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我材必有用

阅览3217 作者:佚名 来源:文学网 发布于
字数1096 阅读时长:大约 2 分钟 ☑

每一个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人,必然会有他的独到之处,必然会有他的发光点。在降生的那一刻,每个人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然而,他们将面临的道路和终点却又注定会千差万别、各不相同。是人们后天的努力以及作为,导致了各人迥然不同的人生路。

在美国的历届总统中,大概很少有能比罗斯福总统更受人们尊敬的了。他曾在美国政坛上创造了一个奇迹一一连任四届总统,在位时间长达12年之久。

然而人们不知道的是,就是这样一个风光无限的伟人,他的童年却充满了自卑心理。富兰克林?罗斯福小时候非常瘦弱胆小,他害怕见到陌生人。小罗斯福每次给人的印象总是满脸惊恐的表情。极其容易紧张的小罗斯福,每当被老师叫起来背诵课文时,他总是紧张得浑身发抖,语无伦次,说话前言不搭后语且含糊不清。一般的小孩如果出现他这种情形,一定会变得越来越不愿意参加各种活动,也会越来越孤僻。

然而,小罗斯福并没有那样,虽然容易紧张,但对于自己的不足,他能积极地面对,即使同伴们嘲笑他,他也并不在意。就像他面对紧张时嘴唇会颤动的问题一样,他坚定地对自己说:“只要我用力地咬紧牙床,阻止它们颤动,不久我就能克服紧张的情绪了!”

小小的罗斯福,每天都坚定地告诉自己说:“我一定要成为一个坚强自信的人,这个世界一定有我的位置!”

每当他看见其他小朋友活力十足地参与各种体育活动时,便强迫自己也要参加,不管体力是否能够承受,每个人都从他的眼神里看见他想要成功的信心和决心。当然他也有恐惧的时候,每当这时,他会对自己说:“我一定行!”慢慢地,他克服了怯懦,也克服了自卑心理,并拥有了不屈不挠、敢于面对任何挑战或困难的精神。

罗斯福在体力上不如别人,但他擅长辩论,是“辩论学会”的成员。那时候他就表明了他的政治主张,他建议给予菲律宾以独立,建议加强海军力量。罗斯福16岁那一年,美西战争爆发,他准备和几个同学一起投笔从戎,参加海军去打西班牙人。但是,他却突然传染上了猩红热,被隔离起来而失去了参战的机会。为了让自己更强壮,罗斯福利用假期时间坚持不懈地加强体能训练。

正是凭着这种勇于挑战自我的奋斗精神与强大的自信心,他最终成为美国的第32任总统。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缺陷,我们完全没有理由为一些我们无力改变的东西自责。只要你能改变你的想法,转变你的思维方式,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坦然面对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并积极的发挥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就能战胜自己的不足,从而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个位置。

★正能量启示录:这个世界早就为我们每个人都预留了一个位置,它只属于你自己,只要我们始终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坦然面对自己的缺陷,充分认识并发挥自己的优势,总有一天,我们会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个位置。

➥ 本文由(无悔)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小狗和小猪

一只小猪和一只小狗住在森林里,相依为命,白天他们一块到处找食吃,晚上他们睡在一起。 一天,一只小兔告诉他们说:“在山那边的山脚下,有一家饭店,每天的剩菜很多,什么都有,有鱼、有肉、有骨头,馒头等等。” 小狗和小猪听了,非常高兴,便决定到山那边去看一看。 小兔又说:“不过,在山上,住着一只大灰狼...

抗日英雄易安华的故事

易安华(1900—1937)字福如,号济臣,生于1900年4月2日。江西省立第八中学肄业。国民革命军陆军第9集团军87师259旅旅长。2014年9月1日公布民政部公布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 人物生平 易安华 少时就学于宜春县高等宜阳小学,后考入江西省立第八中学,学习成绩为全校之冠...

20年赛跑,谁输谁赢

我和K是“发小”,同年出生,毗邻而居,父母在同一所大学教书,各自家中又都只有俺们一枝花。由于这样的背景,周围人有意无意地都会把我们搁在同一起跑线上。本来我们携手长大,如同胞姐妹一般,可每每总是“被赛跑”,彼此心里也开始不知不觉较起劲来。 小时候我们都不算天生丽质,但我父母是山东人,K父母是广西人...

不敢越雷池一步的故事

不敢越雷池一步的故事 【解释】:越:跨过;雷池:湖名,在安徽省望江县南。原指不要越过雷池。后比喻不敢超越一定的范围和界限。 【成语故事】: “不敢越雷池一步”这则成语的原话是:“无过雷池一步”,意思是要温峤坐镇防地,别越过雷池到京城去。后用“不敢越雷池一步”来表示做事不敢超越一定的界限和范围。...

世上最好的地方

母亲总说,这世上最好的地方就是家。 我不这么想。 最早的时候,我的家在大院中,里外两间的平房里。我记得小院里的槐花香,记得在大树下跳皮筋时唱的儿歌,记得母亲在公用的自来水龙头下洗一大盆的衣服,父亲在家门前的空地上刨木板做家具。 那时候我对家的理解就是院儿里那间挂着竹帘的小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