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乡音,乡情

阅览5442 作者:刘海豹 来源:阅读网 发布于
字数2400 阅读时长:大约 5 分钟 ☑

方言是语言的变体,就地域方言而论,她是全民语言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的反映。方言通俗的讲就是地方话,是土语,是乡音。“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中的“乡音”就是指方言。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而一方人就孕育一方通用的语言。方言就是乡音,乡音就是乡情。不管你在天南地北,只要听到熟悉的乡音,一股浓浓的乡情就会充满心间。方言就成了俩位同乡认识的媒介,是沟通心灵的桥梁和纽带。使远在他乡的你,倏然间有一种回乡的感觉;乡音犹如山涧淙淙的流水,在心灵的深处叮咚,这一丝一缕的乡情流过你的心田,你独在异乡的寂寞和疲惫,顿然间便风轻云淡了。

我的家乡清水河,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虽然地域面积不算辽阔,但在漫长的社会实践中,却孕育出多种不同风格的地方方言,其特色各自迥异,在民俗文化的长河中绽放出奇异的光彩。

清水河的东南地区以长城为界,与山西省的偏关,左云右玉接壤;衍生的方言与山西方言相近,俗称‘晋语’。这种晋语语系的方言,在我县的韭菜庄,北堡和单台子几个乡通用着。通常把”哥哥’唤作‘杠杠’,把‘我’唤为‘瓦’,管‘猪蹄蹄’叫‘猪齐齐’,凡此种种,多若瀚星。有许多晋系方言用汉语言文字很难表达,若用语音表述却是妙趣横生。有一则小笑话在当地流传甚广。说的是一位乡官去某村调研,村官安顿其妻;“瓦(我)说是抹敢是(不一定)范书字(书记)来呀,晌午炒支蛋(鸡蛋)猪齐齐(猪肘子),甚不甚(一定要)提溜上(提上)一捆啤酒。’简短的一句话,尽显‘晋语’风格。从这土的掉渣的语调中,使人联想到历史悠久的西口风情以及因其而衍生的民俗文化。

清水河的西部地区与鄂尔多斯市的准格尔旗隔河相望,因此西部地区的方言又有‘鄂尔多斯方言’的韵味。这种‘鄂语’体系的方言,分布在我县的窑沟,喇嘛湾两个乡镇。其主要特点是简洁,有力,亲切。在语音方面,不分前后鼻音,不分平舌卷舌。常用的语气助词有;的,兰,哇,呀,了,来来等。语调‘西不外外’,俩人一见面,随口就问“吃兰木?”“吃甚来来”?“定猛真儿的繁忙不代表忘兰,节日的到来愿你心盒儿舒畅,曾落下的问候载次一圪蛋补上;让所有的关心都圪堆在载条短信盒儿,愿你天天乐得呲开个嘴,笑得泼害害的。”逢时过节,用手机编一条方言短信,让远在异乡的亲人看到温暖的乡音,体会到浓浓的乡情。

清水河的北部地区与和林格尔县和托克托县比邻,方言属于“土默川方言”体系,是内蒙古西部方言的主流,分布在我县的宏河镇,五良太乡和城关镇,与呼市地区的方言相通用。当地百姓,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方言词汇,常用的方言词汇有:个揪(蹲着),圪出(不展或有皱褶),些来嘘(一点点),姗(住的意思),袅牙(不好伺候),长圆长短(一定)。倒叉叉(衣兜),欢欢儿(快点),不带要(懒得去),偷悄巧儿(偷偷地),灰出落(不好的习惯),各产(撒娇),个塌(唠叨),亥跋子(鞋),个影(恶心),受应(舒服),日怪(奇怪),黑将来(黄昏),燕个儿(昨天),闹不机迷(不知道)等等。也创造出许多具有趣味性的方言詈词(骂人话)。比如形容一个人鲁莽的(坎货,坎球,坎子,坎不外外,坎七愣八,坎不愣怔);表示短的(球长长);表示小的(球大大);表示不道德的(灰头,灰货,灰个泡,灰个蛋,讨吃货);表示不怎地的(蛋球是,日球寡);表示傻愣的(傻蛋,楞货,二百五,半吊子,二不球球,二球胚,愣眉悻眼)。方言詈词虽然粗俗不堪,但却饶有风趣,如果你是清水河人,听起来就会感到热乎乎的亲切。有一县干部到乡下去调研,在田间地头与一老农唠嗑。“大爷,今年的庄稼长得怎样?”“蛋球是”;“村里的粮食够吃吗?”“日球寡”,“那就多卖些羊增加点收入”,“羊长得球大大,卖了就做害兰。”这语言铿锵直白,透着淳朴憨厚的情韵,同乡人听了分外顺耳,感到这方言是最具亲和力的语言了。

