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窠梁”深夜的鬼哭声

阅览1619 作者:游子鹏飞 来源:楚普阅读网 发布于
字数2555 阅读时长:大约 5 分钟 ☑

我的家乡坐落于大西北甘肃省一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四面环山,在小村庄靠北面,有一座黄土大山,当地人叫“庄窠梁”。在黄土大山的山坳里,有一座只留下残壁断痕和瓦砾旧庄窠的遗址,因此,这座黄土大山,便以“庄窠梁”来命名。

据当地老人口头相传,在清朝同治年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激起了大西北回民的反抗和起义。再加上大西北甘肃是由多个少数民族定居的地带,回民数量占大多数,山高皇帝远等优势。回民起义后,便到处烧杀抢掠,其他民族,不分男女老幼,汉族最多,都惨死在回民的毒刀之下,便变成了孤魂野鬼,传说总归传说。但我家乡旧庄窠梁遗留下来的残壁断横、瓦砾,曾有人类居住过的痕迹、遗址,都真真实实的存在。却缺乏历史的记载和考证。永远被岁月的尘埃,淹没在荒芜的角落里。

被废弃人类居住过有遗址的“庄窠梁”山坳里,白天显得特别安宁和祥和,偶尔也有种地的人、牧羊人和路过的行人经过,并没发现异常的情况,显得非常静寂。可一旦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却热闹非凡,灯火通明,有说书的、弹琴的、唱戏的、小孩啼哭的,如同人间繁华的闹市。当地人称为“鬼魅”之地,知道情况的人,一般不轻易到那里去!

近年来,随着农村的发展,“村村通”公路的开通,在庄窠梁旧庄窠地遗址上,开辟了一条从西到东的简易乡村路。不论白天、还是黑夜,经过此地庄窠梁的人,明显多了起来。许多心地善良、为人正直的人,夜里路过此地,并没看到和遇到传说中的鬼魅现象。

可是那些平常作恶多端,起事生非,把坏事做绝、做尽,丧失了天良的人,十个路过此地,就有九个会遇见鬼,被吓得魂不附体,接着生一场大病,经过大医院治疗、输液、打针无效;还是请阴阳先生做法事、驱鬼,都无济于事,不出一百天,会在痛苦的挣扎中死去,走上黄泉路……

在我们村东边,有一个相邻的村,叫“金家湾”,村里有个姓邢的一个人,长得一身横肉,平时见人,面部永远带着微笑,显得十分和善和友好,但心术不正,无端生有,起事生非、背后戳弄人是他的拿手本领;而且,贪婪无度、看风使陀、钻营拍马是他的怀身绝技,再加上长相和本性特征,当地人给起了一个响亮的外号“邢三胖”。知道此人的人,一般从不和他有任何来往。

可这人也有自己的长处,凭借看风使陀、钻营拍马的本领,在“金家湾”村里,当了个村长。在临死之前,当村长的三四年里,那些阳奉阴违的人,见面打个招呼,叫“邢村长”好,却背地里叫他“邢三胖”。大多数人见了他,却老远地躲开,怕他故意刁难,仗势欺人,凭空捏造事实。此人不但欺人,说起那些看不见得鬼、神之类的,他也信口雌黄,大大咧咧地大骂一番:“狗屁鬼、神,老子从来没见过那些……”

俗话说:“人在做、天在看,举头三尺有神明。欺天的饭可以吃,欺天的话可不能说。”有一年的一天深夜,他因白天去西边走亲戚,晚上夜里回家,正好赶上路过“庄窠梁”这段路。让他真正见识了阴曹地府鬼神的真实存在,可惜小命也被勾魂鬼勾去了……

有一天深夜,他路过庄窠梁这段“村村通”公路的时候,恰逢三更半夜,正是夜深人静的时候。走着走着,突然看到前面灯火通明,人来人往,有说书的、唱戏的、弹琴的、还有怀抱里抱着孩子,哄哭的孩子的。同时,他也看到了他去世多年的爷爷和村里自己曾经认识去世的那些人,面目各个狰狞,在他身边一闪而过!这一夜,他在庄窠梁这段公路上,走了一夜,可是永远找不到回家的路和自己最熟悉的家门口。

忽然间,天快亮的时候,从村里传来一声雄鸡的啼鸣声,眼前的一切,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什么都看不见了,看见了一条通往东边去他家的公路,还有庄窠的残墙断壁和瓦砾。这时,才发现自己一夜围绕着庄窠梁的旧庄窠的遗址残痕,走了一夜,原本荒草覆盖的地面,被他踩出一条路来。

这时的他,才清醒过来,从来不相信鬼神的他,真正遇见鬼了……可惜,自己已经被累得筋疲力尽。回家后,躺在床上,一病不起。家里人送他去医院治疗,经过输液打针,情况一直不见好转,并且病情越来越严重。最后,在家里请了当地最有名的阴阳先生和道士,设坛念经、驱鬼,也无济于事。嘴里只说一些胡话:“天地之间有神鬼,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人在做、天再看,小鬼把我送进阎王殿……”似懂非懂的语言。最后七窍流血,面目狰狞,在痛苦挣扎中死去。

