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感恩

阅览4569 作者:yunliyanluo 来源:阅读网 发布于
字数1585 阅读时长:大约 3 分钟 ☑

孩子周五期末考完试,因为有一年多没有去检查视力了。周六,我立刻就带着他到大连铁路医院检查视力并且计划周日配眼镜。我提前就给在大连居住的表姐打了招呼,要在她家借住一宿。虽然大姨也在她家,比较拥挤,但她却爽快地答应了。

周六上午给孩子检查完,我领着孩子在中山广场和新华书店玩儿,表姐急得打了无数个电话,催促我怎么还没到,吃饭了没有。到站时,表姐到车站接我们娘俩。表姐做了好几个菜,煮了鲜美的蚬子汤面条又给我们准备水果和零食,晚上又给我们准备热水泡脚,又准备干净的被褥。第二天临走时,表姐又给我们准备好路上的饮用水,又怕孩子冷,又从柜子里拿出她孩子的羽绒服,给我孩子穿上,又要给这又要给那儿的。真可以说盛情款待,无微不至的,像对贵宾似的招待我们。我和孩子这一天完全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真像住旅店似的。

而我们娘俩没想起来买东西空着手就去了。真是有些过意不去的。表姐一直以来和孩子相依为命,现在又要照顾我大姨,日子也相当的艰苦,家里没有打火罩,没有抽油烟机,没有热水器,做饭时,只有一个炉盘,却干得飞快有序,不过要打开窗户,傍晚,寒冷的北风呼呼地刮进厨房来,我立刻就冻得犯了老毛病了——尿频。比我要艰苦得多得多,但是却满满的孝心和热情。

让我感动还是感动。

邻居阿姨,又敲门给孩子和我送来一大包衣服。因为曾经的毫不羞耻的勇敢的张口像她讨要,她就把她外孙小了的衣服,洗的干干净净,崭崭新新的,一次一次源源不断地送来,成了这几年我孩子的固定服装供应商。这样以来,我就可以不用为孩子的衣物操心了,即省心又省力,还省钱,焉之不乐?感动着,感谢邻居阿姨毫不芥蒂的一片热心与仁慈。

以前的中学老师的小外孙也在我们学校就读,比我孩子高一年,本着节约的观念,我让她把不用的旧书传递给我,她就让她的小外孙女接二连三的送来学习辅导材料,焉之不乐?感动着,感谢中学老师毫不芥蒂的一片热心与仁慈。

再低头看着自己的衣服、鞋子、都是那年月里,慷慨无私的校长毫不保留地下发的,让我有衣可换,不至于更加落魄不堪。我时常感念着,那王校长的毫无私心毫无贪欲的举动,不过她为自己赢得了赞誉,被推举为光荣的大连市人大代表。

感恩还是感恩。

昨天中午开始下起了小雪,眨眼间,地上就铺了一层白毡,天地间一片苍茫。爸爸打来电话,说村里分米面了,让我老公给他到村里拉米面。我和孩子就匆匆忙忙跟着车,到乡下。这是我第一次到村里给爸妈拿东西。(以前没有车,都是妹妹和妹夫去的)来到村委会的院子,着实被这壮观的场面震住了,各种车辆停满院子,农用小三轮、小铁推车、自行车、当然也有轿车。农民们已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好不热闹。

我到村委会大楼里领了票,就开始站到队伍的后面,虽说一人只有一袋米一袋面,男女老少的人们冒着严寒还是有说有笑的。即使澌澌的小雪簌簌地下着,即使天越来越寒冷,也不减农民们的喜悦,他们就像等待着丰收的果实一样,耐心地等待着,满面黄黄的土色的皱褶,满身尘土的旧衣服,即使满鬓斑白,但是脸上是挂着笑的。一袋袋米和面扔进车,农民们就推起自己独轮的小三角铁车,满载着米面,满载着喜悦,三三两两说说笑笑地在湿滑的雪路上,一步一步稳稳地坚实地推着向前。有的是空巢的两老人,有的一家三口,有的一家老少四五口,有的给二叔三伯捎的,大哥二舅捎的,纷纷攘攘,热热闹闹的。

我见到了久违的乡下老同学,和他们打声招呼。有些我识得,有些并不相识,但我却格外的感到亲切,或许在家乡的土地上,这本身就让我激动兴奋异常。邻居大哥看我一手拎一袋,赶紧上前帮忙。我的父老乡亲,就是这样朴素的情感,温热的心怀,就像大地上的朴素的庄稼,让我深深的感到随时走进,都是毫不生分的熟悉和温暖。

感动还是感动。

身边的这些琐碎的细微小事,在这寒冬里,渗着涓涓缕缕的温暖,感动着我,打动着我,写下这些文字,寄给善良的热心的好人,聊表自己的感恩之心。

2017/1/20正是小年之日

➥ 本文由(无悔)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捡核桃

捡核桃 我不知道为什么老想起捡核桃这件事。或许自己的童年是在那里度过的缘故吧,临近中秋,脑海里自然浮现出这样的情景。 每回到了秋天,老家的天,时儿蓝蓝一片,时儿乌云密布,时不时下场大雨。虽然是秋天,山里依然绿树成荫,核桃树叶依旧翠绿,丝毫没有落意,只看到枫树上的几片枫叶,偶尔飘飘悠悠下落。清晨...

杨绛散文集《吾先生—旧事抬零》

一九四九年我到清华后不久,发现燕京东门外有个果园,有苹果树和桃树等,果园里有个出售鲜果的摊儿,我和女儿常去买,因此和园里的工人很熟。 园主姓虞,果园因此称为虞园。虞先生是早年留学美国的园林学家,五十多岁,头发已经花白,我们常看见他爬在梯子上修剪果树,和工人一起劳动,工人都称他“吾先生”——就是...

强迫症?挺好啊

强迫症,强迫思维强迫行为。 它在医学中的属性是神经精神类疾病;可是今天,我们要谈的不是医学,不是风花雪月,更不是政治纠纷,而是鸡汤,对,没错,就是鸡汤,一碗只要十分钟,当然,一碗喝不饱?那么两个字——没了! 好了,正题。两个问题递上: 平日里,锁好门后你总会习惯性的再尝试着推一下,确定真的锁上了...

人生若只如初见的哲理散文

人生若只如初见,世间一定少很多奇迹,生命终归缺一些意义。下面是阅读网小编整理的人生若只如初见的哲理散文,希望我们的文章你能喜欢。 人生若只如初见的哲理散文篇一 有时候不经意地就陷入了迷惘,无论做着什么,都是无味的。看的书不像是书,走的路不像是路,说的话也不是心里的话...

又见炊烟

前几天去山里朋友家,到达时已是暮色时分,小村卧在大山的怀抱里,安静得像一个端庄的少女。有炊烟从农家屋顶逸出,袅袅地盘旋在村子上空,最后变成一缕缕,与云霞融合在一起。 很长时间没见过炊烟了,城市已难觅它的踪迹。即便是乡村,也已用电或液化气做饭。简单、快捷。大家都匆匆忙忙,无暇去留意这稍纵即逝的炊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