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离骚之真谛

阅览1602 作者:宝贝小菩萨 来源:楚普阅读网 发布于
字数1021 阅读时长:大约 2 分钟 ☑

屈原的《离骚》是政治文学、政治诗歌、政治辞藻。

“离”,就是被迫的结束了屈原的政治生涯,耻辱地剥夺了屈原的政治权利。”骚”,就是屈原的政治呐喊、政治反抗、政治忧愤、政治原则以及政治精神与政治人格。

《离骚》的文学品位,具有自传体性,又有叙事性和抒情性。其内涵多种情绪与情感的交叉交织,创造了一种既呜咽悲抢、激烈狂放、又坦然从容的浑辉气象。

《离骚》的政治品位,既反“皇帝”,又反贪官。它多次抨击灵修即怀王,是一代昏君,听信奸臣谗言,鼠目寸光,没有远见卓识;同时他看到楚国江河日下的趋势而感到忧心重重。爱国主义思想是屈原的基础理念,又是他最高的政治境界。

屈原在政治地位上受到打击之后,他投向大自然的怀抱,他要从大自然中汲取营养和精华,提炼他的高洁的政治情怀。“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大自然中许多植物,出污泥而不染,因为它们质地优秀,其品质不会腐朽。他在朝廷尽管奸佞小人满堂,但他的理想抱负始终坚定,从不敷衍塘塞,也不阿谀陷媚。

他走在开阔的田野间,他穿着五彩缤纷衣服,又有许多花草树叶点缀装饰,阵阵的清香散发,他觉得已是大然中的一员,已与天地田野山河与庄稼融为一体,他内心的清气与自然的清气交织了新的诗歌。

他在自然界的狂放中,他向四面的山河游目,他觉得遥远的山河在向他招手,它们放出的神气在向他扑去,他并不孤立。他觉得呼呼的大自然清风,正在压倒和吹散有人对他的恶语和诽谤。

他在自然界中陶醉,他不由自主的歌唱,歌唱他潇洒的游乐。“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他的歌词离骚至今还在那里激荡,几千年来屈原的天籁之音久经不衰。

屈原是战国后期,具有帝王血脉的、一流的楚国贵族政治家。但由于楚怀王和楚顷襄王的昏庸无道,屈原的政治主张不但未能实现,反而身受其害。这是屈原《离骚》辞章的大背景。

屈原身上有一个明显的特征,他常以巫师的装扮出现在民间,似乎有的疯疯癫癫装神弄鬼的模样。当今有人认为,屈原政治上失意后,他滑进了巫医之术,消极的放弃了原有的政治信仰。我认为不能这样推断。屈原用巫师的装扮正是他的一种政治智慧的应对,起到麻痹政敌对他的进一步打击和谋害,保护屈、昭、景三大贵族的安全。

屈原在离骚中说,“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他的意思是,天下人各有自已的爱好,我独自爱好巫师那样的装扮,也就不必大惊小怪。我的政治的主张坚定,即使五马分尸也不改变,难道我受了冤屈就后悔彷徨了吗!

➥ 本文由(方寸)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关于摄影的随感散文

摄影可以把日常生活中稍纵即逝的平凡事物转化为不朽的视觉图像。下面是阅读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摄影的随感散文作品,供大家欣赏。 关于摄影的随感散文作品:摄影构图 散文作者:鹰击长空 在刚接触摄影的时候,老是对自己的作品不满意,最大的原因,就是构图不够好。摄影多年,对自己的作品还是不够满意...

描述经典爱情的散文作品

真挚而纯洁的爱情,一定渗有对心爱的人的劳动和职业的尊重。下面是阅读网小编收集整理描述经典爱情的散文作品,以供大家参考。 描述经典爱情的散文作品篇一:温度 阳光总在冬日里暖暖洒下,那淡淡的余温给人温暖,总是情不自禁的扬起微笑,而我的微笑因你而更加灿烂,存于你仅有的温度。 轿车驰骋过你的轨迹...

紫荆山下喜相聚

春风漫漫紫荆山,杨柳青青水洛城。三月的春风吹拂了洛河两岸,在21世纪虎年“元宵”节这天,一群出生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卧龙(阳川)儿女,相约在紫荆山下,欢天喜地、轻歌曼舞,以别开生面的方式“闹元宵”。 正月十四日晚饭后,手机铃声响起,掏出手机一看是老K打来的,他询问有人打电话于我?我答:没有。于是...

应有公传

应有公,字财有,公元一千九百三十三年农历五月二十一生,檀林河东罗家冲人氏。于世不久,父丧母亡。家居深山,交通闭塞,徒存四壁,苦不堪言,少有田亩,衣食两难。有兄二人,相继出外谋生;公及弟妹,时龄尚幼,不谙世事,幸叔收养,方有立锥丸地,借以喘息栖身。年稍长,学耕耘,事稼穑,吃苦耐劳,得以早熟...

双头俑

扬州双博馆,进入大厅第一眼看到的是一尊双人头蛇身俑。巨大的雕塑陈列在大厅的中央。左边,扬州历史博物馆;右边,扬州雕版印刷馆。扬州双博馆由此得名。双头俑的两个脑袋,分别指向两个博物馆,仿佛指路的箭头。 双头俑,或者说双头雕塑这种艺术形式,在古代中国的出土文物里,并不少见。中国的人文始祖伏羲女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