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烩面的散文

阅览2296 作者:佚名 来源:阅读网 发布于
字数2918 阅读时长:大约 6 分钟 ☑

河南烩面,是具有地方特色的面食。经济实惠,一大碗吃得舒服妥帖。下面是阅读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有关烩面的情感散文,供大家欣赏。

有关烩面的情感散文:迷恋烩面

国庆出来旅游,有人说是找罪受!有人说是脑袋“短路”!朋友不乏诚心相劝,甚至有“扣帽子”式阻拦!

我对不起朋友的善意提醒,飞也似地逃出节日的老家,来到了我没有理由不来的郑州!

这里有烩面!这里有我的军校同学!这里有一班子我当时当排长连长时的兵!

曾记得09年我在安阳带兵的时候!我一日三顿都离不开烩面。要是恰巧边上还有点“刘大哥讲话理太偏”等的豫剧声,你会不自觉地边吃边翘二郎腿,不停地抖动,所谓惬意应包含于此吧!

刚下火车,战友已在火车站等候接车。我感觉不是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更好像是从家里一个房间到另一房间,只不过跨门的时间稍长。

客随主便。我却反了!非让战友找一家吃烩面的地方不可!同时也不想给别人添麻烦!战友无法,最后在南曹乡找到一家叶县人开的烩面馆!主人先是让上了五大碗烩面,然后又上了一桌的菜,真不知道是谁随了谁的便?

要问我对于烩面有多喜欢。我一直找不到精准的表达!在长久的找寻中,突然有一天开悟了!但悟得暴露自己“大脑粗”!那就红着脸说出来得了——喜欢烩面无亚于男人喜欢女人的乳房!话粗理不粗!不知道烩面是我个人偏爱,还是一个群体或广大人们的共爱?但烩面能够走向全国甚至走出国门,应该决非我一个独爱!

看到端上桌的大烩面。我的心一下都醉了!先是羊汤的杂陈味直沁心鼻,不自觉地随着羊汤蒸气飘绕作深呼吸!好熟悉的味道,久违的味道!自己小气得连羊汤中溢散的气味也舍不得浪费!抑或是一个烩面的膜拜者。我刚用筷子挑动面上绿蒜叶,战友提醒我先拌点辣椒佐料!佐料好像是红辣椒拌面灰油煎而成。我提出小勺,在面上洒开,再用筷子拌了几下,然后暴风骤雨般吃起来,待到筷子再在碗底捕捞时,已是徒劳,只能竭泽而渔,竟后悔自己吃的太快,忘记其中的味道……

有关烩面的情感散文:香喷喷的烩面

在河南博物院对面,有一家烩面馆,是我最喜欢吃的地方。那里的烩面不仅面条筋道,且汤汁浓郁,烩面里的羊肉味道特别鲜美。

烩面源于河南郑州,它的由来还要从二战时期说起。1939年,一架日本轰炸机向郑州投来炸弹,一面馆的师傅们赶紧躲了起来。等飞机飞走后他们发现,锅里的面条凉了,于是又在锅里烩了烩,感觉好吃多了。后来,经过师傅们的不断改进,就成了今天的烩面。

河南烩面不但味道好,看相也好。白白的宽面条浸在油香的汤中,一块块香喷喷的羊肉伴着翠绿色的香菜、深褐色的海带、黄色的豆腐皮、红色的枸杞散落其间,仿佛雪白的绸带上散落着淡紫色的琥珀、翠绿色的玉石、鲜红色的玛瑙,看着口水就开始“飞流直下无数尺”了!

我喜欢吃烩面,但更爱吃烩面里的羊肉。我有独特的吃羊肉方法,先将羊肉放进辣椒油里,然后猛地放进嘴里,第一个味便是辣。我好像与“老孙”一起置身于火炉之中,汗珠从头上滚落而下。“哈……”真爽!这时,细细品味:清香的香菜味、甜甜的枸杞味、鲜鲜的海带味、浓浓的汤汁味……吃完第一口,让你想吃第二口。

烩面已经传承70多年了,它不仅是中国的面食一绝,也是我国非物质遗产之一。

有关烩面的情感散文:河南烩面

烩面在我们老家声誉雀起、家喻户晓,也是最近一二十年的事。早先时候,集市上也只是烧饼、水煎包、油条、胡辣汤和肉丝面之类的地方小吃。那时候对烩面一词闻所未闻,就别提吃过了。

也说不清楚从什么时候开始,烩面开始在县城悄然兴起,直至现在遍布县城大街小巷,乡镇的农贸市场和各个村庄的十字路口。大大小小的烩面馆星罗棋布地布满县城的各个角落,什么正宗的杨记马记,还有那少数民族的清真招牌更是刺人眼目,让人想到它的纯正和醇香。

在外地经常看到沙县小吃和兰州拉面,河南烩面却很少看到。在这里很想给河南烩面作一下宣传和介绍。首先拿面块来说,烩面选用优质、筋道的特级面粉制作,头天晚上把面粉反复揉搓、折叠制成巴掌片大小,抹上油把它摞在一起,以免互相粘连,第二天用时随手可拿。大凡烩面馆都有两个大灶,灶上立两口大锅,其中有一口锅煮着羊骨头,整天不停地咕嘟咕嘟翻滚着。

如果你随便走进一家烩面馆,热情的店老板会微笑地问你要几碗或大碗小碗,然后束上雪白的围裙,洗净了手,从不锈钢的盘子里拿出两三片早己和好的面,开始用两手甩动撕扯,并且把面片不断拉长,面片象孩子跳跃的橡皮筋那样柔软坚韧。曾经在电视中看到过一个做烩面的师傅,其娴熟的技艺令人惊叹。他飞快地旋转着身体,并且双手不停地甩动着面片,面片越扯越长,最后竟有五六米长。面片象彩带一样在空中上下翻飞,不能碰到地面和自身的衣物,引得众人齐声喝采连声叫好!

