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也是有惯性的

阅览972 作者:佚名 来源:楚普阅读网 发布于
字数1569 阅读时长:大约 3 分钟 ☑

奋斗也是有惯性的

大学毕业后,我有过一段短暂的教师经历。

那是一家私立中学,朝七晚七,中午休息一小时。也仅有这一小时,学校的大门是敞开的,学生和老师能出去“放放风”。

我总沿着学校东边的街道一直走,走到略繁华的地区,在一家名为“扬州人”的饭馆前停下脚步。

“扬州人”以经营鸭血粉丝为主,兼卖各种小吃,我的菜单是固定的,“一份鸭血粉丝,不要鸭肝,两个鸭油烧饼”。

那段时间,我的心情总是不好。

似乎在离开校园的一刹那,我才意识到学生时代的可贵。虽说工作也在校园,但此校园非彼校园,我想回去读书,想重新拥有一张安静的书桌。

但这是奢望。

学校管理很严,工作任务又重,我几乎没有时间看书;我本科毕业的学校名不见经传,报考一流大学的研究生,没有任何把握。

于是每天,我都在自我斗争:肯定自己、否定自己,希望、绝望… …伴随着自我斗争是争分夺秒:在上班路上看专业书,在课与课的夹缝中做一篇英语阅读理解;办公室人声鼎沸,我却心静如水,脑海中只有一个声音:我要飞出去,飞出去。

所以,我格外珍惜每天的鸭血粉丝时间。

这一刻,我远离人群,有瞬间的放空。

等待服务员上菜的时间段,我总要发一阵呆,后来形成习惯——每天问自己一遍:你想要什么,如何得到想要的,现在应该怎么做?

鸭血粉丝来了。

我在滚热的汤汁中,放几滴醋,再拌上些辣椒酱,然后用筷子夹成块的鸭血,缠绕着绵长的粉丝,一齐送入口中。那强烈的味觉刺激我至今难忘,更难忘的是,临近考试的某天,长期睡眠不足,精神逐渐崩溃。我放下筷子,对自己说:再熬一段时间,你就能过上你想要的生活,届时,你会怀念在小吃店里吃一碗鸭血粉丝,回去发奋时的情景。

一去近十年。

一日,我和设计师小齐商量一本新书的封面。

小齐是业内知名人物,过去的几年里,他横扫各大图书节的装帧设计奖项。

这天,小齐一反常态,没那么耐心。当我还在犹豫封面的宣传语时,他敲字道,主意拿好没?我还要赶去看许巍演唱会。

呵,小齐的MSN头像是朵蓝莲花,再看他的签名,“我在北京听摇滚”。

小齐的本行不是设计,许多年前,他在长沙的一所中专学校学环境工程,毕业后分配到当地环保局工作。“每天我接听电话、写材料、打打杂,当时我才十几岁,我问自己,这辈子难道就这么着了?”

他拾起画笔——曾经的爱好,又拜师学艺,后来干脆辞去公职,加盟一家室内设计公司,越做越觉得专业知识的贫乏,他在附近的高考复读班报名,他比同学们都大,以至于几乎每个人都问过他:“你这是第几次高考?”

“那时,压力很大,却很快乐,因为每天接近目标多一点。骑着自行车回家,我最喜欢下坡那段,风呼呼地在耳边吹着,心跟着飞扬起来。”

一天,小齐在电视里听见《蓝莲花》,许巍一开口,他就被镇住了,那一刻,他的目标有了艺术化的象征,“我要考到北京、做设计,终有一天,我要在北京听摇滚、听许巍”。

之后的事儿大家都能猜得到——

无论是求学,还是之后的求职,只要许巍的歌声响起,小齐就如同打了强心针,时至今日,“每次听到许巍,我就仿佛被提醒,你得到了想要的生活,那么珍惜吧,继续努力吧。”

小齐下线了,他去听摇滚。

不知为何,我想起若干年前“扬州人”饭馆里那碗鸭血粉丝。

事实上,一度,每个中午,我都会默念一遍“再熬一段时间,你就会… …届时… …”,我埋着头,夹一筷子鸭血粉丝时,总觉得前方有西窗等着我,而我已身在西窗前,怀念着正在努力的和曾经发生的。

现在,无疑那时希冀的西窗也已成过去。

小齐说得对,我也经常被提醒,只要餐桌上有一盘鸭血或一份粉丝。

人总要兜兜转转才能找到真实、正确的人生目标吧。

为实现那些目标,我们常需要自我激励,我们用一些象征物作心理暗示,暗示自己一定能挺过去,一定能到达彼岸;等真的挺过去,站在彼岸,这暗示的影响力仍在,鸭血粉丝也好,北京、摇滚也罢,我们曾在它们身上汲取力量,再一次遇见时,不禁向过去的奋斗和梦想致敬,而奋斗也是有惯性的。

➥ 本文由(弦月)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友情如歌

多一个朋友就多一份憧憬,多一个朋友就多一缕阳光。人世间最值得珍惜的莫过于友谊,在这多风的雨的世界里,每日每夜穿行在灯红酒绿中,感觉也在日子一日好过一日的陶醉中麻木,友情才是一方净土。有什么比友谊更永恒,更叫人铭心刻骨的呢?友谊是神圣的,纯洁如泉,隽永如诗。冲着友情,我敞开了心扉。虽然这样多少有些轻狂...

回忆儿时的清明节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此时故乡已是万物复苏,麦子吐穗,柳树吐芽,草长莺飞,到处鸟语花香景色宜人。面对此情此景,我总会想起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诗句,也时常回忆起儿时的清明节…… 儿时的清明节习俗丰富多彩。除了讲究禁火、扫墓外,还有踏青、荡秋千...

“吃”的问题

看外国的一个专题片,记录的是一个人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如何求生的事情。主人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饮水与吃饭。在解决这一问题时,主人公嘴里不停地唠叨着“我一天应该摄入多少蛋白质、多少卡路里、多少水分”,不管获得什么食物,他都要告诉观众,其中“蛋白质和卡路里”的含量,然后他会说,自己还缺多少“蛋白质、卡路里...

再见,世乔!

7月10日,是我在世乔小学的最后一天,当我开始在宿舍收拾东西准备离开时才发现,我对这间学校早已产生了感情。刚开始来到世乔,看到宿舍环境差,住宿吃饭都不方便,心里产生的厌恶、心累的情绪,在回头看着世乔的那一刹那早已烟消云散,只剩下伤感不舍。 在离开的前一个晚上,我们“花开盛夏...

一根香蕉

那是我上小学的时候。有一年冬季,奶奶带着我上县城逛十月会(农资交流大会)。生于农家的我,很少有机会进城。镇上离县城只有十几里路,但那时交通条件差,班车少,给我的印象是去趟县城如同现在出国一样。 到了县城,我见什么都感到稀奇。县城在西兰公路一侧,和乡镇相比,只是楼房多一些。由于没有统一规划,很是破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