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巴的魂魄要回家

阅览2057 作者:清清雨殇 来源:文学网 发布于
字数2242 阅读时长:大约 4 分钟 ☑

文化大革命时期,农业遭到很大的破坏。农业是一个国家的根基。农业遭到破坏,就会有人饿肚子。人,一旦吃不饱,喝不足,就会铤而走险。小则偷鸡摸狗,大则揭竿而起。

我们村有一个哑巴,文化大革命的时候,也就十八九岁。哑巴的命运很悲惨,不到十岁,父母就死了。哑巴没有哥哥姐姐,也没有弟弟妹妹,自从父母死后,都是一个人过。哑巴的耳朵不好,听不到声音。但是,哑巴很聪明,懂得简单的算术,还会看唇语。跟他讲话的时候,只要正面对着他,他什么都懂。哑巴的心肠很好,经常帮村里的老人挑水、劈柴。

1972年,我们村的庄稼被冰雹打了个精光。全村上百号人,没有吃的可怎么办呀?村民们攒在一起“出谋划策”,如何度过那个灾难年?有的村民说:“我们应该把问题反映给国家,国家一定会下发救济粮,救济咱们村的。”

这种提议很快被人反驳,说:“现在,全国都在搞文化革命,谁有心思来管我们的死活呢?”

反驳的人说得一点不错,在那样的社会背景下,谁会管你的死活。有的村民提议说:“干脆,咱们每家每户都抽出一个劳力,到其他村乞讨!”

这种提法也被驳倒了。最后,虽然我们村的人没有直接说出来,但是大家都达成一个共识,那就是去偷。没办法,不去偷,就要被饿死。到了玉米和和土豆快要成熟的时候。每到深夜,村里的二十几个年轻人就背着大背篓,步行十几里,去别的村偷玉米和土豆。当然啦,哑巴也掺和在里面。偷回来的玉米和土豆,全都聚在一起,第二天,按人头计算,平分给每家每户。

刚开始偷的时候,也还顺利,每晚出去,都是满载而归。但是,过了一段时间,被偷的公社察觉了,开始警觉起来,他们派人轮班看守快要成熟的庄稼。一连好几个晚上,我们刚要掰玉米,就被打跑了。

我们也调整了偷窃方法。安全起见,我们先去派人去侦查,安全了,再去偷。这个效果还不错,知己知彼,每晚的收获都不少。

不过,再怎么慎密,也会有的疏忽的时候。那一晚,月明星稀,我们先派四个人去侦查。侦查的结果是,可以行动。我们背上背篓,就像一阵洪水一样,冲向一片玉米地。正当大家偷得起劲的时候,忽然听到一阵沙沙的声音。大伙觉得不妙,急忙丢下背篓,抱头逃跑。

跑出玉米地,回头一看,不远处,一群黑压压的人扛着锄头、扁担,气势汹汹的朝我们追来。一帮年轻人吓坏了,使出吃奶的力气,往村子奔去。那些人大约追了三里左右,才扛着锄头、扁担回去。

当我们逃回村子,清点人数的时候,发现少了一个,再仔细一盘查,哑巴没在。大伙急了,不知如何是好。有几个年轻人说:“咱们回去找找哑巴!”

“现在回去,想找死呀!”我已经记不得这话是谁说的,但是这话一点也不错。当时,要是回去,准被逮住,一定会被打死。那晚,一帮年轻人挤在村头的老杨家,一夜没合眼,都盼着哑巴回来,哪怕受点伤回来,也可以。整整一夜,哑巴都没回来。

第二天,一大早。村里的张大娘就挎着一个篮子,朝昨夜偷玉米的那个王村走去,探探情况。张大娘有一个姐姐,嫁到了王村。说是去探亲戚,实际上就是去探听哑巴的情况。

吃早饭时候,张大娘一把眼泪,一把鼻涕的哭着回来。一帮年轻人见状,知道事情不妙。

张大娘哭着说:“可怜呀!可怜呀!哑巴被打死了。哎呀,那个可怜样,真是的惨不忍睹。哑巴的脑袋被打烂了,就像一个被砸烂的西瓜,白色的脑浆,溅了一地。哎呀,可怜的哑巴呀……”

我问道:“张大娘,哑巴的尸体在哪里?”

张大娘哭着说:“哑巴的尸体被吊在王家村的一棵大树上。王家村的队长,那个天杀的说要给偷偷玉米人看看,当小偷会有什么下场!”

