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乡愁

阅览893 作者:佚名 来源:美文网 发布于
字数833 阅读时长:大约 2 分钟 ☑

回故乡的时候,我的心就异常地平静了。我知道,我是在走回我的童年。童年的目光是纯净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那么可人。我置身故乡,觉得大地正在浮升,黄色的山土正逐渐高过我的目光,我仿佛还是稚童,心无阻碍地行走在大地上。童年是如此热切地贴近我的心怀,一瞬间,我把中年的我当成了漫山遍野疯跑的孩童。

后来我到江浙一带游玩。车过上海之后,高楼渐隐,霓虹渐灭,在微微晨曦中两旁现出连绵的群山。那是在初秋,天气出奇地好,凉爽的风让疲惫的我心神一振。我向车窗外望去,粗大的松树和杉树一一显现,又一一遁去,远处是寂静的大山和无语的天空。我突然想起了有桥有水的村庄。我在沿途的凝望中,在陌生的山水中,窥出了故乡的身影。我不是个多愁善感的人,但那一处处风景,却触痛了我内心深处的情愫,在那天早晨突然唤醒了心中那个叫做乡愁的东西。

乡愁。我在心里轻轻地叫了一声。

但我不敢对人说乡愁。

我知道乡愁有多重。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我们村里回来了一位老兵,他来自台湾。我们几个孩童去看,那个离家四十多年的老兵已是白发苍苍的老头,酒席间喝酒,谈到情深处,潸然泪下。我第一次看到大男人流泪,流得不成样子。那个老兵在村里转了几天,走了。此后来过几封信,最后一封信的内容我们村人都清楚:老兵走了,走前想念家乡,哭了。

上高中的时候,我读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一下想起了那个流泪的老兵,也想起了多日未见的家人,乡愁第一次闯进了我的心里。

几年后,我在讲台上给学生讲余光中先生的《乡愁》,学生青葱的脸上丝毫没有乡愁的影子。我明白,乡愁离他们太远。优裕的物质生活,迅捷的信息传递,便捷的交通工具,现代人的乡愁早被现代文明摧枯拉朽,遑论少不更事的少年。

但我固执地认为,乡愁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逐渐蔓延开来,它让长大的人们逐渐走回故乡,走回童年,走回本真。人们在顽强地向前奔跑的时候,在获得越来越多的物质利益的时候,总会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想起自己的诞生地,想起自己成长的轨迹,一种灵魂的皈依感会油然而生。乡愁,这时就弥漫开来。

➥ 本文由(影子)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曾经有那么一段情

是在不经意的时候,回眸远眺,看着一路走来时的脚步,有苦,有甜,有笑,有泪。在走走停停之后,放慢了匆忙的脚步,感受那一路走来的弥足珍贵,回头的时候,终于发现,在人生的拐角处,逗留了一份情,这份情,曾温暖了生命! ——题记 有一段情,温暖过生命慵懒的午后,捧一杯咖啡,氤氲的热气中,带着些许的暧昧。于是...

对你的告白

说好做一个坚强的人,关于喜欢你的故事只允许自己知道,只允许自己在深夜默默的思念你,可以毅力没能控制住大脑,还是在大脑短路的时候j给你写下了那封告白信,更不知是哪里来的勇气更将这封邮件发给你了,本以为这封邮件会石沉大海,不曾想到会收到你的回复。你的回复基本上等于群发邮件的内容,客气的寒暄,客气的拒绝...

时光已遥远,人事变迁移

一、花开秋来,清风赠我一场空欢喜 凉风不顾归尘仆仆的行者零落了世间所有的风华,我在天涯征程之外寻寻觅觅那一树的花开,冷香随着秋风袭卷了草木荣枯的来去归途。我还未曾看尽花开的璀璨,归雁的行列已悄然来临。你说荣枯有定,命运矣然,可一切随缘竟少了些许前世今生的纠缠。 残破的花魂,铺落在越古至今的那架古琴上...

两座城

我们是这个以空间扩展的城市的主人,这话大概不错;殊不知,它还是个沿着历史走来的城市,这往往被我们忽略。 透过汽车的挡风玻璃,我在感觉这座小城的街道以今天的方式急匆匆流动着,一条主街道就显示了它的繁华。车流从每天天一擦亮就开始了,接着就是人潮涌动,在店铺前闪现着张张不断变换的面孔。小城像上紧发条的钟表...

《游南三联岛》周立波

游南三联岛 周立波 不久以前,在一个温暖的日子里,我们游历了南三联岛。 岛在湛江东面的近海,上午九时,从广州湾的旧码头搭上登陆艇,我们坐在甲板。海里有风,略带凉意。一望深蓝的水面,有几只木船,扬起黄褐色风篷,悠然地无声地移动。对面靠左,在目力能及的地方,依稀显露的黑沉沉的一线,就是我们要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