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上的村庄

阅览3224 作者:一叶 来源:美文网 发布于
字数1022 阅读时长:大约 2 分钟 ☑

在冬天,树叶落尽,飞鸟南迁,和村庄相依为命的就只有这些鸟巢了。

村庄里,每个院落都是一个家。树梢上,每个鸟巢都是一个院落。年少时,我曾一次次攀沿上树,偷偷去拜访过。鸟巢竟和人的家一样,虽然从外面看相差无几,但只要走进“家”,或整齐干净,或脏乱邋遢,每家的生活习性就一目了然了。

这些鸟巢,如同乡邻,我一眼就能认出来。黄鹂的巢精巧、喜鹊的巢笨重、黑卷尾的巢缜密、斑鸠的巢随意、八哥的巢严实、灰雀的巢邋遢……我曾认真观察过它们筑巢,同样是一对鸟儿,但筑起一个巢,它们花费的力气并不比人建一座院落少。

枯枝是最主要的建材,青叶是“涂料”,草根是“钢筋”,泥团是“水泥”,毛发和棉絮等则是“家具”。两只小鸟儿,飞来飞去衔运,巢也有了“相濡以沫”的气息。后来我才知道,那两只鸟是一对小夫妻,就像父亲和母亲。那时,我就想,鸟巢就是树上村庄吧,因为同样住着父亲、母亲和孩子。

少不谙事,我整天无所事事地游荡。村庄里玩腻了,我就到树上的村庄串门。我很想知道它们过得怎样。黄鹂下蛋了吗?斑鸠的鸟崽还光屁股吗?八哥为啥不唱歌了?还有喜鹊,它们一叫,就有喜事,我就能讨到喜糖!可怎么就是不叫呢?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我看不懂村人的事,鸟的事我更不懂。或许,人有人的事,鸟有鸟的事,谁忙谁的就行了。我不甘心,猫着身子,偷偷爬上树。这“家”看看,那家转转,偶尔“顺手牵羊”。为此,我惹怒过黑卷尾,被它们追打到家门口,不敢露面。

母亲数落我一番。父亲捧着雏鸟,一路赔不是,送回鸟巢。我依稀懂得,就像父母疼爱我,鸟也疼爱它们的孩子。树上树下,人与鸟过着相同的生活,是我的顽劣,打破了那种和谐。以后,我再不敢造次,见到鸟,都客气地打声招呼,就像遇到长辈。

后来,读到一首诗:“这些用树枝、稻草、泥巴,搭成的房子,群聚在这里……它们是我们筑窝在高处的先人,是我们一直寻找的古民居。”我想,白云是镜子,野花野草是河流,人就是植物吧?只是,我成了流浪的苍耳。

村庄已是别人的村庄。我回来了,但时光回不去了。几个老人,几只麻雀,就是村庄的全部。“鸟巢最终裸露出枝头。冬天藏不住秘密……很多东西将经受不起,鸟选择离开鸟巢,我知道,你选择离开我。”父母依偎着,靠着墙,眯着眼晒太阳。我的眼顿时潮湿了。

《诗经》曰:琐兮尾兮,流离之子。父母不会这样控诉我,尽管我也是家的候鸟。他们习惯了等待,守着冬,候着春,望着“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我抬起头。老槐树上的那个巢还在,就像父母,端坐在门前,晒着时光。

➥ 本文由(清梦)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紫荆山下喜相聚

春风漫漫紫荆山,杨柳青青水洛城。三月的春风吹拂了洛河两岸,在21世纪虎年“元宵”节这天,一群出生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卧龙(阳川)儿女,相约在紫荆山下,欢天喜地、轻歌曼舞,以别开生面的方式“闹元宵”。 正月十四日晚饭后,手机铃声响起,掏出手机一看是老K打来的,他询问有人打电话于我?我答:没有。于是...

智慧的女人

生活中总有一些默默不起眼却素养极高的女子,她们聪慧贤达,经得起诱惑,受得起寂寞。她们不惊于繁华和宠遇,不困囿于迷茫与寒凉。她们的简单与善良中留着最初的本性,字里话间总能道出令人折服的道理,举手投足间总能透出令人赏心悦目的涵养。 “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决定了她的人生格局。”一个用艺术雕琢生活外观的女人...

关于歌声的抒情散文作品

歌声,常常另自己脑海中浮现出画面,自己的情绪也会因为歌词或曲子而情绪化,歌的每一个音符,每一处声音,都会让自己的脑海放松,活跃,自己的身体跳动,休止,自己的情感流泪,大笑。下面是阅读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歌声的抒情散文作品,供大家欣赏。 关于歌声的抒情散文作品:歌声还在耳际萦绕 那年腊月...

南疆,我还记得你

人的一生,都会去许多的地方,经历许多的磨难,感受许多的酸甜苦辣,同样也会获得许多的感情;但,没有任何一种情感,在我的人生中同“故乡”情那般,来的猛烈。 离开南疆,已有大半年之久,但却一直淡忘在回忆中,也许有的时候真的这样想过:但愿一辈子我都不再回到那个鸟不拉屎的地方;但,事实不是这样的,因为...

故乡的万年桥

这次国庆回乡,听说小镇的万年桥即将拆除重建,不禁惋惜遗憾,感慨岁月沧桑,物转星移。 青竹绿柳红花,石桥流水人家。 故乡的万年桥是一座大青石拱桥,横卧在蜿蜒的甘溪河上,连接着小镇的一河两岸,造就了小镇的繁荣,与小镇百姓休戚与共已然65个春秋。平日里桥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桥下河水潺潺,甘甜清澈...