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事琐记

阅览3402 作者:之中 来源:美文网 发布于
字数2413 阅读时长:大约 5 分钟 ☑

从2014年到现在,不算过去没有正式行文只是口头酝酿讨论的时间,历时3年多,一位职工生活待遇的事情今天终于办了下来。听到消息的她在微信里一再致谢,说没想到能办得下来,过去做了许多努力都搁浅的事,今天能办下来,你一定出了不少力。她在一段语音里哭着说,听到这个消息时不敢相信,激动得一会儿哭一会儿笑的,不知道该怎么表达感激之情,真是太感谢太感谢了。我说没什么,我们就是给大家办事情的,事情能办好,是领导的关心,是经过一个时间段后有了解决问题的机遇。我只是想,在年前把你的事情了结一下,大家都能欢欢喜喜过个年。

客气话是这么说,其实办事情的难度还真如她所说,不是一般的难在政策不清情况不明,而是难在大家都心知肚明却都觉得不好办、办了怕别人攀比,还有一个情况是,当事人是位老领导的孩子,身份特别,但现在远在他乡,老领导已经逝世。这好像是个比较怪的情况,老领导家的子女是有人关照过的,可她的事情总是说着办又办不下去;别的一般人家职工的事情,倒也有人给办过。于是,她的事情就一而再、再而三地被一些领导“慎重”下来了。

慎重确实是个好词,也是在工作生活里极为需要遵循的原则之一。慎重初战,慎重行事,可以防范可能的风险,把失误降到最低。

但是慎重也能成为一个拖着不办事、能办不想办事的好借口。世上的事情没有十全十美,办事不会让所有人满意。慎重,用来权衡利弊、审时度势没什么问题,但是在明确知道这件事情办了结果是什么样--没什么风险、可能有些人议论几天,不违背政策规定、只是具体情况具体处理--的情况下仍然用慎重做挡箭牌,就有些故意了。当然,哪个领导也不承认这种故意,而是会强调或放大事情的一些负面情况—再有人这样办怎么行啊,造成影响怎么办啊,过去领导没办下去考虑的是什么呢?在没完全弄明白他们怎么考虑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再等等再看?说话的口气和缓到你没有任何理由拒绝,但谁心里都清楚:他们是不会承担责任办这件事的,他们是不想为你办这件事情的。

其实在她的事前事后,是有人办过同类事情的。可是你不能拿出来比较,因为他们不是你,你说出来,领导的话也早就等在那里的:他们啊,情况不一样吧,当时领导可能可虑到其他问题吧;还有,上边领导有安排的话,我们这一级不办也不好,你说呢?

你还能说什么呢!老一辈在位的时候不知道培植自己人,再也没有哪个上级明确为你说什么了啊!

办事当然是需要机遇的。不光是办事,做什么事都需要机遇。她的事情今天能办好,天时地利人和都凑到了一起。其一,领导换了,新领导大院里长大,比较了解老前辈,也了解老领导的家庭情况,当然也知道这位当事人。这是极为重要的。好比领导举荐人,他总得了解人吧,之所以秘书等身边人升迁得快,是有理由的。因为领导了解他们比了解其他人多得多。主动到领导那里汇报工作的人机会多,也是同样的道理。过去我的认识非常狭窄,认为只要干好工作,其他事情不需要自己做,更不用说经常到领导那里汇报了。现在知道领导的精力、视力都非常有限,他们受蒙蔽、被忽悠的可能远远高于其他可能。所以说,事情办得怎样,领导是不是了解、能不能理解、是不是在感情上有定势,非常重要。二是各方面情况都有了新变化,工作也做到位了。情况的变化就是改革正在步步推进,领导认识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看问题的角度有了新的变化、处理问题的愿望愈加主动积极,同时,作为主办机关,我也利用好多机会给领导灌输了应当解决这位同志问题的观点,这些观点很好地被领导所接受。

对那些仍然存在的阻碍,处理上是需要一定技巧的。首先,尽力做工作,把道理讲到前边。其次,充分了解阻拦解决问题者的想法理由,并跟他们多方交流,表明解决问题的决心意志,并适时把领导的看法传达出来,让他们知难而退。三是采用迂回包抄等方法,或者避其锋芒,找到突破时机,利用各种机会。目前正当过年前夕,解决遗留问题,避免老问题拖下去,让大家都过一个好年,理由正当、时机合适。

