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十五年》读后感800字

阅览496 作者:无门有缘 来源:阅读网 发布于
字数2655 阅读时长:大约 5 分钟 ☑

阅读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两篇《万历十五年》读后感的读后感文章,更多文章尽在阅读网。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

《万历十五年》这本书就不仅仅是超出我自身能力的30%了,在此之前除了唐太宗本纪宋美龄全纪录之外我就基本没有读过任何与历史相关的书籍,中国的没有,外国的就更没有了。我是个外文盲,外文音译过来的名词记起来特别困难,所以看得很少很少。

神奇的是这本《万历十五年》虽然阅读周期间隔较长,但真正集中看下来的时间加起来应该还算比较短的。当然,这个“快速阅读”的感觉让我在翻完最后一章看到其他学者所写的评论后有些许不安——我是不是看漏了什么?有哪些信息是我在阅读当下没有提炼到的?

可一时半会儿我还不太想看第二遍。于是读后感的梳理工作就从我印象最深的部分写起。

这本书选取了公元1587年中国明朝的七个人物——皇帝、首辅、官僚、将领以及一个思想家?并以这七个人物为引子从上至下的描述了明代社会各个领域所存在的各种现象,并于其中阐述了作者自己对于政治、经济及军事等等领域的思考。

史学家,见微知着。人物相,众生相。

作者仿佛先知般的展现了我们这个年代从未见过却又似曾相识的一个处在某种社会制度尽头的国家究竟是何种模样——百足之虫,未死先僵。

令人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关于海瑞的描写。需要说明的是我虽明白历史绝不是非黑即白的二元论调,但仍多年深受“赢家抒写历史”版本的荼毒。比如像海瑞这样一个以清廉严政著称的正面官员形象,作者给予了“传统”教材中鲜有的评价——“古怪”。这令在我初次看到时感到十分的讶异。

“古怪”在放在这里主要意味着——“不合时宜”。也就是书中所写——“他虽然被人仰慕,但是没有人按照他的榜样办事。”为什么没有人按照他的榜样办事?——海瑞之所以能够做到“严格”,根本原因是在他心目中所秉承的“律例准则“极为清晰,但这个”履历准则“基本皆是出自于”四书“的训示,及其所延伸的个人对于善、恶的”直觉“。而他“这种服务于公众而牺牲自我的精神实际作用至为微薄”也正是因其”个人道德职场,仍不能补救组织和技术之短“。所以,这种几乎全权依靠个人自觉修养的做法,没有一个标准统一且更为强大的约束力加持他人谁能习得?而又如何习得?

回过头来说,何谓“时宜”?拆解一下即为个人所处的时代,当前时代的社会制度,当前制度下的组织技术乃至物质文化需要。海瑞“将洪武皇帝提倡的原则奉为金科玉律”,为官期间又惯以纲常善恶代替“成约”行事——“政府不用技术和经济的力量扶植民众,而单纯依靠政治上的压力和道德上的宣传,结果只能是事与愿违。”看到这里有没有觉得有种熟悉的感觉?号召女性回归家庭,鼓励生育二胎,以及前不久央视那个“彩衣娱亲”的公益广告......历史往往都有着惊人的相似,而这样看来以史为鉴真心不是凭空说说而已。

说到家庭,海瑞曾结过三次婚,前两位夫人皆因与“婆婆不和”被休身出户,第三位夫人早逝。按照心理学中原生家庭的理论挖掘挖掘这其中的悲剧根源应该很有意思。结合其官场上“胶柱鼓瑟”般的履行职责甚至犯言直谏的表现,你能肯定说这不是另一只中国古代版俄狄浦斯的化身?

想起某次课堂上的争辩,导师引出世人皆凡人,都拥有善恶两面。台下立刻有人不服举出孔子海瑞甘地等等古今中外的先贤做例子,导师耐心解释道,这些“圣人”把“善”留给了大多数人,而把“恶”留给了身边最亲近的人。于是众人低头默默思忖间四座哑然无声......

事后再想想,我们胶着于人性深处一定拥有“恶”的一面与执着于寻找的“圣人”时的那种心态其实并无二致,但凡陷入“绝对”圈圈中的同时,我们也就等于框死了自己。执恶如何?执善又如何?一个人活在世,终究摆脱不了他所诞生的社会,所成长的环境,所“被传承“的思想和意识,正所谓”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人性的复杂程度又岂可是为善与作恶这么简单的标签可以概括的。而在现实中与人交往,彼此合力构筑默契与信任,那又需要经年累月花费多少抽丝剥茧般的细腻、耐性与热忱。也不知是否正因如此才有佛家出来将世人于这繁杂缭绕的虚妄表象中度化,将世间的众生百态剥离的只留下一个个单纯的内核以及无数的”善行“与”恶行“......

