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八大山人的故居》屠岸

阅览1660 作者:佚名 来源:楚普阅读网 发布于
字数2356 阅读时长:大约 5 分钟 ☑

访八大山人的故居

屠岸

我小时候,见到母亲常常临摹的国画中,有一幅八大山人的石头。有人说那里赝品,母亲却不管,说即使是冒充的,那画本身也还是好的,却有八大山人的风格。由于母亲的缘故,我对八大山人产生了钦慕之情。但对这位画家的生平,却不甚了了。那幅不知是赝品还是真迹的八大山人的画,也在抗战期间毁于日军的炮火之中了。谁知过了四十多年,在母亲去世多年之后,我却有机会访问了八大山人的故居。

那是一个阳光明朗的秋日,我和几个同志由于偶然的机会,来到了南昌市南郊的青云谱。这里是八大山人的故居。门前有绿水环绕,那是一片池塘,又象一个小湖。一个农家小女孩,在水边晾晒稻谷。我们走过水上的石桥,到了门前。门上署“青云谱”三字,但门紧闭着。我们叩开侧门,进入了庭院。

庭院内,小径曲折,花木清幽。迎面扑来一阵浓香,仿佛芬芳的液体在向四处流溢。那是香水月季,正盛开。忽而又飘来一阵带有甜味的清香,那是木樨花,尽管只有一点余韵了,却还是那样缕缕不绝。曲径旁,一株老桂似在点头迎接我们。接待我们的吴同志说,这株桂树已是八百多岁的高龄了。这时,张九龄的一句诗:“桂华秋皎洁”浮上了我的脑际。

青云谱,原名梅仙祠,建于西汉,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唐贞观时改名太已观。八大山人隐居的这里时,更名曰青云圃,有自耕自食之意。清乾隆时,有个状元,改其名曰云青云谱,意为有谱可查。这名称也就沿用下来了。然而我觉得,还是青云圃好。

八大山人本名朱耷,生于一六二六年,死于一七O年,活了八十一岁。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宁献王朱权的第九代后裔。朱权封藩在南昌,因而朱耷也称南昌人。一六四四年明亡时,朱耷十八岁。他对清朝的统治强烈不满,有反清复明的想。他改了名字,做了和尚,又做道士,终身不仕清朝。他成了明末清初的著名画家,诗、书、画三者均有很高的成就。擅长花鸟山水,而以花鸟成就为最高。书法用秃笔,有其特有的风格。他的诗,已搜集到一百多首,但有不少诗内容隐晦,不大好懂。我们见到他的一张牡丹孔雀图片。这幅画上,除了石壁、竹叶、牡丹外,突出地画了两只拖着花翎子尾巴毛是三根。原来,清朝的大官们,帽子后面都拖着皇帝戴的“花翎子”,以标志官员等级,戴到三翎,就是最高的等级。而那块站不稳的、很快就要倒下的石头,则是象征清朝的政权,画上还题诗一首:“也雀名花雨竹屏,竹梢半墨生成。如何了得论三耳,恰是逢春坐二更。”三耳据说是暗示奴才听主子吩咐时耳朵特别尖,象比常人多一只耳朵。当时大臣们每晨上朝强烈地讽刺了清朝的奴才和清朝的政权。

我们又到一展室中,欣赏了八大山人的许多幅真迹。我对画上签名“八大山人”四字的写法特别感到兴趣。他把这四个字写得十分奇特,看上去有的象“哭之”二字,有的象“笑之”。他为什么这样写呢?我想,大概是哭明一代的覆亡,笑腼颜世故的奴才们之可耻吧。八大山人有个弟弟叫牛石慧,也是个画家,而他的签名“牛石慧”三字写得更奇特,仔细看去,竟是“生不拜君”四个字。兄弟俩这样签名,显然是有意为之。他们不愿向清朝的君主叩头,不愿“低眉折腰事权贵”,骨头还是硬的。

硬骨头,或者叫做骨气,这个东西,有人认为可贵,有人认为呒啥意思。你不待奉清朝,不过是怀念明朝而已,两者都是封建皇朝嘛!遗民,或者新贵,有什么本质的不同?然而我觉得,朱耷虽然是皇族后裔,但能保持一点民族气节,还是可爱的。他的反抗虽然是消极的。但毕竟是一种反抗。他宁肯把他的画赠给贫僧寒土,却坚决拒绝用它去向达官贵人献媚邀宠。他的画中透露出一种桀鳌不驯的性格,愤世嫉俗的情态,“冷眼向洋看世界”的风度,这些,在他那个时代,还是难能可贵的。我们今天是处在社会主义时代,与旧社会有着本质的不同。但是这种坚持正义的硬骨头精神,也还是需要的。我们看到,就在我们的时代,那种“没骨花卉”并没有绝迹。在林彪、“四人帮”肆虐的十年间,我们看过各种人物的登台表演。有人的面孔一天可以变三变;有人的骨头是棉花做的;有人不仅骨头轻,而且心肠黑。他们为了钻营拍马,捞权夺利,可以诬陷发迹,告密升宫,卖友求荣……对那些出卖自己的灵魂爬上高位的人,拿八大山人的画给他看,也许他会冒充风雅,但他是根本看不懂的。

