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就在院门口

阅览5912 作者:天天故事 来源:阅读网 发布于
字数2438 阅读时长:大约 5 分钟 ☑

今年过生日晓晓有三大喜:一是恰逢五一,妈妈答应带她省内旅游一次;二是她今年小学毕业,要考上了重点高中,妈妈答应带她上外婆家,外婆家在北京;三是,她在学校已经是两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如今年再评上,就三连冠了,妈妈答应给她买一台电脑。

自打去年妈妈给她放了这个风以来,晓晓就精神百倍,全力以赴。盼星星盼月亮,总算盼到了今年五一节,可家里冷冰冰的没一点动静。这些日子“非典”肆虐,妈妈整日忙得连影子也看不到,说是进了隔离病区,病人隔离,连妈妈也给隔离了。晓晓快有些熬不住了。

也难怪,晓晓家是个特殊的家庭。爸爸妈妈都是市立医院的医生,一年前爸爸援外遇车祸永远留在了非洲,家里就只剩下她和妈妈两个人了。晓晓要学习,妈妈要工作,两人是两股道上跑的车,相安无事。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妈妈天天在医院加班,后来干脆连晚上也不回来了,家里的一切都是由小姨来料理的。小姨给晓晓订下的规章制度,比妈妈还要严格,连电视也不准她看,每日必须两点一线,哪儿也不准她去,晓晓实际上也如同隔离一般。虽然小姨同妈妈是双胞胎,看到小姨如同看到妈妈一样,可时间一长,她还是想妈妈。

这天,小姨下班有事回来晚了,推门进屋发现晓晓趴在桌上做作业已经睡着了,她悄悄地上前一看,竟发现晓晓的脸颊上还挂着泪珠,面前摆放着一作业本,小姨拿起一看,上面有老师的批语:

晓晓同学,你最近上课三心二意,不用心听讲,学习成绩明显下降,这样下去

会影响你一个“三好学生”的成绩的,建议家长想想办法找找原因……

作业本请家长签字。

…………

看到这时,晓晓醒了,小姨猜她肯定是为老师这批语哭鼻子了。小姨刚想责怪她,晓晓说话了:“小姨,叫妈回来吧!别加班挣钱了!我……我想我妈……”

一听这话,小姨心里一阵凄楚,帮她擦去眼角的泪水说:“晓晓,你知道你妈是干什么去了吗?”

晓晓瞪着大眼睛望着小姨沉思地点了点头。

“知道了就好!你妈不是为了加班挣钱,懂吗?那里就是她的战场,那里比什么地方都重要,进了隔离病房,一时回不来。你可不要辜负她对你的期望哟!你要考不上重点高中,当不了三好学生,对得起你妈吗?再这样下去,你妈说她就不回来了!”

晓晓认真地听着小姨说的话,眨巴眨巴着大眼睛,时而用牙齿咬着嘴唇,她领悟了小姨的意思……

这天小姨给晓晓做好饭后,忙到晚上十一点才回来,推门一看,晓晓还在灯下做作业,晓晓见小姨回来,高兴地迎了上去:“小姨,今天我接到我妈打来的电话了!”

“真的!”小姨显然也很兴奋:“你妈说什么了?”

“我妈知道我成绩不好,肯定是你告诉她的!妈生气了,要我好好读书,听老师和你的话,她说她很忙。说自己是共产党员,抗‘非典’是当前最大的政治任务,一时回不来,以后会经常打电话来问我的学习情况……”

“你是怎样回答你妈的呢?”

“我让妈妈放心,一定把成绩赶上去!保证再拿个三好学生。”

“是哦!这样你妈就可以安心工作,不一心挂两头了。”

自那以后,晓晓就盼着妈妈每天来电话,她也等在电话中给妈妈汇报自己的学习进展。看到晓晓的学习成绩又上去了,妈妈每次都要在电话里表扬和鼓励她。

功夫不负有心人,晓晓终于获得了“三好学生”三连冠的光荣称号,而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市重点中学。

这天,晓晓把这喜悦的消息在电话中告诉了妈妈,让妈妈放心,女儿会等着她凯旋归来。

可一直没有回来的妈妈让晓晓是非常耽心,渐渐懂事的她知道当前流行的“非典”是个什么病。这天傍晚,她突然变得焦虑不安起来,抓起电话机翻出了来电显示,找出了妈妈打来的电话号码,她试着往回拨号,嘟……嘟……通了,终于通了,晓晓高兴地问道:“请问这是市立医院隔离病房吗?”

