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魂魄任逍遥

阅览1045 作者:佚名 来源:阅读网 发布于
字数2646 阅读时长:大约 5 分钟 ☑

闻河南山水的瑰丽传奇已久。8月5日,打理好行囊,呼朋唤友,向太行之东南——辉县出发,此行的目的地是素有太行山水魂之称的九莲山和关山。

烟云回首九莲山

总觉得九莲的美不属于人间,所以总也找不到恰当的形容词汇来表达。

此刻,景区观光车正在蜿蜒的山路上欢快地行进。坐于车中,湿润的山风在耳畔低语,浓浓的绿色在眼前蔓延。两条V字型峡谷似两条巨龙挟山飞腾,左曰西莲峡谷,因谷的上端连接九莲台之西莲寺而得名,右曰狝猴峡谷,因谷中长年嬉戏着成群的太行狝猴而得名。山谷相傍,水映青山,满山满谷的云雾如龙盘旋,一幅“九峰捧莲”的胜景呼之欲出。身临其境,如游画中,凭空增加几分向往,物我两忘。

清初学者、古琴传人、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进士孙洤在《九莲·八首》中赞叹“烟云回首隔迷离”,曰“寂历无边方得静”。孙洤是我们保定老乡,他的祖父是明末清初理学大家孙奇逢,祖父从直隶保定府容城县迁居河南卫辉府辉县苏门山下,在辉县夏峰村讲学20余年,孙洤也游遍了九莲的山水。

九莲的静是因为美的缘故,是一种“静看美人梳妆台”,不忍惊拂的意境,就仿佛一呼一吸之间,那份美感会突然消失。所以孙诠只好叹曰“如此佳山识者谁”?也许正是这份“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缘由,才使九莲的自然之美、原始之美原滋原味地保留到今天。也所以,一向以挑剔著称的韩国游客将他们的脚步从喧闹的张家界、九寨沟,走到九莲山。他们口口相传,成群结队,像发现新的香格里拉。还有一种赶早不赶晚的急迫,就仿佛九莲山也会成为另一个消失的香格里拉。

九莲山因其九座山峰酷似九朵盛开的莲花花瓣而得名。九百九十九阶“天梯”,是徒步登顶九莲台的必经之路,欲登“天梯”,先游九莲潭,拾阶下至谷底,先绕一潭,再绕二潭、三潭……九潭潭潭相连,潭水都不大,但水色各异,或蓝、或绿、或碧青……令人啧啧称奇。据传这是九莲老母救治百姓疾苦的九色潭水,蓝潭能治皮肤病,绿潭能医不孕症,碧潭能愈眼疾……端得是如织游人皆怀虔诚之心,伴溪走径,戏水踏浪。绕潭而行,清风盈袖,爽气入怀,泉水叮当悦耳,小径十八弯,溪流千回转,别是一番情趣。

九莲山一如许多名山大川,深山藏古寺,西莲寺就坐落在云水飘扬的九莲台上,人称“小西天”。西莲寺始建于唐代,相传为东汉光武帝刘秀报九莲老母救命之恩兴建。有据可查的历史是清康熙、乾隆年间,这里已是晋冀鲁豫一带民间香火胜地,与北京的小西山齐名,称道太行南北。西莲寺虽名曰寺,却异于常制。有寺无院,以悬崖为壁,民寺同名同居本身就堪称国内一奇;至于儒释道同殿供奉,民间庙宇戴上皇家寺院才有的黄色琉璃瓦“帽子”,山门上土地爷在下、观世音倒坐在上,更是亘古难觅。

导游小李介绍,实际上,九莲山这两年红了大半个中国,更引发无数学者文人关注的还不是这些,是被称为“灵魂的叙述”的九莲山小西天“帐书”——一种长期以来不为社会所认知的独特、神秘、神奇、神圣的文字、图画和信仰。“帐书”信仰是香客敬神、祭神的一种仪式。“帐书”文字、图画出自普通香客信众之手,是“神传天授”,抑或无师自通;是原始信仰传承,抑或是故弄玄虚?或褒或贬,众说纷纭。然却有一个不争的事实,它的香客信众遍布大半个中国,整个南太行那么多寺庙,朝山进香的人数之和,都没有九莲的多。小李说,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是“帐书节”,假如你亲眼目睹香客信众“写帐”、亲身体验香客“展账”“交账”仪式、亲耳听到信众在仪式上“哭唱经”,就会觉得那么多谜团都无关紧要了,你的心灵早已得到净化、升华,灵台一片空灵,还有比这更重要的吗?

