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界与底线

阅览797 作者:佚名 来源:阅读网 发布于
字数1024 阅读时长:大约 2 分钟 ☑

有时候,一个平实的故事能让人心生感动,因为里面有一种境界。

诺贝尔经济学奖被两个美国人拿到。其中一个叫托马斯?萨金特,是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纽约大学的教授。萨金特有一个古怪习惯,给学生授课或准备讲义的时候,绝对不允许有外界干扰。

一天,正在家里准备讲义的他,不得不接已经震动了三次的电话。他不客气地喊了一句:“你一次次打来烦不烦?”电话那头一个温柔的女声说:“不好意思,请问您是托马斯?萨金特先生吗?这里是瑞典皇家科学院。感谢您为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所做的努力,您在宏观经济因果关系的实证研究上取得的成果令人注目,所以我们把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您。”

“好的,谢谢。我还要准备讲义呢。”萨金特轻轻地说,然后挂断了电话。

半个小时后,讲义弄好,萨金特匆匆乘地铁赶往学校讲课。临出门,他平静地告诉妻子:“亲爱的,我好像得了诺贝尔奖了。”

萨金特显示出来的是一种淡定,这种淡定造就了一种境界。

有时候,很平常的一句话也会让你感动。因为里面同样包含一种境界。

面对一个虔诚的拜佛者,大师说:“什么叫佛法?佛法其实就是一种活法,它不在寺庙里,而在人心中。”还一并解释了关于在相同的生存环境下为什么有些人幸福,有些人烦恼的话题———“你幸福,因为你的欲望比能力小;他烦恼,因为他的欲望比能力大。”

这是佛家的人生观。

一位年轻的中国妈妈望子成龙心切,想把自己的儿子送到科技先进的日本去深造,并且要从幼儿园开始。咨询中,她问日本幼儿园的老师都给孩子教些什么。对方的回答让中国妈妈备感失望。这句话是———

“教孩子们学会笑眯眯,叫他们学会说‘谢谢’。”

我们眼盯着如何学到更多“知识”的时候,而人家盯着如何让孩子更好“做人”。萨金特的淡定,大师的人生观,日本教育的着眼点,都蕴含着一种境界。

人有境界,也有底线。

境界给人以光明的前景和希望,底线则是人赖以生存的基本保障。易中天认为底线比境界更重要。一个人没有境界,顶多差劲一点,但没有底线就会出大问题。他这样表白自己:“我确实没什么境界,但我有底线,我是个‘底线主义者’。”

更多的时候,底线比境界重要。没有底线,境界便没有了落脚之处。光喊一些类似彩虹的美丽口号,而不注重脚踏实地做人做事,社会不仅不会进步,反而会陷入一个空洞无物不着边际的虚幻世界。所以,人和社会的底线都必须得以明确并坚守。有这些底线在,我们的社会就有了保险绳。即便往前走不快,也不至于有倒退的危险。假如我们的底线都得以坚守,那么,纯洁高尚的美好境界就会和我们如影随形。

➥ 本文由(心语)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坐山观虎斗

关于坐山观虎斗的故事 坐山观虎斗出自《战国策·秦第二》,指坐在山上看老虎相斗。比喻为双方的斗争采取旁观的态度,等到两败俱伤的时候,再从中取利。 出处:出自司马迁编写的《史记》张仪列传第十。故事:有一年韩国与魏国打仗,很长时间,不分胜负。秦惠王打算派兵援助,他想听听大臣们的意见,陈轸说:...

我比别人更在乎

15岁那年,他参加了全市组织的乒乓球比赛。不大的体育馆座无虚席。然而,他发挥得并不好。许多很有把握的球,他都没有打好。比赛结束后,观众散去了,其他队员也散去了,只有他坐在长凳上黯然神伤。他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本无打球的天分,却错走到了这条路上。 他不知道一个人在体育馆呆坐了多长时间。他觉得有些饿了...

无论怎样选择,人生总有未知

在某个时刻,我们的某个决定,某个动作,当时自己并不能了解,匆忙之中便做出了决定,事情发生了,来不及过多的思量。很久以后,有那么一天你才会恍然大悟,终于明白自己当年的决定产生了怎样的结果。人生真是连成一串的锁链,想独取一环谈何容易。眼前的快乐,其实是要以将来作抵押的,将来的,又是要过去来作抵押的...

教师节的故事

每当教师节来临的时候,我都会记起几个关于教师的故事,那些老师真的非常的伟大。 篇一:教师节的故事 当汶川县映秀镇的群众徒手搬开垮塌的镇小学教学楼的一角时,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一名男子跪仆在废墟上,双臂紧紧搂着两个孩子,两个孩子还活着,而他已经气绝!由于紧抱孩子的手臂已经僵硬...

做自己的主人

人要主宰自己的命运,做自己的主人。 “老师让我去报名参加那个拼写竞赛。”13岁的安琪一回到家就告诉父母。 “太好了,你已经报名了吗?” “还没有呢。” “为什么,宝贝?”父母奇怪地问。 “我有点害怕,台下可能会有许多人看着。”安琪很激动,她在家一直是个听父母话的孩子,在学校平时也不爱多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