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规声里雨如烟

阅览3556 作者:清菡 来源:阅读网 发布于
字数1906 阅读时长:大约 4 分钟 ☑

清明一过,天气回暖,节气步入谷雨。这时,丛林深处,雾气尽头,就会传来“布谷——布谷——”的啼鸣声,爷爷踩着布谷声,牵着牛扛着犁,紧锣密鼓地拉开了他又一轮的春耕播种。

“时令过清明,朝朝布谷鸣。”“布谷声中雨满犁”,布谷鸟,催耕声,是暗语,是提醒,是催促,它在催促农人们赶快播种移苗、埯瓜点豆。

我那时还小,不懂得布谷与农事、与爷爷之间的默契和暗语,只是觉得布谷的声音特别好听,似箫声,如笛韵,经淅淅沥沥的雨一过滤,就更清幽婉转了。如果侧耳细听,那“布谷——布谷——”啼鸣声,像是“快快割麦——快快割麦——”,又像是“快快播种——快快播种——”。那声音从田野里传来,带着自然的气息,当属天籁之音了,给它们冠以“乡土诗人”、“民乐圣手”称号,一点都不为过。

在乡下人听来,它是吉祥音,它神圣乐,而到了文人墨客的耳中就变成哀鸣悲音了,更多的时候在诗歌里被作为凄凉、哀伤的意象。

李白闻王昌龄被贬至偏远荒凉之地,愤懑挥笔写下了“杨花落尽子规啼”,用“杨花凋零”、“子规啼鸣”来渲染离情别绪。王令身在异乡,深夜无眠,又逢子规啼鸣,那悠悠的乡思,瞬间便膨胀漫漶了,挥笔写下了“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冬风唤不回。”用子规啼血来抒发自己哀怨、凄凉、惆怅的思别。

文人们之所有把布谷作为悲情之物,我想该跟一段传说有关。传说它乃蜀王杜宇所化,据《史书?蜀王本纪》记载:望帝称王于蜀,相思于大臣鳖灵的妻子,望帝以其功高,禅位于鳖灵。在这之后,望帝修道,处西山而隐,化为杜鹃鸟,至春则啼,滴血则为杜鹃花。一国之君,为淫人妻而失位,而愁肠寸断,实不应该。“望帝春心托杜鹃”“杜鹃啼血猿鸣哀”,子规声声,悲啼如风,让诗人同情的枝蔓在思绪里四下飞扬,千把万把的泪水洇湿了文韵墨香中。“杜鹃花与鸟,怒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杜鹃花漫山红遍,人们把它想象成了血化的杜鹃。实际上是杜鹃的口腔上皮和舌、鲜红如血,人们的想象,就变成了它因啼而唇裂流血,就有了“杜鹃啼血”的悲情,它的外延也就扩大了。

文人墨客之所以把子规当作感时伤世的感情寄托,除了多愁善感外,跟节气也有关,谷雨后,雨水多。“无边丝语细如愁”“子规声里烟如雨。”细雨蒙蒙之中,田野寂静,子规放歌,听来有无端的惆怅、无尽的凄凉,再加上子规喜独居、独处、独唱,在寂静的清雨里,那种声音如空中滑过的闪电,格外的凛冽。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语出宋代翁卷之手,但我更喜欢叫子规为“杜鹃”或者“布谷”。杜鹃,容易让人联想到漫山遍野燃烧的红;布谷,更草根,更接地气,更能把人带入草长莺飞的广阔田野中。文字里以“子规”、“杜鹃”的名字出现较多,我想,布谷大概是乡下人以声求义所得吧。

小时我住在乡下,常常听到布谷鸟鸣叫,很想一睹芳容,循声寻影,只见其闪电般的身影一掠而过,总也不得近观。但在记忆里,它飞翔在故乡的天空、鸣叫于民俗殿堂,分明是清晰可辨的。

我曾央求爷爷给我捉一只布谷鸟把玩,爷爷说,捉不得的,布谷鸟是森林卫士,专吃树林里的毛虫等害虫,捉住一只,该有多少害虫肆虐树木,那树林该要遭罪成灾了。爷爷心里始终装着一杆判断好坏的秤,这秤一头是人类,一头是鸟虫。爷爷的话,并不能掐断我想得到一只布谷鸟的愿望,后来爷爷去世了,我也没能如愿得到一只布谷鸟。