“什么市立医院?我这是科研所……”

“什么?科研所?”晓晓以为自己拨错了号,又查了一遍,再拨,还是这种回答。咦!奇怪了?她想想不对,小姨前不久不是调进了科研所吗?电话是从她那儿打来,难道……难道每天妈妈打来的电话是小姨所为?再说,平时晓晓对妈和小姨的声音就难以辨认,别说是电话中……晓晓不敢再往下想了,她彻底忘记了小姨交待的“非典”时期不准去医院的嘱咐,立即从抽屉里拿出了一个口罩,趁小姨还没回来,急匆匆地赶紧出门,朝医院方向跑去……

跑着跑着,也不知自己跑了多长时间,突然,晓晓的脚好像被什么绊住了,凝固了,她怎么也跑不动了。原来,她已经跑到了市立医院门口,而且,就在这大门口,她已经看到妈妈了……不错,是她!正是她____带着慈祥含着微笑的妈妈,站立在院门口的花坛之中……

“妈……妈妈……”晓晓不顾一切地扑了上去,挥泪抱住了妈妈……

可此时的妈妈不能言语了,她将永远站立在她工作过的地方,站立在这医院门口,给所有走进医院的人们抱以微笑……

原来,自该市发现第一个“非典”病人以来,晓晓她妈就第一个报名上了前线,进了隔离病房。无论任何时候都是她走在最前面,她说:“我是护士长,我是党员,我不去,谁去?”岂料,在一次与一危重病人插管的零距离接触中,她不幸感染了SARS病毒,而且迅速发病,病情日益加重,经医院多方抢救无效,病魔还是夺去了她的生命。临终前,她向组织提出了门一个小小要求:暂时不要把她的死告诉给她女儿晓晓,她还小,怕她抗不住,而影响她的学习成绩。于是,小姨一直给她实行的是隔离、封锁……

也不知是晚上几点钟了,晓晓抱着妈妈说了好久好久的话,这一刻间,她仿佛长大了许多许多……

晓晓回家了,她知道家里有人在等她。她也不知自己是如何走回来的。

小姨一直在家里焦急地等她,见她进来了,马上迎了上去,刚想责怪她不该出去,可见她神色不大对头,便轻声问道:“晓晓,这么晚,你去了哪?”

晓晓平静地说:“我去了医院找妈妈。”

“你去了医院?”小姨大吃一惊,脸色骤变,转口又问:“找到妈妈了吗?”

“找到了,妈妈就在院门口……”

听到这,看着晓晓的动态,小姨潸然泪下,她想到了医院门口她妈的那尊塑像,猛上前一把搂住了她:“晓晓,小姨对不住你……”两人再也抑制不住地抱头痛哭……

许久许久,晓晓擦干眼泪说道:“小姨,长大了我也当医生,去接妈妈的班。”

“为什么?”

“妈妈就在院门口……”

➥ 本文由(月影)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我比别人更在乎

15岁那年,他参加了全市组织的乒乓球比赛。不大的体育馆座无虚席。然而,他发挥得并不好。许多很有把握的球,他都没有打好。比赛结束后,观众散去了,其他队员也散去了,只有他坐在长凳上黯然神伤。他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本无打球的天分,却错走到了这条路上。 他不知道一个人在体育馆呆坐了多长时间。他觉得有些饿了...

不辨菽麦的故事

不辨菽麦的故事 【解释】:菽:豆子。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麦子。形容愚笨无知。后形容缺乏实际生产知识。 【成语故事】: 这句成语见于《左传·成公十八年》:“周子有兄而无慧,不能辨菽麦。” 公元573年周历正月初五,晋国的栾书、中行偃派程滑杀死了晋厉公,葬在翼地的东门外边。随后...

哥哥,下一辈子我要做你的新娘

老矿工死了,留下了一对孩子,一男一女,男孩八岁,女孩儿五岁,都不是他亲生的,是他收养的孩子,男孩儿在前,女孩儿在后。 老矿工死于塌方事故,但他在的煤矿是黑矿,这样的事情只能算他倒霉,那个年代塌方死个把几个人,跟感冒发烧一般寻常,他的离去让两个孩子失去了唯一的依靠。 男孩儿为兄,叫李自强...

不因人热的故事

不因人热的故事 【解释】:因:依靠。汉时梁鸿不趁他人热灶烧火煮饭。比喻为人孤僻高傲。也比喻不依赖别人。 【成语故事】: “不因人热”这则成语的意思是用来比喻性情孤傲,不仰仗别人的权势。 这个成语来源于《东观汉记.梁鸿传》,鸿曰:“童子鸿不因人热者也。”灭灶更燃火。 东汉时,有个爱读书的人,名叫梁鸿...

伊丽莎白女王美丽的之迷

英国的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她那高贵的穿着、优雅的微笑,尤其是女王美丽的外形更引起人们的注目,成为女性们的羡慕焦点。能维持不变的美丽,展现所谓黄金时代魅力的女性。今天给大家分享这个故事。 自我管理生活 伊丽莎白女王在三五年内,共访问了一百个以上的国家,其足迹遍布将近30万公里,相当于地球往返于月球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