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四月

阅览8358 作者:佚名 来源:阅读网 发布于
字数830 阅读时长:大约 2 分钟 ☑

高考那年的四月,虽然离考试很近,可是大家早已无心念书。从早到晚,上课也好下课也罢,也无论上什么课,班主任都一直留在班里。一会儿坐在讲台前,一会儿走下来逛逛,无非是监督我们好好看书复习。

那时,我们每个人的书桌上的书,堆得都象山一样高。通常,我们拿一本和考试有关的书,放在旁边,一边又都在干自己的事。班主任下来了,我们就装模作样地念起书来,等他一走,又去忙自己的事了。那时YY坐我前面,我们不敢大声聊天,所以就互相传小纸条。我问她:

将来你想去哪儿?

去云南。

干嘛要去那么远的地方啊?

嗯~我也不知道,反正要越远越好!

她也问我要去哪儿。我跟她说,我想去新疆。那个时候,我们见面都谈你想去哪儿,大家也都说离家越远越好.我对西部有一种情结,加上我们08届的学长就有一个去了伊犁大学,这也让我对那里边充满了向往。

可是,最后我哪儿也没去,依然遵从父母之命,留在省内。

去年暑假,我和MN给一群小孩子补习功课。休息的时候,MN对我说,她好想去西部支教。我问她为什么不去呢,她说,爸爸妈妈不让去。其实,当时,我想对她说,我可以陪她去,只是,也没有说出口。

来大学念书真是自由不少,身边的朋友成群结队地出去玩儿。他们每次都要叫上我,可是我没有一次答应和他们一起去。我总觉得出去玩,又费钱,又费体力。所以,大学三年来,我都省下钱来买了不少书;剩下体力,躲在图书馆,也看了不少书。三年过去了,马上就要迎接研究生考试。眼看大学就要结束,虽然没有虚度了光阴,可总感觉少了什么。这么多年来一直都是乖孩子,好不容易独立了,可也只是身体的独立,因为可以只身一人出远门了,可是思想上,还是没能独立。不敢做自己喜欢的事,不敢做一次疯狂的事。原本自由浪漫的青春生涯,却只能在安分和怯懦中悄然流逝。

前不久,我和几个朋友聊天,一时激动,就计划考完试,等到四月份的时候,就准备去西藏玩一趟,因为这是最后一次可以不顾一切的去做一件事。

春夏之交,乃是四月,正如同处于青春期的我们,就算它是后青春期的诗,也是我们的四月。

➥ 本文由(方寸)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牵着你的手直到地老天荒

许许多多的人,相存于这个世界,正在以各种各样的形态生活在同一个星球,以我为圆心,依次分布的人们,今生缘分由深至浅的淡开,直至不相识,永不谋面。当风吹过时,会想起,我刚呼吸过的空气,是不是从遥远的你的身旁飘来的,仿佛还有你的味道,在风里,我能感觉到你的存在,我能感觉到我们幸会于同一片蓝天。 而我俩...

为了金秋那沉甸甸的麦穗,我决不辜负春天

为了金秋那沉甸甸的麦穗,我决不辜负春天 文/李娟 春寒料峭的午后,翻开法国画家让·弗朗索瓦·米勒的画册,静谧和悲悯的气息一瞬间将我的灵魂覆盖。他的画有田园牧歌的意境,流淌着诗一样的哀愁。 那幅画就是《晚钟》。一对贫穷的夫妻,在田间劳作。黄昏时,晚霞映照着他们的身影,落日的余晖下,大地苍茫...

幻想破灭,下乡是大势所趋

幻想破灭,下乡是大势所趋 学校里开过了上山下乡的动员大会,接着又到市里参加游行,在学校的游行队伍解散后,心事重重的回到家里,我把学校开动员大会的情况跟爸爸妈妈讲了。同时试探性地征求爸爸妈妈的看法和意见。 妈妈的意见是要我回老家东北抚顺农村,毕竟那里是我们自己的家乡,在老家,那里的亲戚多,熟人也多...

更近更近的过去

看着老妈在没有机组人员示范前熟练的系好安全带,你表扬妈妈: 老妈,你还真聪明,干脆我和我老爸把你送到广州,你上学,我们回家,以你的聪明,你一定会是一个好学生的。 遗憾,我像你这么大没这个条件。 我发现飞机的声音比火车还大。 是呢,隆隆的。 儿儿,你耳鸣嘛,怎么妈妈一直耳鸣? 张开嘴巴。 果然好一些...

在反思中进步

从下乡基地回来,我们助学圆梦社会实践队的工作已经完成了前半部分。为了以后能更好地投入工作和提高自身的团队合作能力,我开始对自己做了一些总结和反思。 首先,我认识到了计划是重要性,这里的计划既包括原定计划也包括后备计划。原定计划是我们在正常情况下按部进行的,这可以说是一个理想化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