青云谱是个芬芳、清静、高洁的所在。李白诗有云:“猎客张兔置,不能挂龙虎,所以青云人,高歌在岩户。”(《送韩准裴政孔巢父还山》)朱耷可算是“青云人”,青云谱可算是“岩户”了。这个“青云”可是不同于薛宝钗絮词“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中的“青云”呵!

时候不早了,我们不得不告别青云谱。出得门来,又见到晾在水边的庄稼。那农家女孩不见了,但一大片黄灿灿的稻谷,依然开在日光下曝晒着,发出一阵阵香味来。忽然又闻到从墙内逸出的几丝若有若无的木樨花香,一会儿,这花香和稻香就溶和在一起了。

归途中,酝酿了几个句子。回到旅舍,在台灯下,写成了这样一首诗:

八大山人有故居,青云圃挽碧莲湖。叩环只待樨迎客,问径欣逢花结庐。劲节仲昆留浪迹,佯狂哭笑入浮图。一生三绝诗书画,笔落人惊硬骨殊。

作者简介:屠岸,文学翻译家、作家。原名蒋壁厚。生于1923年。江苏省常州市人。在上海交通大学铁道管理系学习时,即对文学有浓厚的兴趣,曾与朋友合办油印诗刊《野火》。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这年,开始写作并翻译外国诗歌。1949年,在上海市文艺处从事戏曲改革工作。1950年至1951年,任华东《戏曲报》编辑,翻译出版了《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诗歌工作者在苏联》。1956年至1962年任《戏剧报》常务编委兼编辑部主任。1956年参加中国作家协会和中国戏剧家协会。翻译出版了南斯拉夫名居《大臣夫人》。1963年以后任剧协研究室副主任。1973年以后,任人民文学出版社党委委员,现代文学编辑室副主任、主任。除出版的翻译作品外,还发表许多篇诗歌、杂文和文艺评论。

➥ 本文由(梦旅)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来不及的等待只是一场梦

来得及挽留的只是一种无可奈何, 来不及等待的却是一场荒唐了的梦。 ——题记。 捱过了风雨的侵蚀却望不见你我的天荒地老,发花已落了肩膀,风光了一生却又渴盼不了相思你的欲望。 他的一生,已经描绘了太多认真,却有着一副山水人家引起了他,却又是为了她再葬送了一支纯白的梅花。 他没有惹过风沙...

婚姻是条呼吸的鱼

婚姻是条呼吸的鱼 起初,他们的爱情可谓是天作之合完美之作。经历了一见钟情的相识,花前月下的相恋,山盟海誓的热恋,最后伴着婚礼进行曲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就这样婚姻长跑经历了10年之久...... “这样的日子一天也过不下去了,只有离婚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小雅泪流满面哭诉着...

四月,把相思寄去远方

我把对你的相思,托四月的清风寄给远方的你,愿你一切安好! ----------题记 四月,是春的尾巴,我的笔一直颓废在这个春天里,不曾落下心仪的一笔,没有深情款款,没有含情脉脉,更没有能认真欣赏那漫山遍野的花红柳绿。就这样,春天在我的世界,悄悄的来了,吹醒了沉睡的草儿,又悄悄的走了,没有带走一切...

做一头大象

一直对活泼灵动的野生动物情有独钟,每当看到茫茫苍苍的非洲大草原上,成群结队的角马、驯鹿为寻找栖息地而进行声势浩荡的迁徙;每当看到千千万万的海洋鱼类,为繁衍后代在江海间历尽艰难险阻的洄游;每当看到动物们为了获取生存空间,演绎的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悲壮故事,都会感到热血沸腾,荡气回肠...

描写夕阳的美文摘抄

描写夕阳的美文摘抄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世间的一切总是变化的太快,快得让我们来不及反应。时光长河在历史的谷底里静静地流淌,在时光的洗涤下,原本的小河成了现在的长江,原本无忧的心成了现在的尘埃满满,沉重不堪。 回想起在草长莺飞的四月里,柳条轻轻地弹拨着春天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