清水河的方言最能体现出乡情的,莫过于当地人喜闻乐见的民俗文化。不同风格的地方方言,孕育出不同风格的民族文化,从而表达出不同的风土人情。

流行于我县东南长城沿线的“踢鼓子秧歌”,从民末清初流传至今,历经几百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间表演艺术。之所以能深受当地百姓喜爱,其唱腔中带有浓重的“晋语”方言风味儿是功不可没的。每到一处表演,开始和结尾,都要唱一首四句歌,“高高的山上一疙都蒜,一个蛋捣成七八瓣,走的走来散的散,想看秧歌明个儿看。”其歌词用当地方言唱出,犹如山间的泉水,清纯干净。乡情浓郁,润心润肺,每每观之,总是赏心悦目。

在我县西部地区盛行的“爬山调”,具有广泛的趣味性,它的基础语言就是当地的方言,乡音浓重,乡情流溢,因而流传至今,经久不衰。“南山疙瘩雾生云,难活不过个人想人;东山的糜子西山谷,哪个达想起那个达哭;半碗黑豆半碗米,端起饭碗想起你;想你想你实在想你,泪蛋蛋滴在那饭碗里。”有些现代歌曲,被当地人用方言改编演绎,也是别有风趣。比如歌曲《再别康桥》,改编后就成了“悄迷个触眼的鹅走兰,就像鹅悄迷个触眼的来;霍抖霍抖鹅的衣袖袖,不提溜走一疙瘩云彩;水根低的草草啊,个揪在那儿悄悄间活颤”。这歌词,外地人听了看了也闹不机密迷,当地人却如饮甘醇,如痴如醉。这就是方言的艺术魅力,使乡情澎湃,涌动不已。

地方戏曲《二人台》和地方《小品》,是清水河人最喜欢的艺术形式,在我县的北部地区尤为流行。每到农闲时节,村里总要唱几天红火红火。一个村子唱戏,邻近五里三乡的老乡都要赶来观看。喜好的就是这诙谐幽默的表演和熟悉亲切的方言。“想你想的不行行,去了医院吊瓶瓶;吃饭行不见菜盆盆,睡觉找不见炕棱棱;上班没有心情情,眼睛哭成个泪人人……”这段小品的台词道白,只有用清水河的方言道来,才能深切的表达出爱情的美好和甜蜜,如春风化雨,丝丝入心。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思亲不就是思乡之情吗,不就是思念那一句句朴实的方言,那一声声动听的乡音,还有那一缕缕剪不断理还乱的乡情吗?

➥ 本文由(云梦)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梦圆南京·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首刘禹锡的“乌衣巷”。是在课文中学习了他的“陋室铭”之后看到的,但却令我对南京这座古城神往。原本对南京的了解和记忆大都是“纸上得来”且多为零星碎片,今日“躬行”到此方知,身临其境的重要:计划是谒拜夫子庙之后再逛乌衣巷...

你瞒我瞒

你我的街,人去夕阳斜。 ——题记 穿过熙熙攘攘、行色匆匆的磕磕撞撞,交集的步伐终不及一场雨来的那样放肆。这座城市的深沉和寂寞邂逅了一场相遇。淋漓尽致的有限光阴,茫茫世事的奔波,短与长的朝暮入心,艳羡或浓或淡的良辰美景。 沦落的无穷尽的嬉戏和家常琐事,难再复回的情感品质,不尽然息息相关的柔肠默契,沉默...

有关等待爱情的散文欣赏

爱情在舞台上要比在中更为美好。在舞台上,爱情只是作为喜剧或悲剧的素材,而在真实的生活中,爱情却常常伴随着不幸。有时候,像是魅力无穷的魔女,有时却又像令人望而生畏的复仇女神。下面是阅读网小编为你带来的有关等待爱情的散文欣赏,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有关等待爱情的散文欣赏篇一:等待幸福 有人说过...

夕阳中的晚霞

傍晚时分,依在窗前,看落霞缤纷,看那一抹醇红的斜阳渐渐淡落,沉沉坠往天际之外。 圆圆的落日像一团火球,悬挂在遥远的天边;几多浮云,悠然自得的游荡在淡蓝色的天空;明澈的溪水,欢畅的流淌着;微波上的阳光跳跃着,象一把把细长的小梭,在编织着金色的地毯;那溪畔的野花、小草,在晚霞的照应下...

我在北国的春天,怀念江南的烟雨

春风轻柔,细雨朦胧,宽敞而又宁静的河岸古道上,蹒跚着一个孤独的身影,怀着凝重的神情,正感受着这个春风依旧、细雨蒙蒙的北国之春。河岸两旁的细柳,随着微风轻轻摇摆,展露出了她美丽动人的雅姿。此刻,正在向你招手,又想把你挽留,因为只有在这个季节里,才能欣赏到她的柔情多姿。路旁盛开着颜色各异的花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