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鞭炮声

阅览5520 作者:王念人 来源:美文网 发布于
字数1258 阅读时长:大约 3 分钟 ☑

春节,家家户户都喜欢放鞭炮。可是,故乡的鞭炮声,与其他地方有所不同,它不仅仅是为了祝贺春节,而且还为了赛致富。

记得童年时代,我的好友阿才,他家每年春节放的鞭炮达百多元,阿才自己买鞭炮玩也有十多元,他家是全村放鞭炮最多的家庭。分田到户那年头,阿才来信说,没有了集体经济,水利失收,基肥缺乏,粮食减产,乡亲们织草席、草帽、草袋等传统手工艺也被迫放弃,家庭经济收入廖廖无几,故乡的鞭炮声一年比一年少了。尽管每年春节鞭炮也放一些,但是,那是乡亲们忍耐着肚子,勉强凑钱买来应付。

几十年不回故乡了,对故乡的鞭炮声格外思念。春节,我买了几百元鞭炮带回老家。农历三十晚上,零时刚过,乡村中四面八方的鞭炮声把我从梦中惊醒。于是,我急忙唤醒儿子放鞭炮,兄弟俩一个拿竹竿举起鞭炮,一个点燃鞭炮引火索,“噼啪…隆隆……”清脆的鞭炮声足足持续了六分钟之久,这是我人生中放鞭炮时间最久的一次。我的鞭炮声消失后,全村东南西北的鞭炮声还在继续响着,我认为这不过是点鞭炮快与迟的问题,可是,当我侧耳听听阿才的鞭炮声,足足响了二十多分钟,真是出我的意料之外。我满以为,这次买这么多鞭炮定能够赛过阿才家,如今,我所放的鞭炮还不是阿才的一半,想起来,我的脸上热烘烘的。

第二天一早,我顾不上吃早餐,急忙去找阿才。这时,阿才正在家门口和孩子们一起玩放鞭炮。我走上前去开玩笑地说:“阿才,你已是几十岁的人了,还像小孩一样玩放鞭炮”。“放鞭炮那还分年龄大小,改革开放了,有钱就玩一玩啊”!阿才笑哈哈地回答。此刻,我看到,阿才笑得多么开心。

多年不见,我与阿才头发都变白了。但是,阿才依然是那样热情开朗。他带我来到宽敞的客厅坐下来,这时,我仔细一看,大厅地板全是金黄色瓷砖铺得光滑滑的,客厅西边放着一张两米多长真皮沙发,东边放着一副茶几、一个餐柜和电视机。此时,录音机正播放着李谷一演唱的《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歌曲。餐柜里摆着海花、海贝、椰雕、名酒等各种各样的珍品。不一会,阿才给我端上一杯浓浓咖啡,还拿来了海南特产椰子糖、椰子汁、椰子饼干。他一边喝着椰子汁一边说:“政府提出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后,这几年来,政府加大了扶贫力度,引导咱们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道路,咱村恢复了草席、草帽、草袋等传统手工艺,创办起村办企业,人平均年收入超万元,日子过得像甘蔗节节甜。如今,我阿才不愁吃不愁穿,还盖起了新房子,电视、摩托车、洗衣机等高档商品样样俱全,城里有的我阿才也有了”。说到这里,我故意问:“你妻子现在还闹着回娘家吗”?阿才笑嘻嘻地说:“不闹了,早就不闹了。今年春节,我催促她送二三只肥鸡回娘家。临走时,她还唠叨地说:这年头,谁还稀罕你这些肥鸡呢”!紧接着,阿才还说,今年春节,他家放了一千多元鞭炮。但是,比起村里乡亲们还差得远啊!听了阿才这么说,我的脸再一次红一阵又一阵。现在,我才真正明白,今年春节,我放的鞭炮不仅输给了阿才,而且输给了全村乡亲们。

从阿才家的变化,使我看到了故乡变得越来越可爱了。我深信,在习总书记正确领导下,故乡的鞭炮声,一定会越来越响亮。

➥ 本文由(月影)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人生感悟经典哲理美文

给生活留白,才能在繁华之中有一处平静的美好。下面是阅读网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人生感悟经典哲理美文,希望您喜欢! 人生感悟经典哲理美文一:别让自己活的太累 有些人,有些事,并不值得记住。不美好的东西,就应该果断地忘记,不要一直被它所牵累,也别让自己背负的太多。很多时候,不必身陷其中,要及时地调整自己...

富含哲理的散文精选名家

一些名家的散文写的是非常好的,富含着哲理,我们可以多去欣赏。下面是阅读网小编为你带来的富含哲理的散文精选名家,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富含哲理的散文精选名家篇一:几何惊梦 作者:席慕容 总是会做这样一类梦:知道这一堂要考试,但是在大楼里上上下下,就是找不到自己的教室;要不然就是进了教室,老师来了...

描写雨的精美抒情散文

时逢雨季,灰暗中垂下一幅巨大的透明的珠帘,朦朦胧胧,像升腾起的一股股自烟。下面是阅读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描写雨的精美抒情散文,供大家欣赏。 描写雨的精美抒情散文:桂花雨 桂林的雨总是那么的多情。传说烟雨桂林,下雨的桂林宛若仙境一般,怪不得古人有云:“愿做桂林人,不愿做神仙”。...

如梦乌镇,似水流年

我想我是属于古镇的,至少我的思想和灵魂是属于白墙黑瓦,属于小桥流水的。 说来也怪,生在江南,长在江南,却依然对江南的细腻温婉有着难以割舍的的深深眷恋。尤其是古镇,更象是刻在心上的刺青,那些古朴典雅的明清建筑,那些烟雨朦胧的悠悠古巷,那些橹声欸乃的阡阡河道,那些月上柳梢的深深庭院,那些河埠拱桥...

寻找闪光点

为了能每天都过把写作瘾,我将自己身边的熟人一一罗列起来,写完一个,划去一个,这样的收获也很不小。 前几天,这一名字到了个叫万里光的。但,就是这个万里光,折腾了我都几天了,却还是寻找不出他的内光点来。也就让我难以作文了。我却不想放弃,仍在寻找他的闪光点。 那么,万里光的闪光点又在哪里呢? 说起万里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