山崩地裂出“关山”

若将九莲山比作活泼俏丽的豆蔻少女,那关山则是一位横刀立马,威风八面的将军。

坐景区旅游车顺蜿蜒山路直抵山顶。下车,逍遥苑观景平台前站立。云雾中,一峰拔地而起,如擎天之柱,直入云端;又如一位身披铠甲的将军,威严傲视着整装待发的万马千军。一时间,脑海、耳畔竟是金戈铁甲、战马嘶鸣,关山,生生的给了我一个下马威。

惊愕间,导游小李介绍,关山是一座25亿年前山崩地裂形成的地质遗迹奇观。其雄深之势非泰岳可比,其峻极之形可与华岳抗衡。从平原北望,远观俨然一座巨型石拔地而起,东西横延20多公里,近观更觉气势磅礴,撼人心扉。高达250米的天柱,矗立在万仞绝壁之上;山崩形成的逍遥苑,崩塌巨石东倒西歪,犹如一群醉汉;地裂形成的一线天,长达2500米,最窄处仅20厘米。

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谋略家张良和关山有着不解之缘。张良本姓姬,六国时韩国贵族后裔,祖上三代相韩,秦始皇横扫六国统一了天下。背负着国恨家仇的张良一心图谋复国,倾散家资,策划刺杀秦始皇。公元前218年,秦始皇巡幸天下,行至原阳博浪沙。张良顾刺客用大铁锤,阻击秦始皇,惊天动地。却误中辅车,刺杀失败,张良只好向西北逃至深山,隐居在关山的一条沟里,即张良沟也就是今天的盘古河。据说汉谋臣张良在在关山隐居了三年半时间,苦读兵书、诸子百家,韬光养晦,得关山山水之灵性,集万物精华之静心智,终于厚积大成。后来辅助汉刘邦,击败西楚霸王项羽,成就了一代汉朝帝国帝成之师。孤峰山上、张良沟内与张良有关的历史文化遗址:子房宫、藏书阁、抚琴台、奕台、驸马坟……散落其间。以张良为背景的历史传说故事民间广为流传。

耳畔是娓娓道来的传说,目视一座座昂首而立的峰群,云雾蒸腾,群峰静默。这些难道都是追随张良的将士吗?齐聚于此,等待将军地再次点兵?不敢抬头目视,小心翼翼地穿行其间。拾阶而下,身侧的一株株叫不上名字的灌木、山花、野草,极平凡却很友善,不时顽皮地碰碰你的手臂,吻吻你的双足。鸟儿站立在枝桠上清脆地鸣叫,蝴蝶蜻蜓在花叶间翩翩舞蹈,触目所及皆为绿色。闭目,深吸一口气,那清新的带着露珠的花草如同一个个小小精灵,一瞬间跑进了魂魄。一时间,脑里、心里一片畅快。好久没有享受过这样的空气了,也好久没有享受这样惬意的心境了。恍然间醒悟,这还是初始让我敬畏的“将军”吗?莫非他的“静默”只是为了让我们放下内心的喧嚣和浮华,静下来倾听大自然的灵动?而我们此刻触碰到的,才是关山最具生命的魂魄?

伴随着山间的清风、虫鸣,脚步也变得越发灵快。穿石柱林、“绝境逢生”,两山壁立一线中通过“侧身峡”、“一米阳光”,过野生竹林,移步易景,正在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耳旁渐闻“哗哗”水声。水声越来越大,转过一个弯,眼前豁然开朗,红石峡谷到了。一面山谷壁立千仞,卧龙瀑布倾泻而下,分三级跌落到盘古河,河水顺势下流,三步一潭,五步一瀑。红岩碧水间,人仿佛一瞬间变小了,然后被神奇地放到了巨幅的关山山水画卷中……

➥ 本文由(云梦)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地铁里的人生

脚步声,行李箱的磨轮声,唧唧喳喳的交谈声,夹杂着呼呼的喘气声,在地铁站里汇集在一起。一股酸甜苦辣咸的味道,浑浊着一张张地铁票。焦急的人们蜂拥着走进深深的地下里,准备拼搏焦急的地铁人生。 于铿铿锵锵的轰鸣中,一列列的载客车,匆匆地驶了过来,将匆匆的过客吸进肚子,随即又匆匆地驶了过去。...

张晓枫的哲理散文赏析

张晓风是台湾女作家,笔名晓风,桑科,可叵,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1941年生,江苏铜山人,生于浙江金华。下面是阅读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张晓枫的哲理散文赏析,供大家欣赏。 张晓枫的哲理散文赏析篇一:孤意与深情 我和俞大纲老师的认识是颇为戏剧性的,那是八年以前,我去听他演讲,活动是季曼瑰老师办的...

时光如水再不见

我总是在最深的绝望里,看见最美的风景。 第一片叶子开始落下的时候,你说你要来。于是我坐在仍还开有一片蝴蝶的树下等你。 你看秋天多美,每天都有无数羽黄在我眼前飘飞。我试图把它们全部收进我的匣囊,然后等待你的归期。 当指尖触碰不到温暖时,我知道归期已尽,而你还未到。 多盼望地第一抹阳光来临时...

村头,那口老井

年华里,总有一些锁不住,却又挥之不去的忧伤:是牵挂,还是记忆? --题记 岁月如刀,刀刀催人老,老去的不单是容颜,还有记忆。 那条走了很久很久的泥路,长满荒草,孤独地沉寂着;那个生我养我的村庄,被夷为平地,种上了麦子。村头的那口井,老成了记忆。 时光,如流水般浸润你我,及每一个步履匆匆的日子。...

描述仙人掌的抒情散文

仙人掌不怕风吹雨打,不要求别人照顾,自己顽强地生存,并将美丽的花儿展现在人们的眼前,无私地奉献自己的一切。下面是阅读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描述仙人掌的抒情散文,供大家欣赏。 描述仙人掌的抒情散文:我家的仙人掌 教学科学小品文《奇妙的克隆》,看著作者用仙人掌无性繁殖为例,诠释克隆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