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儿

阅览4116 作者:梁安早 来源:美文网 发布于
字数1078 阅读时长:大约 2 分钟 ☑

街上的人越来越多,各种红红绿绿的年货摆满了街头巷尾。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浓浓的过年味儿。

电话响了,是阿妈打来的,她在那头说:“小早子,什么时候回来?家里的那头猪养得肥肥的呢。”我都当父亲了,可她还是叫着我小时候的奶名。

我说:“二十七那天呀。”

阿妈说:“嗯,到那天早点回来呀,大家都等着你。”

自从我参加工作,在外面居住后,每年腊月二十七的前几天,阿妈总会在电话里这样对我说,我也是这样回答,十多年来从来没有变过。

放下电话,我怔怔地站在那儿,思绪像往常一样,又回到了童年。

童年中的年,像一盏摇曳的油灯映照在斑驳的墙上,有些地方迷离。而那明亮的地方,如同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将我的双眼也弄得艳丽起来了。

会持家的阿妈将打糍粑杀猪的日子一般定在二十七那天。

到了那天天不亮时,阿爸和阿妈就起床了。一个在灶里生火,往大铁锅里加上水,支上蒸笼,一个在井边淘洗糯米。

我们起床的时候,蒸笼里冒出糯米特有的香味,飘得一个屋子都是,勾得我们喉结上下滚动,咕嘟咕嘟吞咽着口水。

这时,来帮忙的亲戚和左邻右舍都赶到了,从屋檐下往堂屋里抬石臼的,磨刀的,找绳子的,扛梯子的……没有一个闲着。

待所有的事都做好后,阿爸用一个铁铲从蒸笼里舀出一团团香气四溢、白得几乎透明的糯米,装在一个木盆里。

我与哥哥姐姐四人守在蒸笼旁,翕动着鼻翼,使劲地吸着那香味儿。同时,眼睛睁得圆溜溜的,紧紧地盯着木盆里的糯米,多么希望阿爸说:“你们各抓一团去吃吧。”

然而,阿爸仿佛将他的子女当成了空气,不看我们,也不说话,只顾忙着自己的。他不开口,我们也不敢去木盆里抓糯米吃。

这样看着,肚子里的馋虫蠕动得更厉害,不知是谁说的:“我们去看他们打糍粑吧。”

我们跟在阿爸的后面,来到堂屋里。他将糯米倒入石臼中,两个身强力壮的男人各拿了一根一头粗大的木棒,你来我往“咚咚”地捣了起来。

等糯米捣得黏黏的,像凝脂似的糕,绞在木棒上,抬到撒有厚厚一层大米粉末的簸箕里,阿妈用草绳套在木棒上,将糕拉下来,揉成长条形,手儿一握,一拧,拧下一个鸭蛋大糕团。

阿妈的动作娴熟,飞快,一会儿,长条形的糕被她拧完了,簸箕里出现许多“鸭蛋”。

我们姐弟们各抢了一个在手中,在木板上压扁后,放在手上用两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捏着边儿转动着。

可是,我们的功夫不到家,做出来的糍粑不像大人那样又圆又薄,扁的,棍儿状的,三角形的,一头细一头粗的……各种形状都有,要多难看有多难看。

大人看着我们的杰作一边呵呵笑着,一边找各种话儿打趣我们。

于是,整个屋子洋溢着欢乐的笑声。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过年的物品丰厚了,糍粑可以买,猪肉可以买,什么都可以买,但年味儿却越来越淡了。

➥ 本文由(念念)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只是想,不再爱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来去无踪,就像一缕风,来也是欢快,去也清凉。 喜欢蓝蓝的天空,喜欢那片洁白的云朵;天,是云的故乡,是云的依靠。 风吹来了,云亦飘飘,依稀感到了春的温暖。 注定在这个冬季里等待,希望在春天看到你的影子。或许你已经徘徊很久,期待曾经的暖梦...

从校服到婚纱的爱情故事

在我的衣柜里,每一年都有很多衣服拿进拿出,唯有那套校服和那件婚纱一直挂在同一个地方,叙述着我和他从校服到婚纱的爱情故事,见证了我们一同走过的十年时光。 十年前,我和他不过是隔壁班两个互不相识的高中生,到了下学期我们两个班的英语课由同一个老师来授课,而我和他都是老师钦点的英语课代表...

有缘千里来想聚

为期十天的三下乡早已结束,已经离开那朗多日,但还是对那段和队友亲密相处的日子念念不忘。想念呆萌可爱的大厨做的饭菜,想念天天操心我们有没有吃饱,睡得好不好,开不开心的默默做事的队长,想念那一群一起打地铺、一起想方设法把大厨娶回家、一起打牌玩游戏的能吃的队友,想念那朗那些可爱的笑脸,想念那里的海...

心的叹息

握不住你的手,今生只剩下一声叹息。陪不了你的身旁,只听到耳旁那一声声的气息。忘了我们相逢时的熟悉,忘不了我们相知时的喜悦,忘了我们相爱时的懵懂,忘不了我们之后的那一声遗憾。 有时候,夜太黑,你看不到我的留恋,有时候,天太亮,你不能知道人话语背后的余音。隐郁心事,道不出,叹不出...

一个基督徒的情感日记(37)

2015年2月6号: 1月31号的时候,我在担忧,到5号租房到期以后的,那接下来的两三天应该怎么办,当时,我在日记里这样写到:“我和母亲在金家坝东湾村租住的房子到五号的时候就到时间了,在回去的这七十几天里,这里的租房,就退了不租了,至于七十几天以后回到吴江再在哪里租住,那就等那时再看了。只是六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