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仁慈的哲理散文作品

阅览1812 作者:佚名 来源:文学网 发布于
字数2884 阅读时长:大约 6 分钟 ☑

经过伤害与被伤害,才会明白疼痛与畏惧,懂得仁慈与退让。下面是阅读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有关仁慈的哲理散文作品,供大家欣赏。

有关仁慈的哲理散文作品:仁慈

漫天飞过的雪花打在玻璃上,坐在教室里,像是被囚于笼中的鸟,远远的观望着世界的喧嚣,却终究无心吵闹,无力寻找。

讲台上老师讲课正讲的认真,仿佛从未曾感受到外界的一点儿干扰。仿若这突如其来的一场雪。不,不是突如其来。它被盼了许久,是恒久等待后的终于。

一片片洁白的镂空的雕刻的雪花打着旋儿落到地上。风一吹,又扬起,周而复始的工作。不会停歇的打在那璨如星辰的眸子,不知是谁的,又或是所有人的。

总觉着雪带来的是希望,比春天葱绿的柳条,早鸣的莺燕带来的还要浓烈,撒在人们心上。我一直觉得希望就是冰凉的,融化之后便是春、是夏、是生机。

寒冷比温暖来的要快,要多。但觉得那就是希望,处在春日的暖阳之中是没有希望的,那使人懒懒的、倦怠的、满足的。

只有陷入绝境、困苦中,才有盼头。

寒冷是仁慈的,它赐予你清醒,休息和等待。等待总会带来一些你想要的。只要你有耐心,冗长的等待之后便是黎明。

有关仁慈的哲理散文作品:教育子女应先培养其仁慈心

小孩子就好比一块泥土,要把他塑成什么形状,他就成为什么形状。教育如果得法,就会成圣成贤;要是不得其法,就会成个庸碌无能的人,甚至于会变成危害社会国家的害虫!但教育子女的责任,并不能完全推到老师身上,其实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影响力,比起学校教育来得更重大。现在所要讨论的,就是家庭教育。一个完美无缺的人,至少应具备三个条件:那就是丰富的学识,高尚的道德,和健全的体格,所以健全的教育应该是智德体三育并重,然而比较言之,德育尤其重要,因为一个人如果具有完美的品德,即使学问不丰,体格不健,充其量亦不过是个庸碌无能的人而已,但如果缺乏品德,其学问越丰富,危害于社会也越大,其体魄越健,越容易欺凌弱小,故三育应以德育为重心。

谈到德育,所包括的范围甚为广大,而一切德性,皆以仁为根本,一个存心仁厚的人,对于国家必忠,对父母必孝,对子女必慈,对于朋友必信,其所作所为,皆希望有利于他人,有利于天下,至于个人的利害得失,那是在所不计的。而那些不仁的人,他们所作所为,与此正好相反!

或许有人认为,孩子们心地不仁慈,所害的别人,必不致于害到父母,如果他们的心地太善良了,一切都要为别人打算,自己吃亏,父母岂不也跟看倒霉?

这种做父母的人,真是太会计算,可惜他们没有看一看事实:杀死亲生爹娘,毒害全家,抛弃年老双亲不管,掳着太太到美国享受的新闻,不是时常见于报端吗?试问这些罪恶,究竟是仁慈的儿子干的,或是不仁的儿子干的?

一个心地仁慈的人才绝对不会奚落他的父母丶兄弟丶妻子丶儿女。试想一想:一个人如果连草木都不肯摧折,鸟兽虫蚁都不忍伤害,又怎么会危害人类?既能博爱于人类,又怎会出卖自己国家?怎会不护念乡党丶亲友?又怎会不孝顺父母不慈爱子女?

或许有人认为:不错!行仁道确能使人得其益,而自己岂不就要吃其亏,我不能叫我的儿子做这种傻事!

这种人也是太会计算了,可惜他自己没有行过仁道,所以不知行仁的乐趣,当然不能将此秘诀,传授给他的儿子,让他的儿子,也能共享这种乐趣!行仁对根机浅的人来说,那是一种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行为,是一件苦事,所以才要“勉强而行之。”如果对根器较深一点的人来说,行仁是一大乐趣,而且必得善报,所以是一件最有利的行为,所以说:“或利而行之。”至于上等根器者,他们所以行仁,并不为着利,而是为着安,所以说:“仁者,人之安宅也。”又说:“安而行之。”此种境界,只有亲自领略,不可以言传。放心去行您的仁道吧!天下的事没有一件比行仁更便宜,更舒适的。

有关仁慈的哲理散文作品:也说善良与仁慈

“过分老好,就是傻瓜。”“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许许多多的古话和民间流传的俗语,都在说着善良就要吃亏的事实。可是,善良依然是人类首先要追求和倡导的。培根说,“善良的意义就在于有利于人类。它是人类一切道德品质和精神品质中最伟大的,如果人不具备这种品质,他就无异于虫类忙忙碌碌,有害而可怜。”在我的理解中,善良会是人间的一剂良药,他能够抚平人们心灵遭受的创伤,让这个本来显得毫无意义的世界充满温馨,也让一个人短暂的一生有着心灵的慰藉。