海瑞一生清贫无子,牢牢守住了“忠孝廉俭”的声名。——古人对于“声名”的追求,却又是令我感到惊诧的另一处。书中描写过当朝官员会因力谏天子被批判为“哗众取宠”。即在那样的年代里人们竟然甘愿冒着失去性命的风险去挣得一个在历史上的声名。这点的确令我有些难以想象。但若换个角度想想,千年大国,假借儒术的维稳,这些忠臣飞蛾扑火般的做法,也很难说是不是对一个泯灭掉个性的民族一种极致的反抗。

《万历十五年》这本书从一个更为广阔的视角,更加丰富的还原了这样一个历史人物。海瑞的廉俭和自制在当今社会仍然是被用于宣传和歌颂的品质,但回归现实生活,作为一个拥有着血肉之躯的个体,他有着自己的性格缺陷和思维局限。当然,这也几乎是每一个存活在世的个体所同样需要面对的现状。我们在为其所处时代的没落感到惋惜的同时,也应冷静反观自己所处的社会当下走到了哪里?而未来又将要走向哪里?

写到这里想起前几期《奇葩说》,黄执中带有人本主义价值体系的辩词引得观众垂青却令高晓松在内一部分参演者感到恐慌。但即使抛却辩论者被赋予的立场,其实也真的大可不必如此敏感。借用心理学反向成型的观点——“过度的禁止等于提倡。”对于某一件事情感到恐慌,其实往往是因为在内心里已经将这件事情进行过逼真的预演,同时对于这件事发生的可能性也给予过相当分量的肯定。那么既然都是真实的可能,为什么我们不能摊开了说明白,思考过后再来做选择呢?比如超级英雄那一期,“伟大”这件事本身也可以被“讨论”,这本身就是一个时代成熟的标志。现场的高票并非简单蒙昧或是跟风,是对过度宣扬的一方观念习以为常的麻木,也是对压抑过久的另一种真实观点新鲜出炉的欲渴。但需要相信的是,在这种种之后,一定会有思辨,一定会有选择。所以,没有必要在现实还没迈开脚步的之前就担忧前路二次元的陷阱。

我们说进步,正是源于对于自身局限的时时觉察,以及对于现有的和未来的可能性永不休止问诘。

而在这一切之后又是什么?我想,应该是全然明了的一种释然。重新审视这些历史人物,我们不会因其情怀与修养被时代辜负而陷入长久扼腕,也不会再讥诮其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愚勇。宽容和原谅的基础是理解,但其实理解到了,也就不所谓宽容和原谅了。这些历史上的人和事,终究成为了可有可无的一种存在,而曾经因其所起的种种情绪就如同窗棂间的一抹薄尘,你知它来自于空气,拂去与否,已然无差。

➥ 本文由(竹影)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学弈读后感200字

下面是阅读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弈读后感200字,欢迎大家阅读。更多学弈读后感200字请关注阅读网学弈读后感栏目。 学弈读后感200字【一】 学习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这是我读了《学弈》的感受。 《学弈》讲的是弈秋教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学生学得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

愚公移山读后感200字

篇一 今天我读了《愚公移山》这篇故事,看后深受启发。 《愚公移山》讲的是一个叫愚公的老人,他家门口有两座大山,家里人出行很不方便。于是愚公就带领家人一起去挖山。有一个叫智叟的老人笑话他愚蠢,劝愚公不要去挖山了,可愚公回答:“我死了以后有我的儿子,儿子死了以后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读后感600字

夜幕降临,幽静的路上一位头发苍白的老人在路灯下影子渐渐拉长显得特别孤单,他举起右手拿着一个手电筒,嘴里念叨的什么一下子所有的灯光全部聚集在老人的手里,老人对着拐角处的黑暗说了一句:真么想到你会来,麦格教授。只见从黑暗中走出一只猫,渐渐的,那只猫变成了一位成熟.高端的女人,没错这位老人就是传说中的邓布...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读后感200字

下面是阅读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读后感200字,欢迎大家阅读。更多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读后感200字请关注阅读网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读后感栏目。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读后感200字【一】 查理是幸运的,但奇迹的发生不完全是因为幸运,而是因为查理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应该学习查理,学习他的懂事...

绿山墙的安妮读后感200字

绿山墙的安妮读后感200字 最近,我读了一本名叫《绿山墙的安妮》的书,它来自加拿大那美丽的爱德华王子岛,由露西·蒙哥马利——加拿大著名女作家撰写而成,让我在故事的主人公安妮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绿山墙农舍的兄妹马修和马瑞拉决定领养一个男孩帮着做农活。结果阴差阳错, 11岁的小女孩安妮被送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