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失忆者

阅览4062 作者:时志凝 来源:美文网 发布于
字数1059 阅读时长:大约 2 分钟 ☑

你看的清别人,却看不清自己。

老师曾经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少年向一个工作中的长辈倾诉自己在工作中的经历,谈到的是某一个共同认识的人,在某些共同经历的事情上,少年表达着对那个人各种各样的不满,而这些不满和对此人的看法,少年周围的人和那个人共事过的人都表示赞同……

当少年痛恨的对此人总结到:没有任何一点优点和长处。

而长辈却说到:其实不是这样的,既然你和他周围的人对它都非常不满,而他还仍然继续着他的工作,而他在这个周围人都对他不满的环境里还能生存下去,甚至混的比你们这些人还要好,这恰恰就是他的优势和长处,理解成是他的生存之道也好、混的道理也罢,他的存在必然有他的道理。

当我们讨厌一个人,从它被贴上讨厌的标签开始,已经无法客观的认识他、观察他,任何与此人相关的东西,都会被我们否定或者另眼相待,甚至在他还没有开口之前就已经否定了他所要说的话。

更难的是,从这一个讨厌的人身上,发现他的优点和长处。

不管长辈总结的是否正确,而他恰恰做到了。

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一个人都能客观的、公正的看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不可能让每一个人都不要将自己的情绪带入工作和生活。

但我们却需要冷静的思考,即使内心有无数的不情愿,也要强迫自己尝试着坐下来想一想,特别是对于那些既讨厌而又无法躲避掉的人,要不然尴尬和难受的是自己。

在思考和冥想的过程中,如果碰巧发现了一些可能的优点和长处,即使是一点点,它足以能够让我们的心情好上一大截,甚至可能改观你对人和事的看法,撕掉之前内心对它们贴的标签。

而,整个过程,取决于我们的内心。

有时候,内心是最大的骗子,而我们却浑然不觉,那些讨厌的人可能欺骗我们一时,但是内心却能够欺骗我们一辈子。

一旦,我们被自己的内心所欺骗,被所坚持的原则和观点所欺骗,它们让我们不再公平客观的对待一些人和事,而却在祈求遇到的人和事能够公平客观的看待自己。

无意识中,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认识的人越来越多,讨厌的人也越来越多,负气的话和赌气的事也越来越多。

有人说,过往不要太在意,它会让人看轻自己。

是的,它让我们太依赖经验,内心会不由自主的找寻记忆中的类似经历,让我们不能够认真的对待一些人和事,同时,也带来了过往中对那些人和事的看法。

如果有可能,请及时清理自己的记忆。

然后,忘掉记忆中的人和事。

假装,自己已经失忆。

尝试将每一个人都当做第一次见面,重新认识,将每一件事都当做第一次经历,重新来过,既可以隐藏自己的情绪,又可以摒弃成见乐观豁达的示人。

从此之后,做一个满载着经历、充盈着回忆的失忆者。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Lion狮子笔记

➥ 本文由(清梦)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东风慢慢地走了

东风慢慢地走了 外面的花,开始了挣扎。东风来了,却已经用尽了全力,然后就开始和大地有了距离。也许是东风感到了疲惫,也许是东风很累,想要休息,想要留下一段时光的静谧,留给自己。许许多多的花儿已经开始凋零,只是那些几乎看不见的果实,隐藏在树上,留下了希望。这就是岁月的演绎,也是日子里面的涟漪;但是...

往事只能回味

年华虚度,几十年仿佛一个昼夜,当回首时,在岁月里兜兜转转的我们,早已回不去。 时而,在静闲的午后,寂寥的深夜,总会勾起记忆深处那份最初的情感,然后依附在岁月的街角,注视着从前的自己与未来的自己。诠释着内心深处无法释怀的点点滴滴,就在时光里浮浮沉沉,怀念着那嫩稚的笑颜。 面对这繁杂的人世...

文殊塔来的思绪

穹顶空灵似镜,白云轻柔若纱。环渡在文殊塔下,聆听塔尖悦耳风铃,似袅袅梵音,萦回于浩瀚乾坤;似编钟古韵,叮当于朗朗晴空。环眺穹顶一周,心神眼线滞留在这座无名的文殊塔上,思绪奔放,心灵泛滥,滔滔地涌向那广袤无垠的蓝天,大地,任其自由翱翔。 神圣而庄严的文殊菩萨静静地禅定在昏暗的塔里...

刘寄奴

一 寄奴,多么美的名字,和你真是匹配极了。大家闺秀,温婉的性子,却被春愁折磨得苦闷,寂寞。 你的泪水是津绿色的,在草长莺飞之时,混于其中,然后在光阴中悄然成长,直到花开子落。你不是爱风尘,只是前缘已定,今生难以摆脱。所以你等风来,风来,花期就开得盛,如烟火,一刻倾心。 寄奴,当真是要送出去的吗...

古都浏览

西安,中国西部重镇,曾经的古都。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多少历史留存,有多少故事传奇,浓墨重彩,绚丽辉煌。我有幸光顾此地,略为浏览。 那是1993年5月,公司组织赴西安参观学习。我与同事小杨、小桂(芙蓉酒楼)一起,参予了此次活动。回忆起来,颇有印象。 我们乘火车,经十几小时的历程,下午5时抵达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