚、到成长、到成熟的自己,思绪也如同三月的飘絮,随之穿越到那些照片的故事里去了。

看这张,照片是手工着色的。照片上的我,才一周岁左右大,穿着印花布做的小棉袄,裹夹着简易的肚兜,脏兮兮的裤子。照片上,我的腰间还系着一根带子,将我稳稳地绑坐在竹椅子上,头顶上才那么几根头发,胸前却很不协调地挂了一把玩具手枪。我双手握拳,一脸好奇地看着前方。在我的后面,是乡村低矮的平房。那时候,乡村几乎没有水泥地,竹椅子到处是泥泞的印记。

我不讳言童年时的贫穷,正是昨日的贫穷,才让我读懂今天,让我内心充满感恩。

再看看这张,是我五六岁的时候,在村里和两个堂哥的合影。那个时候,村子里已经有两层小楼,也有了水泥浇筑的道路,多数村民家里有了电视机,还有的添置了一些高档电器。我身上穿的衣服,较前几年也干净整洁了许多。父亲开始和人合伙养蜂,和家人聚少离多,家里里里外外的事务,几乎都由母亲一人担待着。那个时期的我,感觉不到生活的压力,是我最快乐的一段时光。

而这一张,站在花丛和阳光下的这个四五岁的小女孩,是我女儿了穿着漂亮的牛仔裙,白里透红的脸蛋胖乎乎的惹人喜爱,让我难以忘记那时作为母亲的我的幸福时光。现在,女儿已经12周岁了。

站在新居的院子里,看着门前操场上停得满满当当的私家车,闻着盛开的月季花散发出来馥郁的芳香,不知为什么,我竟莫名其妙地怀念起当年从土灶膛里飘出来的暖暖的炊烟

➥ 本文由(青石)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北大河》刘半农

北大河 刘半农 惟中华民国十有八年有二月,北京大学三十一周年纪念刊将出版,同学们要我做篇文章凑凑趣,可巧这几天我的文章正是闹着“挤兑”(平时答应人家的文章,现在不约而同的来催交卷),实在有些对付不过来。但事关北大,而又值三十一周年大庆,即使做不出文章,榨油也该榨出一些来才是,因此不假思索,随口答应了...

故乡的大山

昨夜做了个梦,梦见自己从崖边跌落,落入了万丛紫丁香中; 梦里那条盘在半山腰的小路,一如我儿时记忆中的模样;醒来后雪岩山三个字一直在脑子里回荡,雪岩山,是我故乡的一座大山,供奉了很多神像,据清巩建丰着《伏羌县志》记载:雪岩山,地峻险,穿石穴居,那里山势奇险,如悬崖壁挂,似刀削斧劈一般...

《驮马》施蛰存

写景美文欣赏: 驮马 我第一次看见驮马队是在贵州,但熟悉驮马的生活则在云南。那据说是所谓"果下马"的矮小的马,成为一长行列地逶迤于山谷里,就是西南诸省在公路出现以前唯一的交通和运输工具了。当我乘坐汽车,从贵州公路上行过,第一次看见这些驮马队在一个山谷里行进的时候,我想,公路网的完成...

古风美文摘抄

清风明月,香消红残,冷冷的时光,静静的流过岁月的脸庞,一行诗篇中的忧伤,我苦苦的笑,笑的苦苦。 那凋落的花香,我细细的尝,瑟瑟的秋殇,轻轻的抚过风铃午夜的歌唱!一曲安魂的筝响,谁把谁的模样忘在谁文字中化成了哪一缕沧桑的霜。我的心事幽幽的藏。 天涯海角,谁的落红飞过秋千去。小院花径独落香...

捻一笺眷恋,这一世为你挥笔成痴

当心打上了情字的结,化作一句离心咒,一直萦绕在心头,它想让你疼,你就得疼-。回忆如同长在心头的刺,一针一针的扎着,永远也抹不去那烙下的伤痕。有些人,有些事,不是你想忘记就能真的忘记。--------心与心愿念安。 习惯性的每天醒来之后拿过床边的手机以懒散的姿态发着呆,凌晨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