坝上情思

阅览1467 作者:王会君 来源:阅读网 发布于
字数728 阅读时长:大约 1 分钟 ☑

从学子梦中翻落尘埃,星转斗移,鹰击长空在心中变淡,留下更多的是鱼翔浅底的影子,于是,我成了上班族的一员。

厂在家之南二十里余里处,家便在厂之北二十余里处。上班到厂,下班回家,都要走水库大坝。

一天下午下班后,想起回家,一捋腿,踏上自行车便行走在了北回归线上。

骑车走在坝上,眼前又展现了那幅不知欣赏了多少遍的画卷。在万顷水面之上,偶尔露着几处因地势较高而未被水面没过的土丘,仿佛李白诗句中的鹦鹉洲,其上也有萋萋芳草。宽阔的水面的那一边(西岸),虽距大坝这边已远,但在落日余晖下,仍清晰可见革命圣地西柏坡的那座因植满松柏而显得绿乎乎的圆形山,以及那座泛着白色的西柏坡纪念碑。鹦鹉洲与水相拥绕,革命圣地与水相傍依,便是一幅绝美的画卷。看到它,疲惫大去,不够快乐却也绝不沉重的心情里荡起了一丝舒畅。

其实,最使我惬意的是那拥着鹦鹉洲、映着圣地西柏坡的那一大汪秋水。它不像春水的绿中带暗,也不像夏水的亮而轻浮,更不像冬水的暗而缺乏生机。秋水,给人的感觉则是天蓝,清凉爽快,深邃而多情。它既不是巨波狂涛,也绝不是死水微澜。在初秋西风的鼓动下,秋水一层细浪逐着一层细浪地向东岸大坝基轻轻地扑打过来,啪哗,好像一首绝妙的乐曲在奏出秋水的那份透着深邃带着柔情的静谧,又像是一位热心而诚实的朋友在娓娓述说着它自己生命的哲语。望着这一大泓秋水,我被它那博大、恬淡的气质所感染,身体里隐藏着的烦扰、疲惫变得一干二净,就连今生所有的成败、得失与荣辱似乎都要被它带走、化去,让我不知道这些世俗为何物了,我自己整个的都融合在了这秋水的博大深邃里。我自己也博大深邃起来。

我脚下不停地蹬着自行车,心在秋水,注视着,欣赏着,一直这样,却从不想去望穿它,因为望穿秋水带着过多的希冀与乞求,甚至奢与贪。

➥ 本文由(朗朗)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世事浮沉,阴差阳错

你是我的幽怨百遍,我是你的风轻云淡。这样浅描素写的场面,显得今夜的月色微微暗,温柔的风开始荡起了波澜。尘世里,谁的步履已蹒跚,谁的热泪已满面,你却不曾回头看。菡臼月下亦羞颜,情丝屡屡风流转。夜深谁怜虞人单,谁在月下写缠绵?风敲竹影舞翩然,清水若寒月升天。晚风悠悠词怎填,琵琶一曲为谁弹? ——题记...

在这初冬之际

在这初冬的时候,树上残留的枝叶,看起来特别的不好看,就像死气沉沉一般,没有了活力。残留的枝叶被风击打的就要掉落了,但是没有掉落,这一点再大自然中是事实。此时此刻人们身上的衣服不断的在加厚,想必是寒风的到来,显得人们身上特别的笨重的样子。当然,路边上,田间里死去的野草都枯萎了,等待着来年再苏醒过来...

新年登高捡柴

以前的农村流传一句话:“正月酒,二月柴,三月四月农活来……”意思是说,正月就是开心喝酒过年,二月才砍柴,三、四月才开始春耕,描写出乡下的悠闲生活。尤其在靖州苗乡侗寨一带,不出正月份,就还算在过年,人们是很少忙工作的。 但也有例外,新年的那几天,人们总是要选一个良辰吉日出门,到高山上去砍柴...

杨绛散文集《干校六记》

一、下放记别 中国社会科学院,以前是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简称学部。我们夫妇同属学部;默存在文学所,我在外文所。一九六九年,学部的知识分子正在接受“工人、解放军宣传队”的“再教育”。全体人员先是“集中”住在办公室里,六、七人至九、十人一间,每天清晨练操,上下午和晚饭后共三个单元分班学习...

家在乡村炊烟处

炊烟是有味道的,炊烟的味道就是家的味道。想起了炊烟,就会想起母亲的味道,因炊烟里洋溢着的是幸福、温暖和母亲含笑的慈爱。 母亲是炊烟的制造者,有炊烟就有村子。炊烟是母亲乡村生活的证明,三尺灶台是她们的岗位,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青丝熏成了白发,青春和美丽也随着房屋上空炊烟的飘散而渐行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