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最好的地方

阅览1674 作者:佚名 来源:文学网 发布于
字数1255 阅读时长:大约 3 分钟 ☑

母亲总说,这世上最好的地方就是家。

我不这么想。

最早的时候,我的家在大院中,里外两间的平房里。我记得小院里的槐花香,记得在大树下跳皮筋时唱的儿歌,记得母亲在公用的自来水龙头下洗一大盆的衣服,父亲在家门前的空地上刨木板做家具。

那时候我对家的理解就是院儿里那间挂着竹帘的小屋。

院子里的房子都是相同的结构,惟一不同的是各家挂在门口的竹帘。父亲把买来的竹帘细细打磨光滑,以免扎着人;母亲用旧的格子布将竹帘的边包上,既好看又耐用。

父亲是那种闲不住的人,就那两间小平房,也被他动着脑筋规划过。家具都是比照屋的尺寸做的,我实在不知道父亲如何有这样的手艺,只是觉得天底下没有他做不了的事儿。原先屋里的地上铺着砖,父亲弄了水泥来,将地抹了一遍。那在全院是独一无二的,那个夏天里,我最得意的事就是在地上铺了席子,摆上跳棋,然后请同伴来玩,并让他们参观我带著书架的小床。

我一直认为我的家是全院最好的家,直到有一天,我去了同学住在高楼里的家。

当我站在阳台上看着都市的车水马龙,看着远处暗红的云彩和一点点落下去的夕阳,突然觉得我的家和这里相比实在算不了什么,我的愿望不再是躺在水泥地上看小说,而是在高楼的阳台上支一张椅子,看风景。

这样怀想了许久,我的家就真的到了高楼上。

楼房建造的那段日子,只要一有时间,我就跑去看,然后想着阳台的位置和摆一把什么样的椅子在阳台上。在家搬进高楼的那天,我几乎在阳台上站了一下午。我不仅有了可以看夕阳的阳台,还有了一间自己的小屋。

家真的不一样了。

母亲不用去公用的水龙头下用手洗衣服,我也不用去院里看公共电视,父亲算计的是给家具配什么样的壁灯而不是做多长的一张床正好够放。当我坐在阳台的藤椅上,悠然自得地看着楼下的人群和远远的树影时,觉得再也没有比家更好的地方了。

初夏的黄昏,风轻轻吹着,天气好极了,能见着远远的一抹青山。

那一抹青山让我产生了无穷无尽的幻想。那应该是秦岭的一点影子吧,山这边的景色我知道,山那边呢,是什么模样?

由此而来,想像也一天一天地扩大,这种不着边际的幻想终于使得我离开家去了他乡,因为我重新觉得有比家更好的地方。

我在江南江北穿行了几年之后,找到一个停留的地方,开始自己的生活。与我的家,我的父母完全不同的生活。

我挑选明快的装饰布,让屋里的色调一致,而不是像母亲那样计算哪一种布做窗帘更耐用或是哪一种床单的价格更实惠;我打掉卧室的墙让客厅适应我喜欢的家具,而不是比照屋子的大小买家具;我找小时工做家务;我甚至不做饭,而是今天肯德基明天麦当劳。我按照自己的想像构建着自己的生活和幸福。

突然有一天,当我在西餐桌上舞刀弄叉对付意大利通心粉的时候,猛地记起父亲说的一句话:还是自家的手擀面好吃。母亲的笑和家的影子就在不知不觉中到了眼前。

隔着电话线,听母亲的乡音。北方的冬日,阴着天,风很冷。母亲在问:过年回家吗?

冬天的晚上,我回到了家乡的城市。车晚点了,当我远远地看到家时,长长地舒了口气。天黑了,楼道里的灯都熄了,走到家的那层时,却见那盏灯亮着。猛然间明白,我只是飘在天上的风筝,线牵在家的手里。

➥ 本文由(风吟)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抗日英雄王甲本的故事

王甲本,(1901—1944)字立基,云南省曲靖富源县人,国民革命军第七十九军中将军长。青年时立志从军报国,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第十四期,他学习刻苦认真,在军事方面颇显才华。毕业于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第三期。 抗战爆发后,王甲本从“淞沪会战”后到南京保卫战、台儿庄战役、长沙会战乃至1944年的长衡会战...

树上的那只鸟

夜晚,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在院子里散步。儿子已大学毕业,在外地工作,好不容易回一趟家。 父子俩坐在一棵大树下,父亲指着树枝上一只鸟问:“儿子,那是什么?” “一只乌鸦。” “是什么?”父亲的耳朵近来有点背了。 “一只乌鸦。”儿子回答的声音比第一次大,他以为父亲刚才没听清楚。 “你说什么?”父亲又问道。...

缺少你,纽约变得平庸

一天天黑后,我开着车拉着艾未未从长岛出发,沿着495号公路一头扎向百十公里以外的曼哈顿。那段时间,我最愉快的事情就是在拍戏的间歇叫上艾未未,开着车到处乱窜。只要有艾未未在身边,去布鲁克林黑人区我都不怕。 我不懂英语,刚开始时也不认识路,所以老问坐在旁边的艾未未。他有时烦了,就不好好指路...

三片蛇叶

三片蛇叶 从前有个穷人,穷得连自己的儿子都养不活。儿子便对他说:“好爸爸,我们现在的日子过得太糟了,而我又是你的一个负担。我现在想离开家,看能不能挣到饭吃。” 父亲祝福了他,然后悲痛欲绝地送他出了家门。这时候,一个强大帝国的国王正和人打仗,于是他便参加了国王的部队,上前线去打仗...

包拯巧捉赵衙内

包拯(999-1062),字希仁,汉族,北宋庐州(今合肥)人,天圣进士。累迁监察御史,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奉使契丹还,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幸大臣。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