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体验——记车佛沟、黑龙庙、西乡坪之旅

阅览2748 作者:暖月 来源:阅读网 发布于
字数1428 阅读时长:大约 3 分钟 ☑

一个多月的蛰伏,是因为天气炎热或是工作繁忙,这均不构成充分的理由,那只能是自己惰性的借口了。在金秋送爽、丹桂飘香的季节,快乐的人们在收获,新的学子们把希望刚刚种下,驴友们激情澎湃的日子随之来临。

出行,是周末不二的选择,虽然生活繁杂羁绊,但向往大山之心不改。大山稳稳地矗立在原地,也牢牢地矗立在我的心里。

38人的团队满满一车,比往常较多的女士们铺开了快乐的基调;巴车上轻松愉快的气氛被随风调理得美滋美味。车速真快,歌声还没落下山已立在我们面前了。

山啊,尽管我曾多次征服过它——站在凌空绝顶藐视众山之小,但是当我再一次站在山脚下时,还是被它的高大所震撼,不得不被它的威严所折服。我想,所谓的“人征服自然”是有很大局限性的,在大自然面前人必须承认自己的渺小。

披着夏日的风雨完成了葳蕤与蓬勃,大山似乎有点累了;他安安静静地蹲在那里,平静地注视着为他而雀跃的人们。站在隧道洞口,观望熟悉的山体,高拔峻秀令人激动的感觉似乎消失了。难道是山体低矮了吗?难道她美丽的容颜退却了吗?还是人本身的缘由呢?

本次的穿越线是从车佛沟经漏子头、黑龙庙到西乡坪。我们从车佛沟口开始徒步。车佛沟是一个难以忘怀的地方,曾经以此作为起点攀登大垴峰;大垴村的低矮土坯房、荒废的院落、石碾、井台,还有村头挺拔的大树,都已成了记忆中的美景;我怀念着曾经一起欣赏风景的可爱驴友们!

休闲线让大垴峰离开,今天我们只做它脚下的攀岩。虽然是石阶路,虽然只有260米的拔高,但登山的感觉总是有的;分配的领队任务使我必须走在最前面,尽管这条线路我还从未走过,但凭经验我已知晓八九不离十了;攀登途中多次观察四周的风景,试图找寻我的兴奋点,但实在是感觉平常,没有怦然心动的体验;理性将相机对着苍绿的山石,摄下几张权作留念。身上刚刚冒汗山顶便到了。

山顶是农人的庄稼,蔬菜和粮食长势喜人,这是山里人半年的希望。我们这些“高雅”的城里人匆匆而来,悄悄路过,目光可以触及,手决不采摘;轻轻掠过,只怕惊醒果实与露珠相伴的美梦。落叶知秋,金黄满地;浓绿的枝头藏不住醺红的颗颗娃娃脸,山楂的笑容和山里人的笑脸一样灿烂。

漏子头是驴行的主要标志点,它静静地藏在山顶上,像一位看山的老人;几间石板房,就在路边。过了村前行200米有一处山凹,南岸崖头有一进小庙,这便是黑龙庙了。——曾经两次来过,这次终于识得它的真名。山里的庙宇、洞穴、水潭多数与“龙”有关,这是山里特有的生态文化,表达着人们冥冥的向往和期盼。

从黑龙庙下山,有几处风景值得观瞻,有突兀的石柱,有悬崖绝壁,还有高拔的青山;微岚轻拂,增添了神秘的美感。曾经于此丛林散步,曾经帮助驴友将连翘黄花摘采;美好的过往已化作温馨的记忆潜藏于心里的暖处,历历情景拷贝成心房中的数码底片。轻车熟路,西乡坪就在那一湾碧水边。

太行平湖曾多次激荡我心,可再次见到它时仍然是心波荡漾、漪纹连连。下午时光咋度,一抹碧水柔波处;在平湖的弱水里,我甘愿作一条小鱼。美女们不敢下水,但依水的激情同样让男士们汗颜。笑脸绽放像朝阳下的朵朵葵花,依水的妩媚焕发出迷人的风韵。泳者只在水中奋力搏击,美女则在水边尽情欢畅。当女人激情勃发之时,男人只能呆坐观望!

美女的激情不止释放在水边,还表现在踢毽子游戏中。快乐中释放出内在的能量,矫健里透射出青春的风采。洒脱、优美的身姿,娴熟、精准的动作,使我望尘莫及;羡慕中意识到任何一项技艺的掌握都要用汗水来置换。虽然我的动作笨拙,但已满身是汗了。

休闲,也许是别有一番风味的。

➥ 本文由(落花)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有文化的哲理散文精选

受伤害能磨练你的心志,受欺骗能增长你的见识,受遗弃会教你自立的本领,受批评能助长你的智慧。多读一些哲理的散文是好的。下面是阅读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文化的哲理散文精选,欢迎大家参阅。 有文化的哲理散文精选篇一:浅谈灵感 灵感是环境的酝酿、氛围的烘托、激情的催化,是滋生在日常生活中,阅历与经验的积累...

年味最浓是回乡

小辉和阿花是一对来自江西的夫妇,来高要打工十多年了。刚认识他们的时候,他们才刚结的婚,在我家门前搭了个棚子,做着打棉胎的生意。 一捆红白蓝彩条布,四个柱子绕一圈,就成了最简单的店铺和家。几块木板搭建的床,既是他们的工作台,也是他们休息的地方。电是临时接的,水是井里挑来的。寒风裹着雨水钻进来...

我的同学大老憨

韩德魁是六十年代中期我小学时的同学,大家随着“韩”字的谐音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大老憨”,意思不是说他憨厚,而说他傻乎乎的不怎么精明。 六十年代那会儿,农民的孩子想离开农村,只有两条路可以融入城市,一是参军,二是升学,可是有几个普通农家孩子能得到这样的机会啊。 我们小学毕业考试的考场设在我所在的中心小学...

六月抒情散文

微微拉开六月的帘幕,柔风轻轻,雨丝飘逸;轻轻拉开六月的帘幕,花香满满,海浪欢乐。月光下,含情的双眸中闪动着爱意;林荫里,随风扬起的秀发拂动着甜美的私语;下面是有六月抒情散文,欢迎参阅。 六月抒情散文:六月,我们一起前行 六月的清晨,清凉的空气弥漫在世间每一个角落,阳光透过树枝...

堂堂正正做人

我出生在70年代末的一个偏远山村里。那时村子里的人都在生产队里上工,一个大劳力忙乎一整天最多能挣上10个工分。村民出去买东西都是一分钱一分钱的花,举个简单的例子,外婆养得母鸡下蛋了,十个鸡蛋最多卖七毛钱。那时候主要的口粮就是地瓜干,苞米面饼子;能吃上一顿白面饺子就是最奢侈的美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