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英雄张诚德的故事

阅览2811 作者:抗日英雄 来源:文学网 发布于
字数2149 阅读时长:大约 4 分钟 ☑

张诚德(1880-1937),男,号善卿,1880年出生,察哈尔独石口(今河北赤城)人。国民革命军陆军骑兵第2军3师师长。

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人物生平

历任晋绥军骑兵旅旅长、张家口警备司令、东北军骑兵第2师师长、骑兵第6师师长。

1932年,任国民革命军陆军骑兵第1师师长。

1935年4月,授少将军衔。

1937年,任国民革命军陆军骑兵第2军3师师长。

1937年8月初,平津失陷后,日军继续往张家口进犯,意图夺取山西大同。张诚德奉命率部抵抗,在日军机械化部队优势火力攻击下陷入苦战,僵持数日后,所部官兵损失殆尽。张诚德在指挥战斗中牺牲。

人物评价

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b(?25???>陆军大学第8期学习。1937年“七七事变”时,姚中英任陆军第156师团长,淞沪会战奉命率部由广东韶关奔赴上海抗日前线参加会战,并屡立战功,出色完成任务,被晋升为国民革命军第83军156师少将参谋长。会战失利后,移防镇江。1937年11月初,日军分三路进犯南京,南京保卫战拉开序幕。他所在的156师奉命由沪退守南京,扼守汤山一带。他率部与敌激战,多次击退敌人的进攻。后为掩护友军,率部冲锋,身先士卒,壮烈牺牲,时年41岁。

主要事迹

投身军旅

姚中英,字若珠,平远县人,1896年生。生于农民家庭,自幼父母双亡,十余岁

姚中英与黄埔军校

便沦为孤儿,由叔伯抚养成人。自幼饱受贫寒之苦,在校聪颖好学,勤奋努力,在家热爱劳动。中学毕业后,他目睹袁世凯窃国,军阀混战,帝国主义势力横行,于是追随孙中山进行民主革命,以打倒帝国主义及北洋军阀。

1924年,姚中英参加了孙中山的革命军,到汕头在同乡姚雨平部下服役,不久考入黄埔军校学习。

北伐战争

1925年2月,广东革命政府举行第一次东征,讨伐陈炯明叛逆军。在校学习的姚中英毅然参加黄埔军校学生军东征,讨伐陈军的林虎、李易标残部。他作战勇敢,深受上峰的赏识。东征结束后,姚中英复进黄埔军校深造,后考入北平陆军大学学习,毕业后转回广东,在陈济棠部下任独立第一师第二旅第六团任中校团副,后调任广东燕塘军校任上校教官。陈济棠下野后,在余汉谋部下任第四路军教导旅上校参谋长。

抗日战争

1937年“七七事变”时,姚中英任陆军第156师团长。他听到日寇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消息,愤怒万分,当即上书军事当局,表达自己及部下誓死救国、杀敌立功的决心。为了排除后顾之忧,专心

杀敌,他把妻子儿女送回平远乡下居住。送回乡后,只在家居住两日,便急着要返回部队,亲人们都挽留在家多住些日子。他慷慨陈言,劝说家人:“如今国难当头,我作为军人,不能躲在家里,只有赶走了日本侵略者,国家才能和平安定,亲人才能团圆。”

淞沪会战爆发后,姚中英率部由广东韶关开拔,奔赴上海抗日前线,参加淞沪会战。姚中英凭借简陋的工事和落后的武器,冒着日军陆、海、空猛烈炮火的轰击,率部顽强地阻击敌人。他以作战有功晋升为邓龙光的陆军第83军第156师少将参谋长。

11月5日,日本侵略军在杭州湾登陆,淞沪局势急转直下,我方守军陆续撤离上海。中国守军被迫向吴福线和锡澄线既设阵地转移。日军在攻占上海、无锡后,分三路向国民政府首都南京进犯。南京告急。

上海沦陷后,姚将军又奉令率部移防镇江。当日军分数路进攻南京时,他所在的156师奉命由沪退守南京,扼守汤山一带,阻止日军沿宁杭路北犯。姚将军与师长亲临前线视察工事,指挥部队调整部署,用保家卫国为军人之天职的道理教育士兵奋勇杀敌,用鲜血和生命保卫首都。

