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印象

阅览851 作者:萧郎今又来 来源:文学网 发布于
字数1397 阅读时长:大约 3 分钟 ☑

一、2016.11.08挨宰

提起印度尼西亚,你会想起什么?巴厘岛?猫屎咖啡?陶菲克?不是,我想到的是印尼排华。上个世纪发生的两次极端排华事件,让我对这个国家没有丝毫的好感。

因为工作的原因,笔者参与了在印尼雅加达进行海上丝绸之路的洽谈活动,这才与这个国家有了交集。

没有想到的是我们刚到雅加达,一下飞机,我们的团队就出了状况。在进关的时候,我们的一个队员被他们的海关人员盯上了。我们其他人在外面等了大约半个小时,依然没有见到我们的团员。经过交涉,才知道他们的海关人员要吃黑,说是要补交某奢侈品的关税1000美元,最后我们的团员破费了300美元私了此事。

据说10多年前,一中方企业代表团访问印尼。行前被告知:入关时在护照中夹上2美元。到达后,总裁带头,夹上2美元,顺利过关。但没想到随后的成员被全部挡在关外,扣下了。经紧急活动,托人找关系,说好话,最后认罚几百美元,其他成员才出关。一核实,原来其他成员都没夹美元!

还没出机场,我已深深感受到这个国家对华人的恶意,也同时感到了这个国家的落后与悲哀。开始讨厌这个国家了。

二、2016.11.09雅加达的交通

我们住在雅加达。雅加达是印度尼西亚最大的城市和首都,又名椰城或称大雅加达特区,位于爪哇岛的西北海岸,东南亚第一大城市,人口居然达到千万。

从机场到市区,道路还算是通畅。可是到了最中心城区之后,让人大掉眼镜。雅加达的交通真是让人无语。雅加达的拥堵不仅仅局限在早晚高峰期,堵车成了一种常态。满街的摩托车,而且速度很快,不禁让人提心吊胆。雅加达的1千万辆机动车中,摩托车占了80%。普通印尼人可以说是在摩托上上长大的,因为摩托车是一般家庭的主要交通工具。在路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个父亲托着一家三口、甚至四口、五口奔驰。在一个十字路口,等红绿灯时,上百辆摩托车把道路围的水泄不通。看到这个场景,感觉是回到了20年前,似曾相识。不过有一点,值得我们学习,尽管雅加达的街道非常拥堵,基本上听不到汽车、摩托车鸣笛的声音。

看到不少头戴绿色钢盔、身穿绿色外套的摩托车手,就问印尼的华人,才知道那是他们的“的士”,成为都市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摩的在印尼叫“欧洁特”,他们与出租车不同,不会沿街行走寻找顾客,而是三五成群,偏据街头一偶,坐等顾客上门,不过现在有了变化,网约摩的正方兴未艾。

想到前不久网上报道,王健林在雅加达为了节省时间,雇佣警车开道。觉得有意思。如果是真的堵的厉害,在他们那个国度,警车开道估计也于事无补。

三、2016.11.10富人的感觉

买10个冰箱贴花了80万,4个人吃个晚餐花了145万。

是不是觉得很奢侈?别急,这可不是人民币,而是印尼盾。因为印尼盾不值钱。一万元的印尼盾相当于人民币5元。所以,我们买东西的时候,在标价上去掉三个零之后除以2,就相当于是人民币的价格了。在印尼,花钱的感觉真爽,出手就是百万、千万,感觉自己真的是千万富翁、亿万富翁了。

在印尼国家博物馆门前,大约有十来个印尼人在兜售他们的小工艺品。他们还接说汉语,说,“这个,人民币,100元“,“这个,人民币,200元“。“这两个,一起,可以便宜”。没有想到,他们的汉语还真的不错,令人惊讶。看到他们的汉语见到是如此之好,我就动心了,也觉得他们亲切和善热情,把刚到印尼时的那种抵触和排斥的情绪消除了大半,终于与他们讨价还价,买到了自己满意的小工艺品,也算是在异国他乡的一个有意思的经历了。

➥ 本文由(心语)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人生感悟哲理美文

生命就是一场轮回,而时间,便是最好的沉淀。下面是阅读网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人生感悟哲理美文,希望您喜欢! 人生感悟哲理美文一:人活着,且行且珍惜 感动一个人,不仅需要良心,也需要尊严,人可以没有金钱,但是必须拥有人格。世态炎凉,人生无奈,学会放下,只是为了改变自己,善待生命的每一个人,学会珍惜...

拯救“单身狗”

在桂花盘园村,这里有许多单身男人。市卫计局的同志开始重视这个问题了。这里的交通情况较以前有大的改变,经济也慢慢出现生机,可是单身男人为什么这么多,我百思不得其解。 我们对盘园村进行调查,盘园村,人口三千,老人占一半,女人比例占三分之一。村主任告诉我们:这里年轻的女孩子多外嫁...

故乡的小路

夜幕降临大地,每当我走在大都市宽敞而笔直的大道上,望着那星罗棋布的路灯时,不禁使我回忆起那故乡的小路。因为,它给我力量,它给我勇气,使我从泥泞的小路中走上漂亮的现代化大道。 七十年代初,高中毕业后回到乡下生活。家有两间瓦房,前面是院子,一条高三米的围墙把房屋紧紧围在中间。家的东门有一条小路,直通后园...

夕阳中的晚霞

傍晚时分,依在窗前,看落霞缤纷,看那一抹醇红的斜阳渐渐淡落,沉沉坠往天际之外。 圆圆的落日像一团火球,悬挂在遥远的天边;几多浮云,悠然自得的游荡在淡蓝色的天空;明澈的溪水,欢畅的流淌着;微波上的阳光跳跃着,象一把把细长的小梭,在编织着金色的地毯;那溪畔的野花、小草,在晚霞的照应下...

寻找闪光点

为了能每天都过把写作瘾,我将自己身边的熟人一一罗列起来,写完一个,划去一个,这样的收获也很不小。 前几天,这一名字到了个叫万里光的。但,就是这个万里光,折腾了我都几天了,却还是寻找不出他的内光点来。也就让我难以作文了。我却不想放弃,仍在寻找他的闪光点。 那么,万里光的闪光点又在哪里呢? 说起万里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