恰恰相反,我们村里有一位德高望重的阴阳先生,论起辈分是我的大爷,深夜走庄窠梁是他的家常便饭,也从来没碰见过鬼。如果相邻那个村庄有老人去世,或者大人、小孩中邪。请他去给死人念经做法事;给大人、小孩驱邪;祭灶安神、谢土神;夜里经常走那段路。随叫随到,从来不打推辞。

我们当地人都称呼为“先生”,也有叫“艺人”的。是在民间,专门给神灵祈祷念经文;或者扶正祛邪、送走恶鬼,就是他的职业。他自“走艺”开始,从不嫌穷爱富,没有贵贱之分,一视同仁。被请他的人家,做完法事、或者驱邪完毕,都给他付给一定的劳动报酬,当地人也称“答谢费”。钱或多或少,他从来不计较。富裕的家庭,一般给他用盘子端的“答谢费”。他就多拿些,不会把盘子里所有的钱,统统装在自己的兜里;家庭贫困的人家,他就少拿些;看到家庭特别困难的家庭,他一分钱都不拿,全当做免费劳动。

他“走艺”的名誉,在方圆几百里,人人口碑相传特别好,几乎走遍的了我家乡定西、渭源、临洮相邻的三个县。说起这位“阴阳先生”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小时候,当我们问起“庄窠梁”鬼魅之地的时候,问他见过鬼吗?他只嘿嘿一笑,回答道:“阴阳一理,阴曹地府有恶鬼,也有好鬼,就相当于人间有好人和恶人,只要善待他人和鬼神,就相当于善待自己。我给神灵念经做法事,是让神灵开恩,庇护人间凡人,远离三灾八难,带来吉祥;我给中邪的人驱鬼,是给恶鬼说好话,既不打、又不骂,让那些恶鬼,弃恶从善,心怀善念,早点脱离苦海,转世投胎,别在人间再害无辜的生命……我给神灵念了一辈子的经文,捉了一辈子的鬼,也从来没碰见鬼不听话专门害人的神鬼,可有时候,在人间遇到过好多掌权执政、心狠手辣的恶人,比那些阴曹地府,正常人看不见的鬼神还可怕……”

传说归传说,鬼神归鬼神。借此文警告世人,在人间做人的时候,一定要心存善念,不能贪婪,一视同仁,就事论事,心直口快,做一个心地善良的人;绝对不能做一个以权欺人,口是心非,把事情做绝、做尽。否则,最后死的下场和文中的“邢三胖”一样,活人走阴曹地府,死的时候一定惨不忍睹!

➥ 本文由(文心)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历史的回声

清晨,我循着昨晚的记忆,来到位于马来西亚的马六甲海峡。 对面,就是印度尼西亚了吧,一个上世纪华人曾经遭难,而至今也没有回声的地方。 马六甲的海水,很湛蓝,也很辽阔,天边的云彩,有些逊色地躲在一旁,也许是在涨潮吧,我听到海浪追逐的声音,似一个沉睡的老人,有些落寞,有些气喘。 我想到了大明时的郑和...

冬日里想起蒲窝子

进入了初冬时节,我便想起了过去冬天穿的蒲窝子。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的冬天,山东胶东一带农村的人们,常穿着蒲窝子站在门前的石头上,溜达在寒冷的大街上。大人们穿的是大蒲窝子,孩子们穿的是小蒲窝子。虽说不怎么好看和跟脚,但在严寒的冬天里却感到穿着最暖和,都喜欢穿它。儿时常听到这样的俗语:“金窝窝、银窝窝...

梦圆南京·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首刘禹锡的“乌衣巷”。是在课文中学习了他的“陋室铭”之后看到的,但却令我对南京这座古城神往。原本对南京的了解和记忆大都是“纸上得来”且多为零星碎片,今日“躬行”到此方知,身临其境的重要:计划是谒拜夫子庙之后再逛乌衣巷...

描述做自己的散文

不管你选择了什么,坚持了什么,都不要在意太多,只管坚持自己,做自己就好。下面是阅读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做自己的散文,供大家欣赏。 关于做自己的散文:做自己的前提是爱自己 太过在意别人对你的看法,最后会迷失自我。 这是毕业时朋友为我写下的留言,如今早已被我撕毁了别人的诚挚,唯独记忆犹新。 我呢...

村头的一条小河

俺村东头一条小河从南向北一抹掠过。狭窄的河道蜿蜒回徊,不知它的源头何处,也不知它的归宿何方。河水悠悠承载着儿时太多的梦,时涨时落的水流与一位少年的情绪一起伏动。 那年夏季的雨后,河里涨满了水,浑浊的河水快速流动着。水面上飘浮着树木、秸秆和杂草,还有未成熟的西瓜、甜瓜等。我看着大人们站在河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