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的一座仓房

阅览973 作者:天天故事 来源:楚普阅读网 发布于
字数928 阅读时长:大约 2 分钟 ☑

旧时的友谊冷却了,一度亲亲密密,此时的关系却十分紧张,我的自尊心又不允许我拿起电话机。

一天,我拜访了另一位朋友,他长期担任外交公使和参赞。我们坐在书房里———四周有上千本书———开始侃起了大山。我们谈得很深很广,扯到了现代小型计算机,还聊到了贝多芬苦难的一生。

最后话题转到了友谊,讲到了当今的友谊如何只是昙花一现。作为一例,我提到了自己的经历。我的朋友说:“友谊是个神秘的东西。有些会天长地久,有些则四分五裂。”

我的朋友凝视着窗外林木茂盛的佛蒙特丘陵,指着临近的一家农场说:“那儿曾经有一座大仓房。”在一幢红构架房屋的近旁正是那个大建筑的基脚。

“那仓房可能是19世纪70年代建造的,坚实牢固。但是,像此地的许多其他建筑一样,它倒塌了,因为人们都跑到富饶的中西部去了,没有人照管仓房。当时的房顶急需维修,雨水已经透过屋檐,顺着内部的梁柱往下淋。”

一天,一场大风刮来了,整个仓房在风暴中颤抖。“当时,你会听到那种噼啪声:开始像旧船板一样嘎吱嘎吱地响,接着是一连串猛烈的噼里啪啦声,最后一阵巨大的轰鸣,顿时仓房变成了一堆碎木片。”

“风暴过后,我去看了看那些古老而漂亮的栎木,一个个仍然坚实如初。我问农场主到底是怎么回事。他说,他估计是雨水聚积在结合处的榫眼里,一旦榫头烂了,巨大的横梁便无法连接在一起了。”

我们俩凝视着那座仓房坐落处的山丘,现在的仓房只剩下了地下室坑洞和边缘处的丁香灌木。

我的朋友说,这件事他琢磨了很久,最后渐渐领悟到,建造仓房与建立友谊之间有着某些相似之处:无论你有多么强大,无论你的造诣如何卓然,但在同别人的关系中,你才具有持久意义。

“要使自己的生命成为坚固的结构,既服务于他人,又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他说,“你得记住,力量再大也不能恒久,除非仰仗他人的联合支持。孤行己见,势必会栽跟头的。”

“友谊关系需要呵护,”他补充说,“像那仓房的房顶一样。未复的信件,未道的谢意,损害了的信任,未解决的争端———所有这些正像雨水渗入了榫眼一样,削弱了横梁之间的连接。”

我的朋友摇着头:“那本来是座上好的仓房。即使维修也花费不了什么。可现在,再也重建不起了。”

下半晌,我起身告辞。“你难道不想借我的电话机用一用吗?”他问。

“哦,”我说,“想,非常想。”

➥ 本文由(墨韵)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寻魂之终点

汪汪汪,那只狗突然对着草丛大吠,云凡应声谨慎的看向不停摇晃的草丛,手中的剑也不由握紧几分。 草丛停止了摇晃,云凡小心翼翼地接近草丛,想探个究竟。 突然,草丛中飞扑出只老虎,云凡连忙举剑向前刺去。照常理,飞扑在空中的老虎,必中这一剑。但老虎在空中翻滚一下身体,就迅速的掉落下地,一个闪身掠过云凡。...

杀意剑鞘

古时候有一位大将军,他所向披靡,在当初他是一个流浪的剑客,任何一个国家都希望得到他让他帮助自己一统天下,可是他并不喜欢打打杀杀,所以他选择了隐居,不过好景不长,他的平静生活在他的老婆被人暗杀之后就破灭了,那天他正在树林里面修习武功,在他回到家中的时候他看见他曾经的仇人正在他家里面跑出来...

口述:老爸老妈双双出轨,女朋友嫌我家庭复杂拒绝同居

拒绝同居,这是借口吧。真的担心,司徒莎向我提出分手。这都什么世界?老爸老妈加起来都一百岁的,两人还玩出轨!是不是,成年人就可以肆无忌惮?他们有没有想过,晚辈有多么难堪。连带,我的幸福也受到影响。如果道听途说也就罢了,我亲眼看见的! 那天,所谓的光棍节。我与司徒莎烛光晚餐。竟然看到了老妈...

村夫,你媳妇叫你回家吃饭系列

很多无独有偶的东西也许就是在你一转眼的时间碰见的,即便千百轮回刻意遇见的几率也不大。我不清楚我是不是在合适的时间里遇见了你,我也不清楚我是不是在合适的机缘下看见了你。只是最终想知道以后你会说:“遇见你是我最大的幸福。”再也许—没有什么在也许,一句足矣。你就像是那怜悯我的上苍送与我的最珍贵的礼物...

不远千里的故事

不远千里的故事 “不远千里”这则成语又称“不远千里而来”,表示不以千里为远来到某地,比喻不畏路途遥远。 这个成语来源于《孟子.梁惠王上》,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梁惠王见了孟子,热情地说:“先生,您不以千里为远来到我们魏国,一定是给我的国家带来利益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