1937年11月初,南京保卫战拉开序幕。

12月4日,日军主力在飞机、大炮及坦克的掩护下,发起了对南京的猛攻,我抗日将士顽强抵抗,终因实力悬殊,连失要地。12月6日,日军攻破我既设阵地后开始进攻汤山。姚中英等率部与敌激战,多次击退了敌人的进攻,然而由于力量悬殊,势不能支。8日,汤山一带失守,率部退守紫金山东北一带,日军衔尾而来,攻势凶猛,他指挥官兵连日与日军激战。9日起,姚中英等部在紫金山连日与日军鏖战,由于伤亡惨重,只得退人南京城内,据守太平门。翌日,日军进攻太平门,姚中英率部与112师协同作战。激战多时,部队伤亡过重,阵地动摇,姚中英等将领奋不顾身,亲临前沿督战,终于击退了日军的进攻,保住了阵地。

1937年12月12日,拂晓,日军用一个师团兵力攻入紫金山东的青龙山。日军攻破中国守城部队阵地,大量涌入城内。南京危急,南京卫戌司令唐生智决定放弃南京,命令各路守军自行突围。当姚中英望着战火中的南京城,听着震耳的炮声,看着节节败退的中国守军,心里感到莫大的痛苦和愤慨,他决计与日军决一死战。他机智地率部往日军兵力薄弱地带突围,不断与日军遭遇,率整师在紫金山东冲锋,杀出一条血路。激战中,姚中英身先士卒,辗转冲杀,连砍数敌,不幸身中数弹,壮烈牺牲在抗战第一线。时年41岁。

人物评价

姚中英将军英勇抗敌、壮烈殉国的事迹在他的家乡平远大地上广泛传扬。1940年,他的名字人祀平远忠烈祠;1957年9月,被追认为抗战烈士,名字又镌刻在平远县人民政府修建的革命烈士纪念碑上。他的名字和事迹流芳千古,浩气长存,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

➥ 本文由(盈袖)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口述:帅气老板追求我,我制造纯情假象留住他的心

参加工作的第二年,我还没来得及恋爱,就在一次走夜路时,被一个人袭击,丢失了宝贵的第一次。与此同时,我身体和心理上的不适也让我变得非常自卑。我从此变得少言寡语,即使在工作中也很少和同事交流。只顾埋头苦干,甚至大部分时间还加班加点。没想到这引起了我的老板丁健的注意。他一扫往日的冷漠,开始对我嘘寒问暖...

伴侣

我和你太般配了,如果最后没有在一起一定是其中一个死了。这是曾经的江浩最喜欢和严夏说的一句话,每次严夏都会俏皮的朝江浩笑笑,说着永不分离的话。如今,江浩一个人在河边买醉,而严夏早已离他而去~ -楔子 严夏和江浩是在一个医院工作的时候认识的,那时的江浩刚刚毕业分配到B市...

不因人热的故事

不因人热的故事 【解释】:因:依靠。汉时梁鸿不趁他人热灶烧火煮饭。比喻为人孤僻高傲。也比喻不依赖别人。 【成语故事】: “不因人热”这则成语的意思是用来比喻性情孤傲,不仰仗别人的权势。 这个成语来源于《东观汉记.梁鸿传》,鸿曰:“童子鸿不因人热者也。”灭灶更燃火。 东汉时,有个爱读书的人,名叫梁鸿...

如何驾驭害羞男谱甜蜜爱情故事

俗话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女人对男人的爱情也是如此,有的女人喜欢高大、威猛、外向的男人,跟这类男人谈恋爱,女人当个幸福的小女人就可以了。但是也有的女人喜欢害羞、内向的男孩,当你遇到一个这样的男孩时,应该如何驾驭他,来谱写一曲甜美的爱情故事呢?下面小编就来为大家支招。 如朋友般跟他相处...

卖鞋的爸爸

秋风萧瑟,落叶飘零.天阴沉着脸,昨天刚下过一场雨,此时走在路上,已有了一丝秋寒似水的感觉.迎风,黄黄的叶子打着旋儿挣脱大树的怀抱,蝴蝶般飞舞在这个烂漫季节的尾声.直觉告诉我:冬天马上就要来了. 我在一所环境很好的贵族式学校教书,孩子每年所交的学费相当于普通学校学生五六年的学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