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遗忘是人生的睿智

阅览4751 作者:章月娥 来源:文学网 发布于
字数1027 阅读时长:大约 2 分钟 ☑

在学习中,我们特别强调要有好的记忆力,但是在生活中,有时太好的记忆力反而剥夺了我们的快乐。既然不愉快的事已经发生了,再耿耿于怀也无济于事。后悔只能徒增烦恼,揪心只会带来痛苦。聪明的人总是善于汲取教训,而把过去的事情抛之脑后。不愉快的事起因有许许多多,或是冲动、或是幼稚、或是失误用过去的事折磨自己,并痛苦不堪,只是错上加错!苦了自己!

学会遗忘不愉快的事情是一种重要的保持快乐的能力,要记住快乐与痛苦是棵并蒂莲,如果我们老是盯着痛苦这一边不放,则永远也不会看到另一边的快乐!

遗忘一段失意,你会获得生命的动力。孔子周游列国,四处游说,想在意气风发的诸侯国中推行自己的理想,但他处处碰壁。智慧的孔子并没有一蹶不振,黯然神伤,他将政治上的失意像蛛丝一样轻轻抹去,淡然一笑,一个华丽的转身,又大步向前迈去。他的身后,变成了一条光芒四射的人生坦途。

遗忘一段仇恨,你就变得心胸坦荡。仇恨的种子一旦种下,你的灵魂将会丑陋不堪。你坐卧不宁,寝食难安,无时无刻不想着复仇。怒火在胸中燃烧,生命在痛苦中枯萎。朋友,请清醒一下头脑,何不将复仇的痛苦化为一朵洁白的莲花,在阳光下盛开。

遗忘一段恋情,你会得到另一种幸福。离你而去的人,难以让你珍惜。曾经的信誓旦旦,曾经的痴迷若狂,在凛冽的寒风吹来之前,在大朵大朵的雪花飘飞之际,竟变得如五光十色的泡影,转瞬间破裂。你仿佛置身于浓重的暗夜,遥望着天之一角的微弱的星光,发出痛苦的呻吟。爱情如烟,浓浓地来,淡淡地去,留不住希望的踪影。我的朋友,何不遗忘了去?

在茫茫的生命中,你的终究是你的,不是你的,又何苦强求。闲暇之际,望望天边的行云,想想大地上的流水,那不是一种美好的心境吗?

尤其对于一些退休的老人,善于遗忘,对延年益寿大有裨益。首先要遗忘年龄。人不思老,老将不至,老不老在于你的感觉,只要你心不老就会觉得永远年轻,从而达到不觉老之将至,不知所终的境界。作为老人,就是要把退休作为人生新的起跑线,这样才会越活越年轻。其次要遗忘病痛。有些老人有了一点小毛病,就觉得可能得了大病,整日郁郁寡欢。这样对健康不利。老年人对待疾病,要采取正确态度,认识到人的生老病死是一种自然规律,应坦然面对。再次要遗忘积怨。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同事之间、朋友之间既结下了难以忘却的情谊,也可能有过这样那样的不快。作为老人,忘掉曾经发生过的误会和不愉快,更有益于身心健康。

愿每个人都能学会遗忘并善于遗忘,保持宽容、乐观的精神,做到身心两健,使生命之树常绿常青。

➥ 本文由(文心)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时间一直都没变,只是我们走远了

握不住的时间,在指缝间洒落,随风飘逝。沉淀心间的思念,随着血液流入指尖化为墨迹,在笺纸上描绘山长水远的牵念。若风来,将牵念锁在风里,吹向牵念中的你,在你耳边呢喃着;若雨来,将牵念绘成一丝丝情丝,铸成一把古琴,配上雨滴的旋律,为你弹奏牵念进行曲;若雪来,将牵念与雪融为一体,飘在你窗前,化在你掌心。 —...

人生的目标,在于向前,也在于拐弯

人生的目标,在于向前,也在于拐弯 人生的目标,在于向前,也在于拐弯。人生的成长,在于学习,也在于经历。人生的修养,在于顿悟,也在于静修。人生的态度,在于进取,也在于知足。人生的标准,在于看高,也在于适合。人生的幸福,在于得到,也在于放下。人生的质量,在于内容,也在于积淀。人生的密诀,在别人身上...

我们渴望自由,而真正的自由是心灵的自由

我本不是世俗的人,却不得不变得世俗,来迎合这样世俗的社会。这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的无奈与不得已。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自由,而真正的自由,是不被世俗所约束,是以自律为前提的勇敢做自己,是一种不违背良知和道义的身心释放与解脱,是超然物外又身在其中的坦荡胸怀,是从正轨出发抵达心灵的自由。 一个人的自由...

彼岸守望,世世花开

作者:彼岸的守望 一世花开 也许有人并不喜欢它,它是鲜血、凄凉,无望,感伤,死亡的象征。人人都对死亡恐惧,彼岸花更是开在黄泉路上的死亡之花。 可是,让我迷恋的是她那淡淡的忧伤。第一次见到她,我的灵魂便为之一颤,因为她的妖艳,她的唯美,她的传说,她的悲伤…… 此去幽冥,我愿变成一株彼岸花...

明信片和远方

明信片和远方 琴和peter相识的那一年,正好赶上公司大规模的裁员。彼时,有人风光的涉入,有人窘迫的离开,而peter,属于前者。丰硕的海外履历,让他踌躇满志。 那一年的琴25岁,和大多数刚毕业就进入职场的人一样,因为专业的限制和公司章程束缚,在温适的职场圈内安稳的呆了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