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

阅览34 作者:八戒 来源:美文网 发布于
字数973 阅读时长:大约 2 分钟 ☑

这也是我做了母亲以后才明白的,从最初每天那笨手笨脚的换尿布开始,到劳累了一天半夜起来冲奶粉喂饱后在合上眼,孩子患上癫痫后为他寻医问药,即使再困再劳累在粉嘟嘟的小脸上亲一口也是甜蜜,每天的时光里都是孩子的影子。

最难的就是孩子上学了,在父母和学校的教育下开始有了自己的思维,社会上那看得见的看不见的隐性教育,都会时时牵动着父母的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包括高尔基说过,爱孩子老母鸡也会,关键是怎样爱孩子,如何让孩子学会做人,做父母的从文化修养到言谈举止,从懂得感恩到回报社会,随时随地会被孩子效仿。

我不会像起他妈妈一样把爱深藏,如五一放假不知道儿子是否回来,便发了个信息告诉儿子我想他了,何时回家?儿子很快回信:“老妈,我已经快到家了,就可以看到妈妈了。”时间总是过得飞快,就在儿子临回去的那天晚上,我们娘俩久别长谈,他已经不再是拽着我手的小小子了,我们一起谈人生哲理,做人根本,到如何感恩回报社会,他已经具备判断是非能力和主宰自己命运的能力了,我看着儿子点头认可,心才得以放宽。

当谈到这几年我没有像其他母亲一样,为自己的孩子熬一碗热粥看着他吃饭,为他整理书包送他上学的情景,内心愧疚时,儿子搂着我的脖子和我开玩笑:“妈妈不是常说,贵养女儿,贱养儿吗,让我不要放在心上,看我止不住的就流泪,他一边帮我擦泪一边用玩笑逗我,看我的妈妈本来很漂亮的,哭起来就不好看了,我哪能总在妈妈怀里呀,我一年还回家几次看您,可妈妈您一年又回家几次看姥姥呢?”

对呀,自从那年披星戴月来到这个陌生的地方,心便在这里扎了根,每年回家的次数都屈指可数,来了十年了可回家只有不过十多次,内心本来是愧疚的被儿子一说,眼泪更像决堤的洪水毫无遮拦的流出来。

由此,我想起来为何刚调来的那几年,母亲总会说,你爸爸夜里梦到我就会坐起来流泪,并对母亲讲梦中的我还是小时候那个黄毛丫头,拽着他的衣角要插在头上的纸花。相反,母亲从不说想我,只是嘱咐我要好好的,累了时候就给家里打个电话吧,而只有我知道一贯要强的母亲宁可对邻里说想孩子了也不会当面对我说想我的话,她怕我想家。

无论哪个女人,同为人母,心在孩子身上永远都是柔柔的,不求回报,惟愿那些孩子们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

同为天下儿女,也都有一个共同心愿,愿天下母亲都拥有一个健康幸福快乐的晚年。不要等到子欲孝而亲不在,在悔之晚矣。

➥ 本文由(梦吟)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朋友是什么?说的真好

朋友是一种相伴。朋友就是漫漫人生路上的彼此相扶、相承、相伴、相佐。她是你烦闷时送上的绵绵心语或大吼大叫,寂寞时的欢歌笑语或款款情意,快乐时的如痴如醉或痛快淋漓,得意时善意的一盆凉水。在倾诉和聆听中感知朋友深情,在交流和接触中不断握手和感激。朋友是一种相助。风雨人生路,朋友可以为你挡风寒,为你分忧愁...

所谓朋友

有人说,朋友是相互支撑的屋脊,没有了房屋就不再稳固,也有人说,朋友是船上的帆,丢失了船依然会借用双桨前行,我们每个人对朋友的定义都不同。 当你一个人的时候,品着茶,赏窗外的风景,你是否也在反问自己,朋友,究竟是怎样的人? 从古自今,无论王公贵族,还是布衣平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朋友,即使有些是利益所趋...

寒食节与清明节

寒食节与清明节 文∕黄璜 清明节自2008年始正式列入国家的法定节日,每到清明节时,人们都很隆重地开展祭祖踏青活动,以弘扬尊老孝亲的民俗传统文化。然而在我国的传统节日里,寒食节并非清明节,关于寒食节的由来,却鲜为人知,却有一段美丽的传说。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或“冷节”,也叫“百五节”...

感谢有您

在这10天的三下乡之旅中,真心感谢每一位帮助过我们的人。因为你们,让我们在绝失望中看到了希望;因为你们,我们有了更多的勇气走下去;因为你们,我们不再感到无助与无奈。是你们,给我们的三下乡之旅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在整个三下乡过程中,帮助过我们的人有很多很多。有司机大哥帮我们搬着重重的行李...

只要不停,慢也能成功

只要不停,慢也能成功 文/葛霞 他没有影帝王羽的名气、梁家辉的人气,也没有张家辉的硬气,更没有梁朝伟的帅气,在星光灿烂的金马奖盛典上,他只是被认为不可小觑,但最后他爆冷全场,夺得台湾第50届金马奖影帝,他就是台湾着名导演蔡明亮的御用演员李康生。 李康生出生在台湾一户普通人家,按部就班地从小学进入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