师傅从锅里舀几勺羊骨汤,把扯好的面片丢进锅里煮熟,然后用爪篱把厚厚的长长的面皮捞进细瓷大海碗里。放上切碎的几片熟羊肉,再放上辣椒油、芝麻酱,还有家传的秘方制作的“老汤。

”所谓“老汤”配料和制作过程决不外传,熬制时都是在半夜悄悄进行。我有一个亲戚在烩面馆干了两年,竟不知“老汤”的配料及熬制过程,都是老板做好后给你端出来使用。

最后再给你放上一些切碎的香菜和小香葱,临端给你以前再洒上些纯正的小磨香油。

面对着眼前略带膻味的香气扑鼻的烩面,你会禁不住胃口大开,那上面飘着厚厚的一层红油,让你一看便食欲大振,即使冬天也让你吃得大汗淋沥,那宽宽的厚厚的面片特别有嚼头。一大碗面便吃饱了,有种特别舒服的感觉。

我们当地人特别爱吃烩面,包括男女老少,只要一出门在外,赶到饭时必下烩面馆。再要两个小菜和几瓶啤酒,最后再吃碗烩面,那简直就是神仙日子!

有一次去镇上赶集,中午时想吃碗烩面,看见几家摊位前人满为患,想找个位置都没有,跟老板打过招呼:“下一碗烩面。”“好喽,下一锅就是,稍等一会。”可等了半个小时也没轮到,看着几个师傅忙得满头大汗手忙脚乱的样子,只好作罢。

我曾经在开封和商丘火车站候车时吃过烩面,可它们的味道比我县差远了,碗里给你放些海带丝、粉条之类的东西。面片有些生面糊气,有不熟的感觉。如果你有机会去开封城南四十公里处的无名县,那里的烩面最正宗,特别好吃,你信的话,你尝过后自然会心悦诚服。

我村东头十字路口开了一家面馆,老板夫妇会做生意,饭菜都比较实惠。方圆几个村庄的都有吃客来光顾,碰上收麦和秋播农忙时节,人们懒得做饭便跑到饭馆下碗烩面,静等现成的,吃完后饭碗一推还不用洗涮。有的人家来了客人便直接领到饭店要一桌菜,再每人下碗烩面,让客人吃的心满意足。还有谁家修房造屋,也把干活的师传领到饭店里吃。

有时生意好时屋里的小套间坐满了人,连外面棚底下也摆满了好多桌,你想要碗烩面就得等好久。

说起来我也有好几年没吃过家乡的烩面了。因为最近十多年一直在南方打工,南方人天天大米,不喜欢北方以面食为主的小吃,所以在南方很少见到烩面馆,自然也吃不上烩面。总是提前攒足劲,回到老家痛痛快快地吃碗烩面,可月到尾年到头,只有到腊月二十以后才能回家。大巴车夜里两三点到县城,所有的商店面馆全都关门。

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是鸡鸭鱼肉,还有许多好吃的食物,根本不再想什么烩面了。再者说春节期间所有的面馆都歇业了,也没什么生意可做。春节过后初七八又要到南方去,这个时候,面馆还未开业。所以一直没有机会吃上老家的烩面。

➥ 本文由(雅歌)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朝圣乐山大佛

那年在泸州办完公务,我说去乐山看大佛去,大佛值得一看。我的上司是个不爱活动,不愿游玩,而且极正统极严肃的人。他看了我一眼,懒慵慵地说:“下次有机会,这次就别看了,还是尽快回去吧,家里的工作还等着我们做呢!”于是,那次我与大佛失之交臂了。这次来重庆、成都,我心里想这次决不能错过去乐山看大佛的机会...

怀念父亲

父亲,对于我已变成了永远的记忆。年华如驶倏又一春,如今父亲去世已近六年,六年里父亲的音容笑貌时时重现在我的脑海里,温暖而又悲伤。每次听到刘和刚演唱的《父亲》都不禁使我热泪盈眶,也愈发怀念起父亲生前的日子,常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因为沾了家里有右派的光,父亲没能走进本该属于他的大学校园...

有关妻子的抒情散文佳作

妻子是一道风景,一年四季风情万种各不相同;妻子是一杯菊花茶,随时都能品尝出沁人心脾的幽香。下面是阅读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有关妻子的抒情散文佳作,供大家欣赏。 有关妻子的抒情散文佳作:妻子 直到现在,我才发现,男人并非是家庭的脊梁,妻子才是擎起家庭的大柱。“持家”是妻子每天必修的功课,“辛劳...

如果时光可以重聚

如果时光可以重聚,我不愿在孤单的红尘里独醉。如果流年不在依旧,我宁愿在孤独的海洋里沉睡。 岁月的长河,匆匆而逝的光阴,多少寂寞呈几番黯然的绽放。惊醒的落叶,没有方向的漂泊,不知何处是终点。 窗外,暗夜里的陨星,散发着针茫般的死光,旋照着颓废的大地。而我,则静静的伫立在这片朦胧的景象中...

关于爱情陪伴的抒情散文

爱情是我们心中一种无限的情感和外界一种有形的美好理想的结合。下面是阅读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爱情陪伴的抒情散文,供大家欣赏。 关于爱情陪伴的抒情散文篇一:相伴是最好的生活和爱情 人世间,很多人谈论着什么是生活,什么是爱情;有的人纠结于如何抉择爱情还是生活。没有最完美的诠释和最标准答案,相比较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