后来,我在图片上终于见到了布谷鸟:灰色的枝桠上站立着一只布谷鸟,它身材如鸽般小巧精致,背部披黑色羽袍,腹部穿斑马纹衣,头部戴灰色帽子,喙粗而弯,眼小而亮,翅短尾长,清丽秀气,凄美冷艳。

它跟我想象中的那只竟是惊人的相似。

布谷鸟是一种洒脱自由、不受约束的鸟,不群居,不结伴,不筑巢,不孵卵,不育雏,是典型的巢寄生鸟类,流浪和歌唱,是它理想的生活状态。

“借鸡生蛋”是一种投机取巧、专营苟且之举,而在耍心机上,这布谷鸟是更胜一筹了。春夏交替之际,雌杜鹃要产卵了。这时,它的两只眼睛像探照灯一样在四处寻找,它最终把目光落在了画眉、苇莺等小鸟的巢穴中,利用自己跟鹞相似的特点,非常凶猛地飞冲下来,一会向左,一会向右,盘旋不止,以其咄咄逼人的气势恐吓着小鸟,正在孵卵的小鸟急忙飞出逃命了,布谷就迅速地钻进巢里将蛋产下,然后急忙飞走了。由于它的蛋跟小鸟的蛋有惊人的相似,居然鱼目混珠,瞒过了小鸟,小鸟就视其己出,精心哺育起来。它偏偏又发育快,趁小鸟外出,把其它鸟雏扔出了巢外,等小鸟回来,看到只有一只雏儿,对其疼爱有加了,而它长大后不辞而别,弃养母而去了。这一点上,布谷鸟实在是自私狭隘、忘恩负义的一种鸟了。

但不管怎样,家乡人还是很认可布谷鸟,也是很喜欢它的。

我想,如果在谷雨这个节气里,少了这些催耕的清唱,少了这些俏丽的身影,乡下一定会冷清、寂寞很多吧?

➥ 本文由(影子)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另寻沧海

她从来没有掩饰过自己对他的感情,即使是分手之后,她也总是会一个人在家里抱着手机等着那个不会打来的电话而哭泣,她总是有一种感觉,自己好像再也没办法爱上任何人了一般。就好像真应了那句老话一般,“曾经沧海难为水”,她好像也是无法再取任何一瓢饮了。 她不是第一次在上班的时间接到母亲打来的催婚电话了...

冬日晨雾

秋声散尽,白露初临,雾就在极度静怡之际覆盖了世间万物。从澄明万里的长空,到丰收寂静的大地,都在飘逸的迷雾中安详地找到了归宿,把整个世界都点染上含蓄淡雅的隆冬神韵。 推车驶出家门,路旁的杨树婆娑着朦胧的影子,若隐若现,亦幻亦真,于是心中顿生一种虚无缥缈之感,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样的仙境。路上的行人...

两关今昔

一、史说 这里提到的两关,指的就是敦煌市西南的阳关和敦煌市西北的玉门关。 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骠骑将军霍去病率轻骑绕道河西走廊之北,奔袭千里,迂回敌后,在今天的张掖与河西匈奴主力展开决战,杀敌3万余人,打败休屠王,缴获祭天金人,取得决定性胜利。史称“断匈奴右臂”。占领河西走廊后...

对生日的感悟散文

每当我们到了生日的时候,这一天都会有很多的感悟。下面是阅读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对生日的感悟散文,希望能帮到大家! 对生日的感悟散文:似水流年 已是深秋,季节轮回转换,冬天的韵味渐渐浓了,生命之树又刻上了一道 年轮,记录曾经的沧桑和印记—— 生日,其实就是儿女对父母的一种纪念...

关于爱情的散文日志欣赏

爱情电影中,千篇一律的情节使人感到乏味。下面是阅读网小编收集整理关于爱情的散文日志欣赏,以供大家参考。 关于爱情的散文日志欣赏篇一:青春不会老的旅行 作者:魏家劲 我们留恋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只因为我们曾是她的主人,当然她也是我们青春的见证,因为那一年,我们十七八岁。我们想尽快长大,想脱浮华的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