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沃土涵养文化自信

阅览4347 作者:石宪平 来源:美文网 发布于
字数2564 阅读时长:大约 5 分钟 ☑

中华民族能够在顺境中从容淡定、在逆境中奋进崛起,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持久涵养。特别是贯穿其中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正是有了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才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保持自己、吸纳外来,形成了独具特色、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中华文明是勤劳和智慧的中国人民世世代代不懈奋斗创造的,是人类历史上独树一帜的灿烂文明。中华文明因文化而灿烂,中华文化因文明而自信。坚定文化自信必须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积蓄强大精神动力。

从中华文化中汲取营养

中华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内核,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坚定文化自信的根基。在绵延不断的5000多年历史中,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在弘扬中华美德中孕育文化基因。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中华文化以伦理为核心,崇奉“仁爱”道德规范、倡导仁义礼智信、追求修齐治平的道德修养和人生境界。这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其中蕴含着中华传统美德,孕育着向上向善的力量。向上,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道德精神;向善,就是“朝闻道,夕死可矣”“厚德载物”“民胞物与”的道德境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必须在传习教化、修身修为中形成基本的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只有整个中华民族讴歌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积极向上、惟善惟是、从善如流,才能形成“向上”“向善”的宏大力量,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铸就善德惟馨的崇德丰碑,增强中华文化的自信心。

在诵读中华经典中积淀文化底蕴。中华经典是中华文明皇冠上的璀璨明珠,涵养了中华文化不尽不竭的精神源泉。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文化都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思想之先声,成为时代前进的号角。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毛泽东的“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生动记载了中华民族不同时期奋斗的历史进程。自古以来的中华经典无一不是智慧的深泉、文化的航标、思想的峰峦,成为文化百花园中最为葳蕤芬芳的一枝,化作人文精神的“基因图”、思想道德的“定盘星”、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滋养着中华民族的心灵,在诵读中华经典中展示应有的文化自信。

在挖掘中华精髓中提升文化价值。中华文化在不同时代焕发出不同的光彩,不同时代所凝练出不同的时代精神,这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所在。精髓需要用心挖掘、潜心研究、专心探寻,挖掘得越深、研究得越精、探寻得越真,越能显示其应有的魅力和价值。从《汉书》中挖掘出的“实事求是”,经过改造确立为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从《礼记》中挖掘出的“小康”,经过提炼升华为我们党的奋斗目标;从《周易》中挖掘出的“与时俱进”,经过阐释引申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等等,这些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源泉。

从时代发展中把准脉搏

时代在前进,文化在延续。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迫切需要坚定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不断用中华文明奠基、中华文化滋养,激发中华民族的自信心。

“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中华文明之所以有极强的生命力,与古圣先贤创造的汉字、发明的文言文这个标准化书写工具紧密相连,承载着中华文化生生不息、代代相传,成为推动历史发展的不竭动力。半部《论语》治天下,道出了儒家思想在治理国家中的统领作用;一部《秦律》彰显秦始皇一统天下的气势,构建了封建行政体系;诸子百家争鸣催生出六家学派,成为中华文明推陈出新的源头活水。事物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当今的社会实践和人们的思想观念、外部环境都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不能食古不化、刻舟求剑。传承中华文明,让传统文化焕发青春活力,就要大力实施中华文化精品工程,坚持有鉴别地对待、有扬弃地继承,善于从中华文化资源宝库中提炼题材、获取灵感、汲取养分,创新表达方式,努力推出底蕴深厚、涵育人心的优秀作品。

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决定着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是人们思想上精神上的灵魂旗帜。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价值观自信,是对中华文化价值追求的坚定信心和信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自立于世的“文化名片”,深深烙上中华文化的精神印记,鲜活而具体地诠释着“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坚定文化自信,应注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注重深化细化转化,通过法律法规、乡规民约等创新,消除低俗、媚俗、庸俗的不良文化影响,向社会传导正确的价值取向,维护主流价值和公序良俗。

