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的勇气

阅览2354 作者:余杰 来源:文学网 发布于
字数1952 阅读时长:大约 4 分钟 ☑

梦想的勇气

文/余杰

前几天,我跟几个正在念高三的北京中学生聊天。当谈到“理想”这个古老的话题时,他们每个人的想法都让我大吃一惊。我以为这些男孩女孩最大的愿望就是考上北大、清华等名校,然而,他们当中没有一个人谈到这一点。

有个女孩说,她的理想是当一个电影人。这种电影人是纯粹的自由人,不依附于现有的电影制作和发行体制,与商业也没有任何的关系。她希望中学毕业后到美国去,用一半时间来念书,另一半时间则去周游世界。出门的时候,只带一个巨大的行囊。交通方面不用花任何的费用——一路上都可以搭好心人的顺风车;到了晚上,就到教堂里去住宿,然后在教堂做义工,作为报答。这个女孩说,她要拿着一台家用的普通摄影机,去拍摄那些真实的社会生活场景,去拍摄教堂天花板上庄严的壁画,去拍摄街头笔直的树木和熙熙攘攘的行人,去拍摄孤独而美丽的乡间小屋……她要认识各种各样的朋友,尝试各种各样的食品。她喜欢凯鲁亚克的《在路上》,而不喜欢三毛和尤今写的游记,她认为三毛和尤今的漂泊只是“走马观花”而已,她们看到的只是生活薄薄的表层,而她自己则要去发现更深沉的生命的真相。她还说,在四十岁以前不准备结婚,也就不会受到家庭的束缚,这样就能够专注地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为自己一个人而活着。这个女孩的母亲是中央电视台的一位导演,在体制内过着兢兢业业的、职业女性的生活。母女俩的人生将是天壤之别。于是,我问女孩:“你妈妈知道你的想法吗?她是否支持你去实现这个梦想?”女孩对我“狡猾”地一笑,毫不在乎地说:“我没有告诉妈妈呢。等到我自己能够展翅飞翔的时候,妈妈想管也心有余而力不足了,那时候她能不让我飞走吗?”

另外一个男孩子告诉我,他的梦想是大学念医科,毕业之后到非洲大陆最穷苦的国家卢旺达去。去干什么呢?不是去做生意,而是开设一家为当地人服务的、不收费的医院。我更加奇怪了:“为什么你要挑选卢旺达呢?”男孩说,他在电视和互联网上看到许多关于卢旺达内战的消息,看到那里的孩子因为疾病和饥荒而变得骨瘦如柴,无依无靠地躺在沙漠里悲惨地等待死亡的降临。那些因为饥饿而死的孩子,眼睛一直圆圆地睁着,仰望着不再纯净的蓝天。看到这些苦难的画面,这个男孩心里十分难受。他梦见自己来到那片干旱贫瘠的土地上,与那些小黑孩一起唱歌和舞蹈。他还告诉我,他知道在1999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医生无国界”组织当中就有许多来自不同国家的医生,他们往往为了一个单纯而真诚的梦想奉献出自己的一生。这个男孩说,他愿意像那些医生一样,到最穷苦、最危险的地方去,只要能够拯救一个人的生命,就是人生中最大的快乐。这个男孩对梦想的表达,让我深受感动,我不禁想起了伟大的特蕾莎修女。一辈子为穷人服务的特蕾莎修女说过:“人们往往为了私心,和为自己打算而失去信心。真正的信心是要我们付出爱心。有了爱心,我们才能付出爱。爱心成就了信心,信与爱是分不开的。”孩子是离爱最近的,人们要是能够永远保持孩提时的爱心该有多好啊。

孩子们的梦想还有很多很多,有人的梦想是当摇滚歌手,有人的梦想是下乡搞水果培育,有人的梦想是去研究毒蛇,有人的梦想是创办一所大学……在这些稀奇古怪的梦想中,可以看出每一个孩子的性格。

