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婉言拒绝了农村男友,得知他的家产我悔青了肠

阅览2065 作者:佚名 来源:文学网 发布于
字数1091 阅读时长:大约 2 分钟 ☑

假期回家看望爸妈,他们给我安排了一场相亲,已经约好中午见面,我甚至都来不及准备就打车去赴约了,在一家餐厅见到了他,一个穿着朴素甚至有点土的男人,从外表来看至少他不是一个注重个人形象的男人,衣服上有油渍,依稀可见的头皮屑,怎么看都让我对他印象极为不好。但是碍于爸妈让来相亲的,不得不装作一副客气的姿态跟他聊了起来,点餐的时候,他居然向服务员出示了团购券,更是拉低了我对他的印象分。

坐下来聊了一会,得知他就是一个农民,自己承包了几十亩的果园,种的都是葡萄,我还好奇,为什么只种葡萄,难道是专供给厂家生产红酒吗?他笑了笑点头说是,具体的我也没有兴趣在问了。他一边夸我漂亮一边又问我打算多久结婚,一提到结婚这两个字我就恼羞成怒,跟他说至少五年以后,他惊讶的看着我,然后没说什么。我本来想问他对生活有什么追求,可看他的穿着打扮,猜测也不像是有身份的人。

在聊天过程中,我得知他只在农村有房,还有一辆十多万的车,这样的条件,显然不符合我的择偶标准,以前爸妈都给我介绍的高知分子,怎么这次让我和一个庄稼汉相亲啊,因为聊着聊着就没话题可说了,于是匆匆吃完饭我就先行离开了,他要开车送我,可他那辆车既脏又破旧,我宁可坐出租车,于是委婉的拒绝了他,并直言不讳的告诉他我们之间不太合适,他希望保持联系,我说工作忙,只是为了应付家人才来相亲的,事实上我拒绝他的理由已经很明确了,他也没再强求,我们就此分开了。

半年后我认识了现在的男友,家庭条件还不错,至少在城里有两套房子,虽然不在市中心,但至少有房产就有资本,并且他爸妈都在事业单位上班,将来退休之后生活会有保障。就这样我们确立了关系,他的家人希望我们尽快完婚,加上爸妈的催促,我最终妥协了,决定嫁给这个男人,因为不管一个人有多奋斗,没有一个温暖的家,总是缺少一点安全感。

然而就在我们订婚之后,我和同事参加一个宴会时遇见了相亲男,当时我还奇怪他怎么会在这里,并且他西装革履,看上去还有几分的帅气,他看到我之后,主动走过来打招呼,但是没有多聊,后来从同事口中了解到,他身家上百万,我只知道他是一个种葡萄的农民,没想到他居然还有一个自己的私人酒庄。我当时心里忽然一阵难受,好后悔当初没有多了解他,回到家我问爸妈的时候,他们似乎也不太了解相亲男的家庭情况,只是说家庭条件还可以,但不知道竟然那么有钱。

我真的是悔青了肠子,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好想多了解一下那个男人,而现在,我突然不想结婚了,也许是虚荣心作祟吧,总是牵制着我的心,告诉我不要结婚。我向男友提出退婚,他一脸茫然,我不知道自己这一次的抉择是对还是错,但是,我想到结婚生子就觉得人生完了,真的很不甘心啊!

➥ 本文由(画卷)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宝贝,不哭

如果有一天生命到了尽头,我希望我最后的归宿是你的怀抱。这样即使喝下孟婆汤,来世我依然能带着你怀中温暖的记忆去找你。 ——题记 一、 结婚的那天晚上,送走宾朋后我躺在陈思的怀里突然问他这样一个问题:“陈思,如果有一天我们老了,快要死了,你希望自己最后的归宿是什么?” 话刚出口,我就有点后悔了...

不远千里的故事

不远千里的故事 “不远千里”这则成语又称“不远千里而来”,表示不以千里为远来到某地,比喻不畏路途遥远。 这个成语来源于《孟子.梁惠王上》,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梁惠王见了孟子,热情地说:“先生,您不以千里为远来到我们魏国,一定是给我的国家带来利益了吧?”...

杜口裹足的故事

杜口裹足的故事 【解释】:杜口:闭住嘴;裹足:止步不前。闭着嘴不敢说,停住脚不敢走。比喻有顾虑而不敢接近,远远避开。 【成语故事】: 战国时代,策士说客之风很盛,他们凭仗口才,巧言善辩,以博取统治者的信任而掌握政治大权。范睢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物。 范睢(或作范雎)本是魏国人,起初投在魏国的“中大夫...

无法明白,无法哭泣,无法用我们自己的语言来表达

哭了,哭得无法说话, 哭了,哭得无法哭泣, 哭了,哭得无法明白, 哭了,哭得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我哭得无法用语言来告诉你, 只能默默的哭。 我现在才明白,真的才明白,为什么会如此心痛,为什么会如此难过,为什么会如此的伤心,为什么会如此的崩溃。 也许,你从来就不知道我了,真的,一个人自由的无聊...

两只雉鸡

两只雉鸡,一只金尾,一只红尾。它们同年同月同日出生在一个巢里,又被同一个猎人捉回家,关在同一个鸟笼里。 猎人家的鸟笼小得可怜,但金尾雉每天坚持在笼中操习飞行动作,把一双翅膀练得强劲有力。 红尾雉却天天饱食终日,把身体养得臃肿不堪。 金尾雉规劝道:“咱们都是鸟类,是鸟类就应该学会飞行的本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