其实为她办事,是有一点“私心”的,是有一点打抱不平的。“私心”是我了解这个人的家庭,跟老领导有些交集,非常敬佩老一辈的高风亮节。曾经是军级单位常委的老领导两个女儿竟都是平常工人,没有一个被安排当干部。虽然老领导逝世了,在我看来,更需要关心他们的家庭和子女的生活。所谓抱不平,是因为在我们大单位,跟他同样的职工,退出工作岗位按一定百分比拿生活费的人有近百人,虽然她所在的单位没有实行那个政策,但其他单位要求比照办这种事情的、上边安排的、其他情况的,不乏其人。她要求办这样的待遇,有政策依据、有前人的车辙,应当不算什么事情。可是,10余年来,因为她家庭中出现变故的特别情况,提出的这个要求一直没有人正面答复。而且对于工龄20多年的职工,离岗后一分钱的生活费都不给,甚至连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都被忽略了等现象说明,她的个人权益没有得到应有尊重。明显的,曾经的领导子女,现在成了弱势。我帮她办的,就是在我们这个单位实行了10多年,按退养享受一定生活费的事情。今天领导们在呈批件上签完同意之后我们一算,她每月能在缴纳养老保险之后拿到4000多元的生活费呢!

怪不得她听到消息又哭又笑的。上班近20年离岗后10多年一点儿生活费都没有啊!

办事的依据其实就两个,一个是政策规定,一个是感情。如果你对职工群众没有感情,再好的政策也落实不下去;如果有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的情感,政策规定不完备的,可以促进完善,一时完全不能解决的问题也可以分步适当地予以处理。比如这位职工这么多年没有保险、没有生活费的情况,过去是可以解决一些的。只因大家都推诿,所以形成了一个怪圈,谁都知道这个事情不太对,但谁都不主动努力去解决。

办事的经历让我更加理解了党为什么提倡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去解决群众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的重要性。没有情感,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啊!

“人在做,天在看”

。我想天也是有眼的,不过,要有人努力去把蒙蔽天眼的尘垢和雾霾擦去,它才能心明眼亮。

2017年1月19日

➥ 本文由(文心)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关于禅心的现代散文作品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扇窗子,打开是尘世烟火,关上是云水禅心,禅如一朵花,会让生命豁然开朗.以一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简单来生活,快乐就会一路相随。下面是阅读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禅心的现代散文作品,供大家欣赏。 关于禅心的现代散文作品:煮一壶红尘,参一道禅心 在纷扰的世事中,让一曲禅音缓缓的流进自己内心...

心若沉浮,浅笑则安然

上帝喜爱心痛者的抽泣,我们诉说着自己的苦难,上帝却只当作美好的旋律倾听。 如此混乱却又如此美好,这悲痛伤心后留下的泪,这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沉默,有时比这颂歌更加动听。好过那教堂的钟鸣、好过那唱诗班的歌声、好过颂唱…… 20岁之前,被人欺负时,咬着嘴唇,没哭。熬过难关后,见到自己人,听到句软语安慰...

杨绛散文集《喝茶》

曾听人讲洋话,说西洋人喝茶,把茶叶加水煮沸,滤去茶汁,单吃茶叶,吃了咂舌道:“好是好,可惜苦些。”新近看到一本美国人做的茶考,原来这是事实。茶叶初到英国,英国人不知怎么吃法,的确吃茶叶渣子,还拌些黄油和盐,敷在面包上同吃。什么妙味,简直不敢尝试。以后他们把茶当药,治伤风,清肠胃。 不久,喝茶之风大行...

佳节伤送别

正月初二,姐姐走了。没来得及拜年,没来得及问候,她就悄然离去,岂不让人黯然销魂!欢庆时刻,伤别时分。在赶往送别车上望着迅速后退的灯笼霓虹,想象躺进棺木中的冰冷躯体与门口的花圈香火,不禁口咽冷落、心打寒颤。当沉浸在万家团圆万家灯火的喜庆日子里,忽闻又一个亲人离去的消息,其落差之大、打击之大...

杨绛散文集《遇仙记》

事情有点蹊跷,所以我得把琐碎的细节交代清楚。 我初上大学,女生宿舍还没有建好。女生也不多,住一所小洋楼,原是一位美国教授的住宅。我第一年住在楼上朝南的大房间里,四五人住一屋。第二年的下学期,我分配得一间小房间,只住两人。同屋是我中学的同班朋友,我称她淑姐。我们俩清清静静同住一屋,非常称心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