然而,没有一个孩子想成为跟他们的爸爸妈妈一样的、待在写字楼里的、循规蹈矩的白领职员。要想真正了解孩子们内心深处的想法,大人们需要一种平等而真诚的心态。大人们一直自以为是地蔑视孩子,认为孩子幼稚、不成熟。然而,究竟什么是成熟呢?成熟是否就意味着世故和圆滑,意味着现实和功利,意味着失去做梦的勇气?这样的成熟,我宁可不要。

我敬重孩子们做梦的勇气,也羡慕他们做梦的自由。我也知道,真正能实现自己梦想的,在这群孩子中是少数,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还是得成为天天坐办公室的白领,过着平凡而乏味的生活。但是,我还是觉得,有做梦的勇气,真好。美国教育家博耶回忆了一段关于自己孩子的往事。三十多年前,他和妻子被学校叫去。校方忧虑地告诉他们,他们的孩子已经成了一个“特殊学生”——孩子的成绩十分糟糕。在一次测验里,老师给这个孩子写了一句“他是一个梦想家”的评语。博耶哑然失笑,他知道自己的孩子喜欢幻想,经常幻想星星和月亮,幻想到非常遥远的地方,甚至幻想怎样才能逃离学校。但是,博耶绝对相信自己的孩子是一个天才,只不过他的才能不适合学校的常规活动和僵化的考试而已。于是,博耶按照自己的方式呵护着孩子的梦想,他相信学者詹姆斯·艾吉的观点:“不管在什么环境下,人类的潜能都会随着每一个小孩的出生而再现。”果然,孩子长大以后成为一个杰出的人物。

没有梦想的童年算不上真正的童年,没有梦想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人生。而梦想需要勇气的支持,我们还有梦想的勇气吗?

梦想也可从侧门而入 亲爱的,不要让别人实现了你的梦想 未来属于那些坚信梦想之美的家伙
➥ 本文由(微风)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圣诞节断想

圣诞节,去参加了一个朋友儿子的婚礼,婚礼隆重大方,浪漫温馨,那种喜悦与热烈的气氛,让人感动并激动着。 前几年,因为做广告公司,认识了这个朋友,他的毛笔字写的不错,也因为他有好几个孩子,生活比较艰苦,所以我们如果有写字的活,就让他去做,希望他能多挣一些钱来补贴家用。也因为他是做宣传工作的...

后勤组——饭菜背后的故事

中午,当一盘盘美味的饭菜端上饭桌的时候。实践队的队员们或许在讨论今天的饭菜有多丰盛?饭菜的咸与淡?肉的多或少?殊不知里面有发生怎样的故事。 要在当天做出合适的饭菜,首先要在前一天的晚上讨论并决定出明天吃什么,怎样做以及人手的安排。在宿舍门前的空地上,有一群人围在一起讨论事情...

如果不是你我不会相信,朋友比情人还死心塌地

也喜欢和好朋友到处搜刮。可爱的小东西。 曾经有段阴霾的日子。因为她的刺眼阳光。 所有的伤心。烟消云散。 第一次猫儿失恋。我打去电话。 除了吸鼻子的声音。她已经差不多平静下来了。 而且她说。明天我们去吃哈根达斯吧。 于是我们用老妈给的券。吃了两盘奢侈的冰淇淋。 她说。这样就不伤心了。 她说有我...

三下乡的第一滴眼泪

我想,直到三下乡结束了好几个月,今天落泪的场景仍会历历在目的。 事件的起因是一只蜜蜂。当时,作为新闻组组长的我准备去办公室处理一上午拍下来的照片,结果,意外的在经过一颗大树时,忽然有一只蜜蜂飞到我身边,紧随着耳垂一阵穿心的痛感传来,我情不自禁地啊了一声。但我耳边的“嗡嗡声”却像魔音一样响个不停...

元宵节,我们共赏圆月

今天是正月十五,传统的中国人的节日,元宵节,吃元宵,包饺子,赏月亮,看窗外的烟火,注意点元宵晚会,这好像是近几年我在这一天的过节的内容,也许是大多数人这一天过节的内容吧,每到这个节日的时候,就禁不住想起小的时候,过元宵节的情景,也许这个年纪就爱回忆吧,总觉得儿时的元宵节,很有意思,现在过着元宵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