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锁龙泉

阅览188 作者:恨水冰pwx 来源:文学网 发布于
字数1516 阅读时长:大约 3 分钟 ☑

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岁月的年轮又翻开了新的一页!

2016年元旦的第二天,刚好是星期六。天刚蒙蒙亮,望着窗外淅淅沥沥的小雨,我突发奇想——爬龙泉山去!决定后,以最快的速度从床上弹起穿好衣服走出家门。

一个人徒步来到龙泉山脚,仰望丰满、巍巍的龙泉山,放眼望去,整个山体由南向北连绵起伏几十公里,严然一道天然屏障保护着丹寨县城这片净土千百年来不受外来侵犯。此刻只见大雾弥漫自上而下笼罩着整个山顶,依稀的树林若隐若现,顿时心潮澎湃,感慨万千。随即收拾好激切的心情,顺着蜿蜒曲折的登山步道,我拾级而上。

首先印入眼帘的是第一个体息凉亭。亭为八角,清一色的红瓦,8棵圆柱撑着四面靠倚。可是,经过时光的流逝和岁月洗礼,凉亭柱体的漆大都已斑驳脱落,显得有些陈旧和破败。走近细细观看,柱体和靠倚被画上乱七八糟的文字和图案。这些标记,玷污了龙泉山的圣洁和美好,昭示了一些游人不文明的行为和低劣的道德品质,让人顿生愤恨和厌恶。

来到第二个凉亭,远远望见一条汩汩溪水自石缝间静静的流淌着,溅起雨点般的水珠,泉水叮当而响。走进一看,水清澈而透明,手捧入口中有着一股淡淡的清凉和意犹未尽的爽口甘甜,沁人心脾,仿佛品偿到酝酿了千年的玉琼凉浆,顿时心中的醉意难以言表!龙泉山因其灵性神奇而出名,而龙泉水则因其纯净、清凉和甘美而成为县城不少市民和登山者的理想饮用水源。

走在整洁平滑的登山步道上,望着一砖一石堆砌而成的步道,我感叹十七万丹寨儿女的悉心珍惜和爱护,钦佩建筑工人的灵巧双手。顺着步道逐级而上,爬得越高,雾就越大、越浓,空气也湿辘辘的分不清是雨水还是雾气。在云雾深情的亲吻和早雨温柔的爰抚下,沿途树叶尖上的露珠晶莹剔透,变得妩媚动人,忍不住用手轻轻一弹,却成雨滴状渗入芬芳的泥土里。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在大雾的笼罩下,眼前视线能见度不过五十米,远处朦胧的树影和身边偶尔的几声山鸟啼鸣,人走在路上能听见到自己的喘息和心跳,更显得山的寂静幽深。龙泉山的美,在于她的千姿百媚,在于她的清逸秀丽,在于她雄伟的丰姿和传颂千百年来的美丽传说。这——是神灵的馈赠,亦或是大自然的鬼爷神工造就了龙泉山的灵性和如此妖饶?

来到龙泉山寺庙门前,“蟠龙戏珠”四个大字格外醒目,格外的庄重。而龙泉山寺则静静的仁立在半山腰上,如同一尊睡佛,却仿佛有了一些倦怠,千百年来的风风雨雨见证了她的沧桑。此时,没有了往日喧闹的游客和三三俩俩的登山人影,也没有了晨钟暮鼓的诗情画意。但是,龙泉山的美却一直吸引着无数远近、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游览,一睹芳容。

登龙泉山,最高险峰是必须要去的。站在山高之颠,举目眺望远方——“暮霭沉沉楚天阔”,才真正感受到了龙泉山的宽广和天地相融的气魄。而此时,浓浓的大雾遮住了一片浩瀚的天际,四周尤如天边一道道幕布包围着,感觉很近,又好像很遥远。置身其中,如在梦中;人在山中,山在雾中,仿佛天与地连成了一个整体。起伏的山岱早就不知躲藏到何处,已看不到县城的踪影,只有身边静静的树枝才让人感觉到“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韵味!

来到山顶,我尽情地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和泥土的芳香气息,湿辘辘的雨雾,还有一颗湿辘辘的心都融入到大自然中。渐渐地,雾幕在微风的吹拂下,又变成一簇簇、一块块、一驼驼、一片片慢慢散开而去,整个视线豁然开朗。刹那间,又似汹涌的波涛和像拍岸的巨浪铺天盖地地卷席而来,裹住了整个山体,遮住了眼帘。雾气从身体穿越而过,头发、衣服留下了少许晶莹剔透的水珠,尤如淋浴在水池中突然而立的少女,羞涩而又婀娜多姿,美不胜收!

停停走走,渐行渐远,一路美景尽收眼底。龙泉山的美是诉说不完的,也许,她将会和我的心情一样永远尘封在记忆的最深处,亦或丢进那窄窄的邮筒,等着你一起来观赏!

➥ 本文由(青衣)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歌颂党的散文

歌颂祖国歌颂党,党带领下奔小康;景秀山河多壮丽,国泰民安更富强;华夏儿女共祝愿,党和祖国未来更灿烂!下面是阅读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歌颂党的散文,供大家欣赏。 歌颂党的散文:歌颂亲爱的党 顾盼往昔,岁月如歌。九十三年前泛舟湖上,依稀难忘。岁月何曾割断我们真挚的向往;岁月何曾消融我们深沉的感怀...

从荒原穿越

又走了一趟嘉峪关。这次不是坐着汽车早早出发,一路奔波,直到晚上才到达;也不是晚上坐火车,在硬卧上过夜,摇摇晃晃睡到天亮;而是坐着高铁,七百多公里的路程,四个半小时准确到达,然后舒舒服服地睡一觉起来工作。一趟这样的行程,让我记起风吹草低现牛羊,记起胡马不敢度阴山,记起西凉和北齐...

一封寄往天堂的信

亲爱的爸爸: 你好吗? 爸,你知道吗?自从你离开这个世界,我的世界里再也没有了爸爸这个称呼,这两个专属于你的两个汉字也被带走了。不知道你在那里过得好吗,你的病好了吗?最近身体怎么样? 爸,你知道吗?你刚离去的那一年,我几乎流尽了泪,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把我们相聚的日子在脑海里重现了千百遍...

家乡四村

渔场村 红旗镇渔场东部和红鲜村接壤,南部和新建矿工人村为邻,西部和红旗镇敬老院相伴,北部和长兴乡相连。1976年11月建场,为解决七台河市菜篮子工程由市政府牵头兴建的。渔场农工是由红升三队调来的,当初是800人,后来又收些散户。建厂初期没有菜吃,就拿黄豆当菜啦。黄豆是家乡的特产,也是乡亲们的家常菜...

古朴清晖园

这个周末,没有任何事先准备,直扑顺德清晖园。这样的毫无准备,对于广东四大名园之一的清晖园而言,名符其实就成了一次冒昧打扰。 虽说打扰,其实就是东张西望了一会。没有导游图,没有解说员,也没有更多的说明文字。清晖园的原始印象,就独自定格在这个热闹的时代,供我等一众游人拍照参观猜测联想了。 清晖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