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慢慢地走了

阅览917 作者:于公谨啊 来源:阅读网 发布于
字数1171 阅读时长:大约 2 分钟 ☑

东风慢慢地走了

外面的花,开始了挣扎。东风来了,却已经用尽了全力,然后就开始和大地有了距离。也许是东风感到了疲惫,也许是东风很累,想要休息,想要留下一段时光的静谧,留给自己。许许多多的花儿已经开始凋零,只是那些几乎看不见的果实,隐藏在树上,留下了希望。这就是岁月的演绎,也是日子里面的涟漪;但是,那些花香,还是继续芬芳,却在慢慢荡漾着说不尽的惆怅。因为就是昨天,或者就是前天,那些花儿的红颜,留下了多少人牵念。而今天,却没有了东风的依恋,有的只是岁月里面的蜿蜒,还有时光的留念。

花儿飘着,在空中飞着,随风荡着;或许这就是花儿的忐忑,或许这就是花儿的揣测。只是花香的旖旎,有些失意,在慢慢梳理着人生的眷恋,在慢慢画着人生的缠绵。黄莺的叫声,伴着风,在天空飞舞,就像是绕着的雾,在说着抑扬顿挫,在花的日子里面蹉跎。河流,并没有忧愁,而且有了许许多多的欢乐,也多了几分活泼,在不断绕转,让温柔的风相伴。水里面飘着的曾经是春天的梦,而且多了一份朦胧,在匆匆而动;那是花瓣,有些干枯的容颜,依旧会带着几分烂漫,还有几分璀璨。在阳光的直射下闪烁着光芒,移动着希望。

东风走了,并没有留下任何的苦涩。山野并没有失去色彩,而心中只是多了一份期待。曾经经历过风雨的凛冽,曾经看到柳树的倾斜,可以看到花儿的摇曳,也可以看到雨中花儿的哽咽。好像是远去了,也好像是在记忆里面凝固,那些所有的美好,留下了时光里面的骄傲。即使是听到了日子里面的嘲笑,而那些花香还是不依不饶,追随着我,伴随着我。这是记忆的点点滴滴,也是时光里面的涟漪。并没有看到东风的归途,却可以看到脚下的路,在向前延伸,在时光的道路上面不断留下着吻。这就是心,还是东风留下的痕?

并不需要就这样让记忆干涸,只是那些事情已经在脑海里面进行雕刻。曾几何时,东风寻寻觅觅,在雪所统治的世界里,撞得支离破碎,而且是效果微乎其微。但是东风从来就没有放弃,而是一次又一次,不断努力,不断坚持。摔倒了,爬起来了,继续展开它的攻击,从来就不知道什么是放弃。雪本来是在沉睡,也是在沉醉,就这样被不断惊扰,看到了东风的不屈不挠,便害怕了,后退了。东风从雪的世界里面撞开了一条缝隙,一次次期冀,就这样不断撕裂,让雪的世界,开始破碎,最后留下了几缕的深沉,便即消逝,没有了踪迹。

花儿就这样悄然地绽放,没有声响,只是在不断地激荡。这是芳华?还是岁月的风沙?还是如雾所笼罩纱?是东风掀开了神秘,也开始创造神奇。而现在,东风却不在这里徘徊,只是默默地走开。天空的蓝色没有了苦涩,而山上的颜色没有了萧瑟。轻轻的翠野,就像是展开的书页,被东风打开,就开始出现这样秀丽的景色,还有心中无穷无尽的欢乐。东风的温婉,在不断向前旋转;东风的温柔,走遍每一个山头。花开的芳香,如水一样,在记忆里面默默地流淌。过去了时光,东风已经画下了所有的期待和希望。

➥ 本文由(竹影)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品味人生的精美哲理散文

人生,就没有永远的愁绪,别为难自己,学会放开,放下,看开想开,明天依旧阳光灿烂!下面是阅读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品味人生的精美哲理散文,供大家欣赏。 品味人生的精美哲理散文:品味人生千百样的滋味 喜欢英国散文是很多年前在一家小书店买到一本梁遇春的散文集,其中有一篇论兰姆的文章,很精彩,句句珠玉,才气横溢...

有关烩面的散文

河南烩面,是具有地方特色的面食。经济实惠,一大碗吃得舒服妥帖。下面是阅读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有关烩面的情感散文,供大家欣赏。 有关烩面的情感散文:迷恋烩面 国庆出来旅游,有人说是找罪受!有人说是脑袋“短路”!朋友不乏诚心相劝,甚至有“扣帽子”式阻拦! 我对不起朋友的善意提醒,飞也似地逃出节日的老家...

精选三篇描述七夕节的爱情散文

七夕节是中国传统的情人节,承载着牛郎织女的动人爱情故事。这个浪漫的节日让人们重温爱与思念的美好。以下是对七夕节的深情描绘,愿它唤起你心中的浪漫与温暖。 描述七夕节的爱情散文篇一:七夕,天上人间的浪漫 北方,天气已经渐渐地转凉。在这个微凉的时刻,迎来了七夕,这个节日的到来,让我对你的思念更甚...

再见了我的第二故乡

再见了我的第二故乡 不久后的一个傍晚,山下的水利工地上快要收工的时候,杨社长派人到工地,辗转多次才找到我,直接把我带到了公社的办公室门前。 刚跨进门,杨社长就开门见山地告诉我:“现在,我们正式通知你,国家根据建设需要,今年在我们公社招工,在全公社所有的知青中,你是第一个,有什么想法,请谈谈吧。小伙子...

杨绛散文集《干校六记》

一、下放记别 中国社会科学院,以前是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简称学部。我们夫妇同属学部;默存在文学所,我在外文所。一九六九年,学部的知识分子正在接受“工人、解放军宣传队”的“再教育”。全体人员先是“集中”住在办公室里,六、七人至九、十人一间,每天清晨练操,上下午和晚饭后共三个单元分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