从引领世界潮流中包容互鉴

中华文明不仅对中国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而且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世界万物万事总是千差万别、异彩纷呈的,世界文明也是这样,应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在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中增强文化自信。

打造文化交流开放平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中华文明胸襟博大、海纳百川,因兼收并蓄而丰富多彩,因博采众长而经久不衰。中华文明历来注重学习其他文明的成果,西汉张骞两度出使西域、唐玄奘西行取经、明代郑和七下西洋等,中华文明兼取众长、以为己善。在日益开放的当今时代,更需要睁眼看世界,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更离不开同世界多种文明的对话和交流。积极适应当今世界文化发展新趋势,着眼于中华文化的长远发展,注重用好“一带一路”、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和孔子学院等具有中国话语权的交流平台,充分展示中华文明自信友善包容的良好形象。

探索文化交流新型模式。传播力决定影响力,话语权决定主动权。积极探索文化交流的特点和规律,深入研究中国的现实情况和国际社会的实际需要,创新传播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形成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中国话语,传播好中国声音。

完善文化交流体系机制。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日益加深的新形势,注重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建立健全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对外文化交流体系,努力发挥以文化人、以文促情、以文建信的功效。加强总体规划和统筹协调,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文化对外开放格局,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完善人文交流机制,拓展中国文化年、中国文化节、旅游年等文化品牌活动,共同推动中华文明走向世界。

➥ 本文由(墨影)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岁月不老,你亦不老

岁月不老,你亦不老 季节的转角处,静静的坐在窗前,看着深情的夏天渐渐走出自己的葱茏。缘分的天空下,曾经无法释怀的感动,依着阳光的灿烂,萦绕着温情的花香,已然了却一桩心事。 漫漫红尘中,我们都做了时光的故人,在光阴细碎的记忆里,抚摸着寂寞的文字,临水照花。与其如此,更喜欢鞠一捧夏日的香气...

《汕头与潮州》杜重远

汕头与潮州 杜重远 汕头为广东重要商埠,南通南洋,北达淞沪,商务发达,帆轮云集,由沪赴香港赴广州者必经之区,实南北交通之孔道也。 市中人口十七万许,商户八千余家,多半营出入口事业。出口之大宗首推抽纱,年达五百余万圆;次为瓷器,年达二三百万圆珠笔等。抽纱纯系女子的手细工,即棉纱或麻纱抽成种种之花纹...

做一个心中有片海的人

做一个寡言却心有一片海的人。 我素来喜欢这样的一种人生状态。寡言,并非无知,或是不合群,懂得适时沉默的人,内心往往蕴藏着日月乾坤的明朗,谈吐如兰,却优雅如书,沉默是金,更是一种睿智。 一直以来想要去看海,感受大海的波澜壮阔,体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宏远包容。其实,喜欢大海,不仅仅是为欣赏一种风景...

最美的夏天,故人碧海蓝天白云

时光的深处,红尘的渡口。我依然伫立静水一方,以字暖情,惬意平生。不叹息!流年将故事写成落花的结局;不幽怨,时光又将彼此站成两端的风景。走过蒹葭苍苍,这一场念念不忘,渐渐地从岁月指缝间悄悄溜走,转角处,你喝的茶已凉。 曾说的莫失莫忘,已在光阴的扉页上泛黄。从别以后,心一直如莲绽放,这杯茶我独自品尝...

《交河风景》杨羽仪

交河风景 杨羽仪 我原以为微暗的故城永远不会扰乱游人的感情,原以为这废弃的寺院和塔林再没人来祈祷了。它们应该宁静地伫立在旷野上,把世俗的波涛冲得一干二净。 其实不然。一位日本高髻少妇在维吾尔族导游姑娘的陪同下,来禅拜交河故城的寺院。少妇眉目清秀,眼睛楚楚动人,穿一身米黄色的和服,浓装淡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