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崖上的小丑》读后感600字

阅览1107 作者:虚情假意 来源:美文网 发布于
字数1081 阅读时长:大约 2 分钟 ☑

在充实而有意义的暑假里,我读了《悬崖上的小丑》这本书,感觉受益匪浅。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陶哈哈天生一张小丑脸,不笑的时候也像笑。他的“笑”脸经常让老师以为他又在课堂上嬉皮笑脸,也因此成为同学们嘲笑的对象。所以,陶哈哈虽然长了一张“笑”脸,却是一个不快乐的孩子。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板刷老师,板刷老师让他第一次认识了一种叫做海鹦的鸟,帮他揭开了一个惊人的秘密——陶哈哈就是“海鹦天使”,平凡的少年陶哈哈变得不平凡起来。板刷老师帮陶哈哈摆脱了灰色情绪,变成了一个快乐的人。

这本书中的人物,我非常喜欢板刷老师。他是一个另类的老师,他是能看透孩子心思的家长,又是能理解孩子内心痛苦的老师,还是能跟孩子一并促膝谈心的朋友。补习班的孩子们在他的耐心指导下,纷纷唤醒了自己的天使潜质,找到了自己相对应的天使地位并发挥自己的特长,比如,于小鱼学会了在海上飞起来,失聪女孩小鹿学会了唱歌,陶哈哈能翱翔于天空,他们从中找到了快乐和成就感。板刷老师说每个孩子都是降临人间的天使,如果天使们偶尔犯了错,偶尔迷了路,偶尔失去了自信心、自尊心、自爱心、自强心……那么,“没什么,天使偶尔也打个盹。”板刷老师的责任就是用他那博大的爱心唤醒沉睡的“天使”们,让他们找到自己的方向,展翅飞翔。板刷老师是我心目中最好的老师。

这本书中,我最感兴趣的情节是:陶哈哈在天使补习班,接到了新的任务——唤醒绒布海鹦。陶哈哈通过自己的努力,唤醒了海鹦。海鹦在陶哈哈的帮助下飞了起来。板刷老师告诉陶哈哈:“也许你也可以飞的。”陶哈哈不太相信。板刷老师说:“也许你是一只海鹦天使。回到原本的你,把那些做出来的表情全部扔掉,扔掉!去吧,跟着海鹦走,你就会相信我的话,你就会相信自己是降临人间的天使。”最后,陶哈哈真的飞了起来。

陶哈哈的故事让我想到了我们班的饶瑞琪同学。她的个子只有一米二,有人叫她 “小不点。”但因为个子矮,她拥有个子高的人没有的优势:体育课上,在练习侧手翻时,个子高的同学因为重心高,很容易摔倒;而她的个子小,重心低,不一会儿就练会了,我们班的同学都拜她为师呢!由此看来,每个人都自己的特点,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是降临在人间的天使,不管一个人长什么样,我们都不能嘲笑他。

有谁会想到一个平凡的男孩陶哈哈竟然学会了飞翔?《悬崖上的小丑》这本书使我懂得了:每个孩子都是天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自己的优势,我们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势,发挥自己的特长,让自己变得更优秀。相信自己,奇迹就在自己身上出现。

听了我的介绍,你觉得这本书怎么样?如果你觉得好看,就赶紧去读读吧,你一定能从书中学到不少东西!

➥ 本文由(云梦)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

《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 顽强不屈的心 ——读《鲁滨逊漂流记》有感 徐州青年路小学 五班 闫世煜 他,有着顽强的精神;他,有一颗勇敢不屈的心。他,就是《鲁滨逊漂流记》里的主人公——鲁滨逊。 《鲁滨逊漂流记》是我最喜欢看的书,书里讲了这样一个故事——鲁滨逊的船由于遭遇风暴沉没了...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1000字

《包法利夫人》是一部讥讽性的小说,反映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别。 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是福楼拜的代表作。他--现实主义作家以简洁而细腻的文笔,通过一个富有激情的妇女艾玛的经历,再现了19世纪法国的社会生活。《包法利夫人》的形成使它成为近代小说的一个新的转折。从《包法利夫人》出世以来...

《沧海日》读后感200字

《沧海日》读后感200字 沧海日,赤城霞,峨眉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武夷峰,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 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马迁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 上面这副对联,是清代著名书法家、篆刻家邓石如撰写的一副盛传不衰的名联。其上联...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300字

【第1篇】 我最喜欢《伊索寓言》这本书,书中写了三百多个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 我一吃完晚饭,马上又抱起《伊索寓言》看了。我想这本书我已经看了快一个月了,别的书在书架里可能已经结蜘蛛网了吧。想到这,我马上转身向书架走去,可是又想到骄傲的兔子和漂亮的金鱼,我又转身,从在沙发上翻《伊索寓言》了。...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2000字

花了三天晚上,我陆陆续续地看完了《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我不敢看快了,即使这本书对只是龙应台和她的儿子安德烈之间来往信函的收录。这本书里的信件所谈内容设计了很多方面,如衰老,死亡,流行艺术,价值取向等等,有许多是我现在这个年纪所不能了解和体会的,但也有我所能领会的——他们都在竭尽全力地去了解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