张大娘哭了,我们一帮年轻人也哭了,村里的男女老少也哭了。因为哑巴是村里难得的好人。

我们一帮年轻人在一起商议,无论如何,也要把哑巴的尸体抢回来,让他入土为安。一帮年轻人含着眼泪,吃过早饭,每人手抄一根长扁担,前去王家村抢哑巴的尸体。

几十个年轻人气势汹汹,朝王家村赶去。王家村的人也不是吃素的,他们早有准备,手操锄头、铁叉,准备与我们一较高下。我们村的年轻人也不怕,冲到王家村的村口,与王家村的人对峙着。其实,不管是王家村的人,还是我们村的人,谁都不愿打起来。那么多人,要是真打起来,一定会有人死。于是,双方对峙了两个小时,虽然嘴上不停的喊打喊杀,但都没有动手。

哑巴的尸体吊在树上,随风轻轻摇曳,那种凄惨的场景,真的不是言语能够描写。

又对峙了一个小时。忽然,王村的队长大笑起来,不停的扇自己的耳光,一边扇,一边不停的说:“我是哑巴,我要回家!”

王村的副队长脱下鞋子,“啪啪”就给队长几下子。那几下子,打得不轻,打得队长的鼻口都流血。但是并没有把队长打醒,队长依旧大笑着说:“我是哑巴!我死得好惨呀!我要回家,我要回家!”

副队长赶紧找来一把辣椒,点燃了,用烟熏队长,希望把他熏醒。队长的眼睛熏得就像兔子的一样红,但还是不起作用。那队长挣脱副队长,恶狠狠的说:“我是哑巴,你们要是再不放我回去,我就要了这队长的命!”说着,弯着脑袋,就要去撞石头。

一帮人死死拉住队长,还找来一捆绳子,把队长捆在一棵大树下。

后来,王村的一个白头老者对王村的人说:“哑巴已经死啦,你们就把他的尸体还给他们吧!你们要是再吊着哑巴的尸体,恐怕会闹出怪事来!”

白头老者的话如醍醐灌顶,把王村的人灌醒了。很多王村人都叽叽喳喳的说道:“对呀,哑巴已经死了!不应该一直吊着他的尸体!其实,哑巴也蛮可怜的……”

几个王村的年轻人把哑巴的尸体放下来,用一块门板抬着,交到我们手里。我们一帮年轻人含着眼泪,抬着哑巴的尸体回了村。后来,我们村的每家每户,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风风光光”把哑巴的尸体安葬在村后的山坡上。

➥ 本文由(念念)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80后夫妻的爆笑生活故事

肥肥和美美是一对要好的朋友,因此,在肥肥的心中,美美就是她的回收站,是她的情感垃圾桶。肥肥对美美说,你是我的朋友,我有事不找你,难道去找妇联、找街道那些戴着红箍箍的老太太? “你又怎么了?”美美心急火燎地赶到肥肥单位楼下的一家肥肠粉小店,见肥肥的面前已经摆上了三只空碗...

伊索寓言:驴子和驴夫

伊索寓言:驴子和驴夫 驴夫赶着驴子上路,刚走一会儿,就离开了平坦的大道,沿着陡峭的山路走去。当驴子将要滑下悬崖时,驴夫一把抓住他的尾巴,想要把他拉上来。可驴子拼命挣扎,驴夫便放开了他,说道:“让你得胜吧!但那是个悲惨的胜利。” 这故事说明,事事争胜好斗不会有好下场。

旅屠 第一章进山 第二节 白色身影

于是高明便不再多问,他自认凭自身之力,定可破解这牛鬼蛇神之谜,眼神中充满期待和自信。 沿着田埂走回,嘴角挂着一丝笑意,一个自信而优美的翻跃,瞬间从田埂蹦到了柏油路上。 当然,他这样做无非是为了让林小娟等人相信前方的路是绝对安全的。 “打听到什么好消息了?这么高兴?小心别吧牙给笑掉了”,温委婉问道...

弹冠相庆的故事

弹冠相庆的故事 【解释】:弹冠:掸去帽子上的灰尘,准备做官。指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成语故事】: 西汉时,有叫王吉和贡禹的两个人,他们是同乡,又是很要好的朋友。王吉在汉宣帝时曾被任命为大夫,后来罢免了他。贡禹做了几年官也被罢免了。汉元帝即位后,王吉又出来做了大官...

有生之年,我愿陪你慢慢变老

导语:第一次发现爸爸变老,是有次我回家,跟他一起包饺子,漫不经心地说着话,一转头,看见他松松垮垮的下巴,和严重下垂的眼角。 我离开家的时间,超过有生之年的一半长了。记忆里的爸爸总是停留在我小时候冲我吹胡子瞪眼扬言要揍我的画面,那时的他生龙活虎、风华正茂。第一次发现爸爸变老,是有次我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