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人间四月天》读后感600字

阅览6514 作者:沉鱼落雁 来源:阅读网 发布于
字数1018 阅读时长:大约 2 分钟 ☑

书香十月,金桂飘香,在这凉爽的秋天,我读了一本令我获益匪浅的诗集《再别康桥·人间四月天》。这是一篇抒写自然之美与作者心情的诗集,也是一篇赞美自然的诗篇,更是一篇作者对康桥的不舍眷恋及心底的惆怅的诗篇。

《再别康桥》这首诗宛如一曲动听的音乐。诗的开篇:“轻轻地,我走了”诗的结尾:“悄悄地,我走了”在诗人徐志摩的心中“走”的瞬间便是永恒.也许,这也正是《再别康桥》这首诗在众多的离别抒情诗中脱颍而出的原因.。诗人徐志摩于1926年重游康桥,盼望找回往昔的美好回忆。“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简简单单、朴实无华的句子,看似飘逸洒脱,却是无奈、惆怅,却是不舍,却蕴含着淡淡的离别愁绪。诗中的云彩、金柳、青荇、清泉,天上虹,一组组物象的颜色鲜明,写出了康桥之美 .就像是一幅五颜六色的水墨画。正是因为它的美,才令诗人如此难以割舍!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诗词中充满了浪漫的风味,康河的明静和自由自在的状况,自由、美正是诗人徐志摩所追求的。同时表现一种爱心,那水草好像在欢迎着诗人的到来。

《你是人间四月天》诗歌是中国的一代才女林徽因的著作,诗篇优美足以与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所相媲美。这首诗在色彩缤纷的现代诗坛,如一朵“白莲”,典雅端庄、不同凡响。“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四月天!”运用排比的句式,令人读起来朗朗上口,意味犹存。诗人林徽因似乎更加注重表现一种细腻的生活情状,因而显得沉着和平淡,但文笔间流露出的语言功底、对民间百态的深谙和作品中不经意的诗意营造,使她的诗篇让人品味起来更加优美细腻。

每当在这春暖花开的时节,望着挂满枝头的朵朵鲜花,便会有"你是那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四月天"的美丽诗句萦绕在脑海中。 这两首诗让我沉醉在其中,优美的诗句,使我爱上了春意盎然的春天,爱上了鸟语花香的人间,爱上了宁静的康桥。

诗篇把我带进了那意境,我也多么想去看看那康桥。这本书让我爱不释手,也值得我去珍藏与珍惜。金秋十月,我想让书香溢满香校园,让知识的源泉溢满我们那干涸的求知心田。

➥ 本文由(无悔)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等待戈多》读后感800字

下面是阅读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等待戈多》读后感800字,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等待戈多》读后感800字请关注阅读网等待戈多读后感栏目。《等待戈多》读后感800字【一】 国庆的两天里看完了这本书。 可能每一个文学或艺术作品在不同人看来都会有有同的感受吧。这是由人的认知的选择性决定的...

《爸爸的时光机》读后感400字

这是中国首位迪士尼签约作家杨鹏先生写的一部童话作品。 这篇童话是讲杨歌的爸爸发明了时光机,他在杨歌的口袋里和杨歌一起去了不同的时代的故事。 爸爸为什么会在口袋里呢?好吧,让我来告诉你:爸爸以前是个一米八几的壮汉,之所以他会变小,是因为杨歌的妈妈总是骂他,每骂一次,他就缩小一点儿,久而久之...

《卖火柴的小女孩》读后感500字

【第1篇】 一个除夕的夜晚,下着大雪。一个小女孩穿着一双大拖鞋,手里拿着一大把火柴。不久,在匆忙中,她把拖鞋弄丢了。小女孩只好光着脚走路。小脚冻得又红又青。卖火柴的小女孩很美,但她顾不上自己的模样美不美。因为她正饱受着寒冷和饥饿的折磨。一整天谁也没有买走她一根火柴,没有人给她一个小钱...

《高老头》读后感800字

下面是阅读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老头》读后感800字,欢迎大家阅读。更多《高老头》读后感800字请关注阅读网高老头读后感栏目。《高老头》读后感800字【一】 巴尔扎克的《高老头》一向被称为《人间喜剧》的序幕,曾被选为世界十大小说之一,它的主要内容是这样的: 在巴黎的一所公寓里...

《红瓦?摺范梁蟾?00字

红瓦黑瓦一般都是贴在房子上的,人们见了都习以为常,但在油麻地小镇里,进红瓦房是一个理想,进黑瓦房更是一个大理想。红瓦房是初中部,黑瓦房是高中部,它们是人生的两个台阶。因此,在油麻地的人,都用一种看殿堂庙宇的目光,站在大门外,远远地看着这些红瓦房与黑瓦房。 当文章的主人公林冰进入了红瓦房,报完到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