生活中,那些柔软而善良的心灵,总是容易轻信别人,因此也就容易上当受骗。就我个人而言,我不但容易轻信别人所说出的话语,而且我还有着这样一个倾向——以为别人也和自己一样,从来都是心胸坦荡的。因此,我总是把别人想象得很好,可事实却无数次地证明,那人其实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好。即便如此,我依然始终保持着对于别人的美好愿望,从来也不曾觉得自己受骗上当了。或许,有时我也会因为他人的低劣超乎了我的想象而愤怒,可是,我的愤怒并不会将我引向与善良相悖的方向上去。我始终可爱地认为,拥有善良之心是极其美好而温暖的事情。

“人心向善,这是人性所固有的。”然而,同样的都是人,有的人心灵柔软,有的人却心肠坚硬。似乎,一些人在踩死一只蚂蚁的时候,也总是心怀慈悲和怜悯,而另外的一些人呢,如果不是他自己的牙疼得厉害,就是他的兄弟忽然死去,也并不能让他生出太多的痛苦和悲哀来。是些什么东西让人会有如此不同的心灵呢?也许有着天性的因素,可是古话却说:“人之初,性本善。”那么,导致一个人心肠坚硬的关键因素会是一个人的经历和遭遇了?分明的,我们能够清楚地感觉到,一些人的心肠是天生就要坚硬一些的。知识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思想,也能够塑造一个人的气质,可是,知识能够改变一个人的本性吗?如果知识能够改变一个人的本性,那么,是些什么样的东西促使一个人走向犯罪的呢?犯罪的人并不都是恶人,那么说,也有着一些东西无形中是在遏制着人性中善的成长了!

善良美好的心灵,总是心怀感恩和期许。当他们遭遇欺骗和不公的时候,他们就会拿这一句俗语来安慰自己:“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到了,一切都报。”可是,真实的事实却是,恶人并不一定都得到了相应的报应,而善良的心灵却能够获取一份坦荡平静的心境;如果善良得到了回报的话,那么,他就是获得了这样一份内心的坦荡宁静。其实,善恶多数时候从一个人的外在形象上就能看出一个究竟来,所谓:“相由心生”;但是,如果总是以貌取人的话,那则大错特错了,因为一些姣好的面容下面,可能贮藏着腐朽肮脏的灵魂,而一些长相奇丑的人却拥有着人间最美好最完整的心灵。

我在青春时节无数次地背诵和描摹着培根的一段话语,在这里,我将把他从心中搬出来作为这篇文章的结尾——

如果一个人对待外乡人温和有礼,那么这表明他是一位“世界公民”,他的心不只相通于与其他陆地隔绝的岛屿,而是相通于五湖四海。如果他对别人的苦恼痛苦表示同情,那就表明他的心肠美好,犹如流出药汁为人疗伤而遭受刀割的珍贵树木。如果他对别人的冒犯乐于宽恕不究,那就表明他的心灵是超越一切伤害的,如果他并不轻视微小的帮助,那就表明他重视的是人心而不是钱财。最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他具有圣保罗的至德,肯为了兄弟们的得救甘愿忍受基督的诅咒,那么就证明他超越了凡世,具有神性了。

➥ 本文由(笔墨)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写游子吟的抒情散文作品

在岁月的流转中,游子吟承载着思乡的情感与岁月的沧桑。每一次出游,每一段旅程,都是对故乡深情的回望与对亲情的眷恋。这些散文将带你领略那份浓浓的乡愁与心灵的归属。 写游子吟的抒情散文作品:游子吟 我问你,何时归故里? 年复一年,在水一方的你被浮萍托着,被风尘累着,孤独至极的时候,你夜夜举杯,望他乡明月...

古人对世界的认识

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公。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忽为异物兮,不足为怪。物忽为人兮,又和足患。故曰积阳为天,积阴为地,天地交泰而有风雨。故地气上升而为云,天气下降而为雨。四时更替而化育万物,其先出者,曰水火,其次有草木。再其次出草虫,再其次又有鱼鳖之属。而后尽出飞鸟,再又次有走兽之类也。又经群兽之争...

才华

才华横溢是用来形容人很有才华的,可我并没有什么才华。只是靠自己的努力赢得了别人的称赞,说我很有才华。但其实我并不是很有才华,我只是按照自己心里的想法来写的。再用了一些优美的词和句子,才显得整篇文章都散发出了才气。 也许我有才华但是并不是很明显,也许我根本就没有才华...

有关做自己的中长篇散文

做自己,天上地下任我遨游;做自己,惊涛骇浪岿然不动;做自己,浮云遮眼我心永恒。下面是阅读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有关做自己的中长篇散文,供大家欣赏。 有关做自己的中长篇散文:做自己就好 白衬衫,黑裤子,白球鞋,简单,随意;不漂亮,不温柔,随心.随性。或许我不是你眼中的宝,没有你所谓的女人味.琉璃心...

写给感恩

一 孩子周五期末考完试,因为有一年多没有去检查视力了。周六,我立刻就带着他到大连铁路医院检查视力并且计划周日配眼镜。我提前就给在大连居住的表姐打了招呼,要在她家借住一宿。虽然大姨也在她家,比较拥挤,但她却爽快地答应了。 周六上午给孩子检查完,我领着孩子在中山广场和新华书店玩儿,表姐急得打了无数个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