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散文集《流浪儿》

阅览4513 作者:杨绛 来源:阅读网 发布于
字数811 阅读时长:大约 2 分钟 ☑

我往往“魂不守舍”,嫌舍间昏暗逼仄,常悄悄溜出舍外游玩。

有时候,我凝敛成一颗石子,潜伏涧底。时光水一般在我身上淌泻而过,我只知身在水中,不觉水流。静止的自己,仿佛在时空之外、无涯无际的大自然里,仅由水面阳光闪烁,或明或暗地照见一个依附于无穷的我。

有时候,我放逸得像倾泻的流泉。数不清的时日是我冲洗下的石子。水沫蹴踏飞溅过颗颗石子,轻轻快快、滑滑溜溜地流。河岸束不住,淤泥拉不住,变云变雾,海阔天空,随着大气飘浮。

有时候,我来个“书遁”,一纳头钻入浩瀚无际的书籍世界,好比孙猴儿驾起跟头云,转瞬间到了十万八千里外。我远远地抛开了家,竟忘了自己何在。

但我毕竟是凡胎俗骨,离不开时空,离不开自己。我只能像个流浪儿,倦游归来,还得回家吃饭睡觉。

我钻入闭塞的舍间。经常没人打扫收拾,墙角已经结上蛛网,满地已蒙上尘埃,窗户在风里拍打,桌上床上什物凌乱。我觉得自己像一团湿泥,封住在此时此地,只有摔不开的自我,过不去的时日。这个逼仄凌乱的家,简直住不得。

我推门眺望,只见四邻家家户户都忙着把自己的屋字粉刷、油漆、装潢、扩建呢。一处处门面辉煌,里面回廊复室,一进又一进,引人入胜。我惊奇地远望着,有时也逼近窥看,有时竟挨进门去。大概因为自己只是个“棚户”,不免有“酸葡萄”感。一个人不论多么高大,也不过八尺九尺之躯。各自的房舍,料想也大小相应。即使凭弹性能膨胀扩大,出掉了气、原形还是相等。屋里曲折愈多,愈加狭隘;门面愈广,内室就愈浅。况且,屋宇虽然都建筑在结结实实的土地上,不是在水上,不是在流沙上,可是结实的土地也在流动,因为地球在不停地转啊!上午还在太阳的这一边,下午就流到那一边,然后就流人永恒的长夜了。

好在我也没有“八面光”的屋宇值得留恋。只不过一间破陋的斗室,经不起时光摧残,早晚会门窗倾欹,不蔽风雨。我等着它白天晒进阳光,夜晚透漏星月的光辉,有什么不好呢!反正我也懒得修葺,回舍吃个半饱,打个盹儿,又悄悄溜到外面去。

四十年代

➥ 本文由(古韵)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来自寒冬的温暖

立冬节气刚过,一场雨下了近二十天,气温逐步下降,树上的叶子也随着初冬的雨,纷纷落地,就连树上的鸟儿也“叽叽喳喳”地忙着寻找吃的。 虎娃最怕过冬,这难熬的冬天对虎娃来说就是雪上加霜啊!“虎娃”这个名字,您听了,可千万别以为是个娃娃,他已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在村里断断续续当了近三十年的队长、大队副主任...

古府黄龙游记

乙未年立秋,适逢休旬将尽,昔闻古府黄龙遗辽塔一迹,风雨几更,欲摇坍塌,后土木重兴,复得尊貌。恰喜秋日正爽,欣然前往。 是日当晚临踏,车行至金刚寺,残阳横雁,余晖漫洒。然山门紧闭,暮鼓渐起,诸尼早憩。遂环游人民公园,园内有一弯桥横断二湖,湖内皆生葳蕤,众荷哗然,依风亭举,层盖左右,叠覆前后...

春雨

晴朗了多日的天空,忽然间就阴上了脸,一缕春风缓缓吹来,唤醒了二月的大地,一场春天的竞赛悄悄降临了。 山野、河流、枯树、草原,庄稼都充满了生机,春风拂面,享受春雨的滋润,感觉春天年轻的心跳……。 春雨如烟、如雾,悄悄落下来,淅淅沥沥,飘飘洒洒,缠缠绵绵,烟雾迷蒙。似一张若有若无,若即若离的水墨画...

我们离幸福有多远

每个人的人生都有自己的故事,其中滋味只能自己慢慢体会。每次的成熟都是一次蜕变,蜕变的过程无一例外都是痛苦的煎熬。每个人都会成长,在顺境、逆境里经过无数次考验,最后化茧成蝶。 我们的身心每天都在红尘中兜兜转转,怎样去面对迎面而来的喧嚣,怎样让自己的身心日益平静,犹如旷野无风澄净空明呢?人生就是一场修行...

吃的记忆

一 七十年代初,我上初中。每年我们都要到外婆家去过年,过了元宵节才回来。回来后妈妈总要给我们再过一个“年”——发一盆不参杂的白面,蒸几锅花卷、豆腐粉条包子。 新春开学,我高高兴兴地背上一挎包豆腐粉条包子去学校,把包子锁进宿舍的箱子里藏起来,星期三晚上,没有任何人再有藏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